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混凝土结构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参加《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教学的共有教师10人,助教博士4人。

? 职称结构
教授4人
副教授3人
讲师3人??
除一名老教师以外,其它教师都有博士学位
?专业和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0%。????
?年龄结构
40岁以下:5人
4150岁:3人
51岁以上:2人
?师资配置情况
1、土木系、建管系、水利系、环境系各配置一名主讲教师
2、每届学生260人左右,3个大班,1个小班。每个大班配备1名主
?? ? 讲教师和1~2名助教博士,每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批改
3、实验室负责教学的成员包括1名高工和1名工程技术人员,助教
?????博士协助辅导教学实验全过程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叶列平 职称:  教授
职务:  副系主任
教师介绍:
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姓 名 叶列平 最终学历 研究生
性 别 学 位 博士
出生年月 1960 年 07 月 职 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土木系 职 务 副系主任
电 话 010-62795330 传 真 010-62795330
e-mail ylp@tsinghua.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清华大学土木系(100084)

学术研究

?叶列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 长期从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钢骨混凝土及混合结构、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方法与设计理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工程应用、混凝土结构加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18篇,ISTP收录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7篇,共被他引120次,单篇最高他引22次。?
?

?主要学术成绩
???
(1)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
??? 为适应我国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需要,在国内较早地系统开展了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在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大量试验和理论研究,较为完整的提出了基于叠加理论的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正截面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偏心距增大系数、刚度与裂缝等计算方法,以及钢骨混凝土柱抗震设计的轴压力限值、钢筋混凝土梁与钢骨混凝土柱的节点连接构造方法等。主要研究成果“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及设计理论”获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研究成果综述论文“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综述2000年第5期《土木工程学报》作为首篇论文发表,另有3篇论文被EI收录,研究论文至今仍被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者经常引用(被他人引用共46次)。作为主要编制者参与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结构构件和梁柱节点设计部分执笔)的编制,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对促进我国高层钢骨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成果还被《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以及正在编制的《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等所采纳。
???
?? 钢骨混凝土柱抗震试验????????钢骨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
?
??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
(2) 结构抗震和减震控制设计计算理论
?????? 1997年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双功能带缝剪力墙及其设计方法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9678029),研究主要成果在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创刊号上发表,另有4篇研究论文被EI收录。在该项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双重抗震结构体系及其分析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水准。正在编制的《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在国内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中首次采用了“双重抗震结构”概念。
??? 在大量的非弹性地震响应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般抗震结构的破坏规律难以把握的结论,进而提出了结构抗震的体系能力设计法,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模式和破坏机制得以控制,为双重抗震结构体系设计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论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在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获首届刘恢先地震工程基金优秀论文奖(排名3),其它相关研究论文近年来也多次在全国有关会议上被邀请作大会发言。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得抗震结构塑性耗能和损伤分布规律得以把握,为基于能量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并为确定结构的非弹性地震响应及其分布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对结构位移模式的控制思想,克服了现有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中在理论上存在的缺陷。基于该方法先后完成进行了北京通用时代1#楼和西安西部机电科技商务中心等的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
?????? 1997年-1998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作客座研究员期间,基于能量概念建立了弹性和弹塑性最大地震位移响应的关系,论文在国际著名地震工程杂志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上发表,从理论上阐明了塑性滞回耗能对结构抗震的作用和弹塑性地震响应的规律。随后,在进一步大量计算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弹性和弹塑性地震输入能量谱间的等价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弹塑性地震位移响应计算的等往复振动能量准则,与体系能力设计法结合,可用于多自由度体系的抗震和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地震位移响应计算。2000年,针对能力谱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能力-需求曲线设计方法,并将基于能量的弹塑性位移响应计算方法用来确定需求曲线,使得结构弹塑性位移需求的计算更为直接,且能够实现对不同地震强度下弹塑性位移需求的同时计算。
??
???????? 钢筋混凝土双功能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
???????????????????? 北京通用时代1#楼
?
(3)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的研究
?????? 1998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的研究,根据碳纤维材料的弹脆性特性,提出了以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碳纤维工作应力和碳纤维允许应力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奠定了FRP-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基础。经过2年多的大量试验研究,较为系统的提出了FRP加固混凝土构件主要设计计算方法,并作为主要编制者编制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对我国推广应用这一加固新技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 在开展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同时,注意到这种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工程结构领域可能存在的应用前景,随之开展进一步全面的研究工作,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编号:50238030,课题负责人)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1AA336010,二级子课题负责人)资助。在这两个项目在支持下,对FRP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基础问题开展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建立了FRP-混凝土界面剥离本构模型和FRP约束混凝土受压本构模型,并完善了相关的设计计算方法,整个研究成果“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研究论文2篇在国际刊物发表并被SCI收录(另有3SCI国际期刊已录用),7篇被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在4年内已被他人引用达57次。
????近期,在FRP结构、FRP组合结构、FRP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缠绕FRP组合桥面板,使其破坏过程具有伪延性;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FRP-铝合金复合结构,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创新性提出了FRP大跨编制网结构体系,可跨越300m以上的跨度;建立了考虑FRP结构承载力、变形、变形能等综合因素的设计指标和设计理论,建立了统一的安全度理论指标体系,给出了FRP这种弹脆性材料结构设计以及其它各种非理想弹塑性材料结构与传统理想弹塑性材料结构设计取得一致安全度的设计准则,对推广FRP材料及其新型结构的应用提供了设计理论基础。在FRP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本项目中利用高性能FRP材料实现结构抗震自适应控制也奠定了重要基础。
