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仪器分析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位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新荣 1956-7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给化学系本科生授课
童爱军 1962-8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给化工系本科生授课
朱永法 1964-11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给环境系本科生授课
林金明 1963-7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给工物系本科生授课
李景虹 1967-12 教授 博士 分析化学 实验课程负责人
张四纯 1967- 高级工程师 博士 分析化学 担任仪器分析实验课的管理和讲授。并负责实验中心的日常工作。
周云 1974-2 工程师 硕士 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的实验教学工作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张新荣 职称:  教授
职务:  系副主任
教师介绍:


           《仪器分析》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张新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7月
最后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开课年限 ?23年
学 位 ??博士 职务 ??系副主任
授课对象 ?本科生
课程类型 ??基础课
课程网址 ??http://166.111.92.13
电话:010-62776888

张新荣教授


? 简历、教学与研究经历、学术兼职
? 1.1 个人简历:
  1981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1984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3-1997年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学习,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98至今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工作。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主任,化学系副主任。
? 1.2 教学经历:
???长期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1985年在陕西师大工作时为本科生开设《仪器分析》课程,至1993年出国前,一直担任本科生《仪器分析》课程的主讲教师,并承担《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以及西北高等师资培训中心的助教进修班课程。1998年回国后,开始为清华化学系学生开设《仪器分析》课程,为化学生物学基科班开设《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先后获得了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清华大学“良师益友”、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2006年《仪器分析》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年该课程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兼任《大学化学》杂志编委、《实验技术与管理》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1.“985工程”一期“化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一期“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2.“985工程”二期“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负责人,完成了“985工程”二期“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3.承担了“985工程”二期研究生培养建设项目,目前正在执行中。
4.主持执行了化学系化生基科班的建设规划,已招收了4届学生。
5.主持了清华大学、北京市和国家级《仪器分析》精品课建设项目。
???代表性教学论著:
1.吕九如、张路端、张志琪、张新荣,《仪器分析》,陕西师大出版社,1993
2.刘密新、罗国安、张新荣、童爱军,《仪器分析》(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密新、张新荣、童爱军、丁明玉等,《仪器分析》多媒体教材,清华大学多媒体教材中心出版,2002
4.Cornelis R主编《Handbook of Elemental Speciation》张新荣撰写第5章“Speciation detection by atomic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otroscopy”,John Wiley & Sons, 出版社,2003
5.Baeyens W 主编《Chemiluminescence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张新荣撰写第6章、第20章“Application of Chemiluminescence in Inorganic Analysis”,“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s”,Marcel Dekker,出版社,2001
???所获主要奖励:
2001年 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
2001年 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02年 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2年 清华大学第五届“良师益友”
2003年 清华大学第六届“良师益友”
2003年 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
2003年 清华大学京东方管理贡献奖
2003年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4年 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4年 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6年“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2006年 北京市精品课程,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2007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
? 1.3 科研经历:
  ?长期从事光谱分析的方法、仪器和应用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数发表在SCI刊物上。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863项目、科技部重大标准专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中国-比利时国际合作项目等。曾担任第11届“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主席。目前兼任国际刊物《Luminescence》中国区编辑,《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副主编,《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岩矿分析》、《分析测试学报》、《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化学会副秘书长。
???承担的主要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活性分子与砷、硒及几种过渡金属元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研究”(批准号20535020)2006-2009,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方法”(批准号20635002)2006.1-2008.12,子项目负责人。
???近五年已完成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元素与纳米粒子标记ICP-MS多组分免疫分析法”(批准号20375022)2004-2006年,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光谱表征及分子识别特性研究”,课题负责人(批准号20075014)2001-2003年, 项目负责人;
3. 科技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子课题“元素形态权威检测方法研究及标准物质研制”(批准号2002BA90628-2)2002-2005年,子项目负责人;
4. 863项目“长余辉荧光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批准号2003AA32X190)2003-2005年, 项目负责人;
5. 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Validation of the procedure for arsenic speciation in aqueous mediua”,(批准号302-F2-CPR-11552)2001-2003年,项目负责人;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Wang X, Na N, Zhang SC, Wu YY, Zhang XR, Rapid screening of gold catalysts by chemiluminescence-based array imaging,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9): 6062-6063
2. Hu SH, Zhang SC, Hu ZC, Xing Z, Zhang XR, Detection of multiple proteins on one spot by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d application to immuno-microarray with element-tagged antibodies, Anal. Chem, 2007, 79 (3): 923-929
3. Na N, Zhang SC, Wang SA, Zhang XR, A catalytic nanomaterial-based optical chemo-sensor array, J. Am. Chem. Soc., 2006, 128 (45): 14420-14421
4. Zhu ZL, Zhang SC, Lv Y, and Zhang XR. Atomization of Hydride with a Low-Temperature,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rsenic Speciation with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al. Chem, 2006, 78, 865-872
5. Huang GM, Lv Y, ZhangSC, Yang CD, and Zhang XR, Development of an Aerosol Chemiluminescent Detector Coupled to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or Saccharide Analysis, Anal. Chem. 2005, 77(22), 7356-7365
6. Lv Y, Zhang SC, Liu GH, Huang MW, Zhang XR, Development of a Detector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Based on Aerosol Chemiluminescence on Porous Alumina, Anal. Chem, 2005, 77, 1518-1525
7. Zhang SC, Zhang C, Xing Z, Zhang X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lpha-fetoprotein and free 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y element-tagged immunoassay with detection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Clin. Chem, 2004, 50 (7): 1214-1221
8. Liu GH, Zhu YF, Zhang XR, Xu BQ, Chemilumin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conversion on nanometer TiO2, Anal. Chem, 2002, 74 (24): 6279-6284
9. Zhu YF, Shi JJ, Zhang ZY, Zhang XR, Development of a gas sensor utilizing chemiluminescence on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 Anal. Chem, 2002, 74 (1): 120-124
10. Zhang C, Zhang ZY, Yu BB, Zhang XR, Appl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conjugate between antibody and colloid Au nanoparticles as analyte to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al. Chem, 2002, 74 (1): 96-99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3年获得CAIA一等奖
2005年获得CAIA一等奖
???专利:
1.张新荣;朱永法;施进军,基于纳米材料的发光气敏传感器及纳米材料的成膜工艺,授权公告号CN 1188692C,2005-2-9
2.张新荣;张四纯;刘国宏,利用纳米材料检测有机气体的方法及传感器,授权公告号CN 1211653C,2005-7-20
3.张新荣;吕弋;刘国宏,纳米材料催化发光检测溶液中有机物分子的方法及检测器,授权公告号CN 1246688C,2006-3-22
4.黄敏文;张新荣,燃烧合成镱铒共掺杂的氟钇化钠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方法,授权公告号CN 1298808C,2007-2-7
5.张新荣;朱振利;赵蕊;韦超;邢志;刘华琳,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原子吸收/荧光光谱仪器接口,公开号CN 1700012C,2005-11-23
6.张新荣;朱振利;张四纯,介质阻挡放电原子化/离子化方法及其装置,公开号CN 1763520A,2006-4-26
7.张新荣;朱振利;薛俊海,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的化学离子化方法和质谱离子源,公开号 CN 1862760A,2006-11-15
? 1.4 学术兼职:
  兼任国际刊物《Luminescence》中国区编辑,《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副主编,《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岩矿分析》、《分析测试学报》、《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等学术刊物的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化学会副秘书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