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 教师队伍 |
田树宝 男,1970年6月4日出生,现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2004年3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获石油系统工程硕士,曾为本科生主讲课程《采油工程》三次、《石油工程概论》三次、《渗流物理、完井与石油》两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四次。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人工举升采油机理研究及应用、水平井及多分支井采油、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理论研究等。
?? 2002年--2004年 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石油系统工程专业,硕士
??? 1996年--1999年 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 ??? 1988年--1992年 石油大学(华东)采油工程专业,学士 发表文章: 1.田树宝,赵刚,监测分析CO2驱油藏动态特性的新物质平衡方程模型,石油科学,2006.2.
2. Shubao Tian, Gang Zhao, Qi Zhang,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Horizontal Well Performance, SPE paper 79026 at 2002 SPE International Thermal Operations and Heavy Oil Symposium and International Horizontal Well Technology Conference, Canada 3. Shubao Tian, Gang Zhao,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CO2 Flooding Using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paper 2004-096 presented at the Petroleum Society’s 5th Canadia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nference (55th Annual Technical Meeting), Calgary, Alberta, Canada, June 8 – 10, 2004. 4. Shubao Tian, Gang Zhao, K. Asghari,CO2 Storage during EOR Process in the Weyburn Oil Field: Modeling and Monitoring Resul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house Gas Control Technologies, Vancouver, Canada, September 5-9, 2004. 5. 田树宝,张琪,高压异常压力敏感性油藏IPR曲线计算方法研究,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1, P33~37. 6. 孙大同,田树宝,不同井斜角油井修正 IPR曲线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 P53~55. |
![]() ??? 1993以来,主讲过的本科生课程有:《油层物理》、《油层物理与油藏工程基础》、《Visual Basic 6.0》,研究生课程有:《渗流物理》。本科生实验课有:《采油工程实验》、《渗流力学实验》、《油层物理实验》、《油田开发实验》。指导硕士研究生17人。近几年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
![]() ??? 杨胜来 男,1961年10月生,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U.K,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博士后出站。
??? 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系副书记、油气田开发学科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学会会员,SPE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油层物理与相态重点实验室成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CNPC)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油层物理》《采气工程》 《采油工程生产实习》等课程,以及研究生《高等采气工程》、《气液两相流理论》等课程。
承担和完成教育部教改项目1项,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改项目3项。主编教材《油层物理学》一部,该教材已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及高等教育石油天然气类规划教材。 ??? 近年来,从事和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公司重点项目、横向科研项目共30余项。近5年来在国内学术刊物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2004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文章:
(1)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容积法储量计算精度的影响,天然气地球科学,排名第一,2007年。 (2)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实验与模型研究,天然气工业,排名第一,2005年。 (3)深层异常高压气藏压降曲线特征研究,天然气工业,排名第一,2004年。 (4)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石油大学学报,排名第一,2004年。 (5)CO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排名第一,2004年。 (6)影响CO2吞吐采油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西安石油学院学报,排名第一,2002年。 E-mail: yangsl@bjpeu.edu.cn ![]() |
姓名: | 张士诚 | 职称: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职务: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 |
教师介绍: |
张士诚 男 ,生于1963年11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获采油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6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获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2003年5月获得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CNPC油气藏增产改造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学会青年部副主任。
二、教学与科研成果 ??? 从1993年一直承担本科生课程“采油工程”的讲授与建设任务,2004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品牌课 ”荣誉称号,2006年负责的“采油工程”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从1995年起承担硕士研究生课程“油气井增产技术”;2001~2004年讲授工程硕士课程“高等采油工程”。年均教学120学时。目前指导博士后2人,博士生 11人,硕士生21人。 ??? 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有:“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获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石油主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0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获北京市200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先后负责了国家97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及中石化、中石油多个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低渗透注水开发油田水力裂缝参数对采收率影响”获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庆油田三次加密井压裂配套工艺技术” 获2002年CNPC科技进步二等奖;“低渗透气藏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技术”获2006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合编教材《水力压裂设计数值模拟计算方法》1999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于2002年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研究生通用教材;2003年出版专著《压裂开发理论与技术》,参编了面向21世纪本科教材《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近几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