??? 由于FRP材料成为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国际和国内学术活动十分活跃。除开展研究工作外,还积极推进FRP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推广工作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2000年倡导并筹备成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及其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组织了多次国内学术交流会,并多次作大会主题发言。2002年当选为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RP Composites首届理事,并3次被邀请作为国际会议分会主席。由于在中国推进FRP工程应用和研究取得的出色成绩,2004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二届FRP Composites in Civil Engineering国际会议上,被邀请组织FRP in China专题分会,担任分会主席,并被邀请作大会发言。此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及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剪加固中的应用项目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英国皇家协会的2004年度的外交流与合作项目(编号50411130323)。
??????????
????????????????CFRP加固混凝土柱抗剪性能试验
?
??????????
?????????????????? C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试验
?
???????????
????????????????????????????????? C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剪试验
?
(4)在国内首先进行数码摄影技术用于结构试验变形量测技术的研发,完成了图像数据自动提取和量测数据坐标转换的分析方法和程序,实现了结构位移场量测和变形场分析。
?????
?????数码摄影技术用于混凝土梁受剪试验变形量测和分析?
???
?(5)建议的高强混凝土正截面计算方法被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采纳。负责完成的跨高比达52.5的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楼板结构成功用于武汉世界贸易大厦工程。
??????
(6)近年来主要参编的规范和规程如下:
??? ①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正截面承载力
????? 部分和混凝土材料设计指标取值的修编工作
??? ②冶金部行业标准《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97》第3
????? 制人,第6章结构构件截面计算及构造的主要部分,第7章构件
????? 连接的梁柱节点部分
??? 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强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
????? 程CECS10499》的编制成员,第11章高强钢骨混凝土结构部
????? 分
??? ④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
????? 术规程CECS1462003》第2编制人,第4章结构设计及规程统
????? 稿
????⑤国家标准《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主要编制负
????? 责人之一,负责技术规定的编制
??? 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技术规程》
??????主要编制成员
??? ⑦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抗震
????? 设计指南》主要编制成员
?
? 近年来承担科研课题
?
???? 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0238030,项目负责人,经费170万元,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
???? 2、? 国家自然科学海外青年基金(国内合作者),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经费40万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 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与材料研究开发,项目编号:2001AA336010,子项负责人,总经费200万元,子项经费37.5万元,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
????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协会2004年中英合作研究项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及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剪加固中的应用,中方人民币8.1万元,英方17100英镑,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 5、?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轻质混凝土用于大跨径桥梁的研究,子项负责人,总经费260万元,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
???? 6、? 广州市交通科研项目:广州市中心区交通技术援助科研项目,预应力CFRP布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应用技术的研究,项目编号:GZCCTP2002-030,项目负责人,经费60万元,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
??
?主要代表论文
1.叶列平、周正海、方鄂华、刘凤阁,钢骨混凝土柱的轴压力限
?值,《建筑结构学报》,Vol.18, No.51997: 43-50EI收录,他
?引16次)
2.Lieping Ye, Shunsake Otani, Maximum Seismic Displacement of
?? Inelastic System Based on Energy Concept, Journal of Earthquake
??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Vol.28, 1999 1483-1499
?(SCIEI收录)
3.叶列平,康胜,曾勇,双重抗震结构体系,《建筑结构》,
?? Vol.30, No.4, 2000: 58~60(他引4次)
4.叶列平,方鄂华,钢骨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研究综述,《土
?木工程学报》,Vol.33, No.5, 2000: 1-11(他引10次)
5.Ye Lieping, Wang Zhihao, Kang Sheng, Zhao Wenhui, Zeng Yong,
?? Seismic Behaviors and Analysis for Dual Function Slitted Shear Wall,
?? 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Vol.1, No.1,
?? March, 2002: 29~37
6.Lieping Ye, Capacity-Demand Curves Method for Performance/
??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 Experts, Vol. 1, Aug. 2002: 43-48ISTP收录)
7.Ye Lieping, Yue Qingrui, Zhao Shuhong, Li Quanwang, Zhang Ke,
?? Shear Strength of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 Sheet,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 Vol.128No.12
?? 2002: 1527~1534SCI收录)
8.叶列平,经杰,论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第六届全国地震工程会
?议论文集,200211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19-429(大会报告,获首届刘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优秀论文奖)
9.L. P. Ye, K. Zhang, S. H. Zhao and P. Fe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RC Columns with Wrapped CFRP Sheets,
??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17,No.6~17,
?? 2003: 499-506 (SCI收录、EI收录)
10.叶列平,体系能力设计法与基于性态/位移抗震设计,《建筑结
? 构》,Vol.34No.62004pp.10-14
?学术专著章节
1. 江见鲸主编,《混凝土结构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9811月,第9-10章编写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木工程指南》,第十二篇第7章编写,
? 科学出版社,20001月?
? 译 著
1. 冯乃谦、叶列平等翻译,日本建筑学会《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
? 设计标准及说明》,能源出版社,19981
2. 叶列平翻译,《隔震结构入门》,科学出版社,199810
? 获 奖
1995年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奖
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钢骨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及设计理论
2001年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1):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钢筋混凝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1年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
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
2004年获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两次
* Y. L. Huang, L. P. Ye, J. G. Teng, L. Lam, Unified analysis-oriented model for confined concrete and its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fined Concrete, edited by Y. Xiao, S. Kunnath, and Y. Guo, 12-14 June, 2004, Changsha, China, in CD-ROM format (Best Paper Award)
* P. Feng, L.P. Ye, R. Bao, J.G. Teng.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large-span FRP woven web structure, 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P Composi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CICE-2), Adelaide, Australia, 2004.12, 8-10865-871 (Best Paper Award)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