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电工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电工学 一级学科:  08 工学
二级学科: 0806 电气信息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王喆 学校名称:  兰州交通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5
主页地址: http://www.lzjtu.edu.cn/jwc/jpkc/esj/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10244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
电工学课程是很多工科非电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电工学作为全校七个学院、二十三个非电专业,四十个班级、约两千四百多学生的主要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已经经历了47年的发展,主要历史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教学阶段(50年代至80年代末)
?? 课程设置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门独立课程,总学时为150学时,主要教学教材为国内流行的优秀教材,授课人数较少。在长期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每位教师都经历了教学基本功的扎实训练,形成了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良好风气;课程教学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阶段:改革发展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开展电工学教改研究,按照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模块,突出了数字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的教学内容。学校将电工学列为首批重点课程,电工学教研组的教师编著、出版了《电路理论与电机控制》、《电工学实验指导书》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
第三阶段:新世纪深化教学改革、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末至今)
随着电工、电子新技术的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进行了教学资源的重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教学体系目标的定位提升到:‘知识、能力、素质型’的高度。构建电工学教学新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确定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编写出版了电工学系列教材4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研究开发了电工学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教师与学生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学生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为师生之间开辟了新的交流平台。
电工学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突出了新技术的应用,加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增加了PLC、EDA等内容,编著了适合本校教学改革的《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和《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课程教材。
在不断地改革进程中,始终保持了电工学课程的特色和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因此,几十年来的课程发展在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希望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争创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
?
?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按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应用与发展教育设计为三个层次。通识教育层分为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两个模块。其中综合基础模块,包括原有电工电子所有的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所有与理论内容配套的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学科门类教育层按照非电类各非电专业的不同需求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并设置相应的实习与课程设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需求。应用与发展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训两个模块,理论模块是为学生有更多的选课自主权而设计的通选课程层,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课程,组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实训模块构建工程实训环境,组织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上机设计竞赛,可编程控制器件PLC、单片机设计竞赛,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辟教学、科研结合的育人途径,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尽早将学生引向学科前沿。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方式:
我们力求在内容上更能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帮助学生获取一种适应面广,又确能找到较优决策方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注重“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对象,采用不同的侧重点。在注意学科本身系统性的前提下,以学以致用为内容范围的选取标准。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验教学遵照注重实验技能的培训,强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实验分为理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拓创新的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设计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
1. 加强实践软环境建设?
为了给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环境,我们组织教研室与实验室骨干教师对实验大纲、实验教材、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优化,共同编写、修订适合我校发展的电工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所有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两部。在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中根据日元贷款新设备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部分综合性实验项目。加强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大大开阔、丰富实验内容,节约资金。创造立体化的实验环节。
吸引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重点课程建设中来,“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使学生在电工技术、计算机应用及科研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2. 加强实践硬环境建设?
日元贷款设备的到位极大的改善了实践硬环境。一人一组、一项实验70个人的班可以一次完成,为教师节约大量人力与时间。同时对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面向机电学院机车车辆工程、检测技术等专业;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运输学院运输工程等专业;环境学院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建筑学院、化工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专业开出实验项目三十余项。在工程实践培训中心进行电子实习两周(组装万用表、收音机、单片机等)。该中心以本科生基础实验为主,同时为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基地。
?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1.教材使用
在教材的使用上,积极采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引进国外经典的原版教材及影印教材。并一直十分重视教材的建设,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我校、本地区的实际,积极编著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参考书。多学时课程选用秦曾煌主编的《电工学》(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少学时课程选用唐介主编的《电工学》(少学时)(高教出版社)。在使用这些优秀教材的同时,我们积极组织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为体现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正在组织编写内容新颖,易于教学,具有地区特色的立体化系列教材。目前,已出版《电工技术》(兰州大学出版社)、《数字集成电路》(兰州大学出版社)、《电路分析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电子技术》(兰州大学出版社)四部系列教材。准备按计划完成其他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实验教材方面,一直使用我校教师自编的实验讲义,1992年,夏伯英教授编著、出版了《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王紫婷、罗映红等教师编著、出版了《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为适应电工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陈小强、罗映红、陶彩霞等老师连续编写、修订了三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2.扩充性资料的建设与使用
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电工学课程,学院图书资料室及教研室,每年都在对电工学相关图书、资料进行充实,到目前为止,已有与电工学教学相关的中外文专业书籍400余册,中外文期刊10余种。另外,电工学网站备有相关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图书,供师生免费下载、查阅。同时,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选定其他的统编教材作为参考教材的扩充性资料,具体书目如下
(1)《电工学》(少学时)??? 作者:唐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工电子学》???????? 作者:叶挺秀????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技术》?????????? 作者:姚海斌????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电子技术》?????????? 作者:刘金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按照三个实验平台的基本建设思想,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基本实验平台(包括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实验平台(包括PLC实验室、EDA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面向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平台。由原来单纯的电工实验室发展为目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近年来,学校对投入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较大,在新建的实验大楼中占有2000多平方米面积,大量更新了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900余台件(约500万元),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每年面向全校电专业和非电工科专业开放,每学年共完成近60多个本科班实验教学任务。多次被评为院、省先进集体。
4.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
依托兰州交通大学网络中心,良好的硬件运行环境,开展网络教学。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为适应形式的需要,我们在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了对立体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大胆创新,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2003年上学期开始,由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带领毕业生进行电工学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出部分用Authorware、3Dmax及Flash等软件制作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授课型多媒体教学课件。2003年下学期,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调动全体教研室成员与其他教研室几位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青年教师一起加班加点,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智能交互式的,既可应用于学生学习又可辅助于教师教学的电工电子网络教学素材库和具有信息窗、电工学专题论坛、考试组卷、成绩统计与公布、成绩查询等多功能电子化办公系统。目前已初见规模,挂上校园网。网络教学的开展,与课堂教学互补, “因材施教”,学习课堂宽广,学习心情放松,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教学相长。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1)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电工学教研室几十年来将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作为长期研究的问题,不断跟踪国内外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的研究成果,按照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每一部分均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适用场合以及存在的新问题等等,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
2.互动式教学
每一堂课均很好的“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每一节课后都感到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这样,使得课堂教学生气勃勃,师生互动,具有启发性。
3. 讨论式教学

加强习题课和讨论课: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开设习题课和讨论课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开阔学生的思路,巩固了理论基础,联系了实际,扩展了知识范围。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4.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进行学习考核方式创新
2002-2003第二学期我们开始在测控01级1班、2班,环01级1班、2班四个班进行了建立总结报告制度和半开卷考试试点,取得良好成绩。
2003-2004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先后在机电院、土木院、运输院、环工院二十八个班实行了《电工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总结报告制度和半开卷统一考试。实践证明,此项改革对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起到强化作用。在校教研室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得到校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电工学教研室面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各个部分作了详细的分析,不盲目追求时髦,而是采用多种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述方式。
????对于抽象、需要表现结构组成及动作过程的部分用多媒体素材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穿插讲授; 对于讲座类型的内容,则采用电子教案方式讲课。对于教学过程中需自学的内容,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放在网络课堂上运行。 对实验教学,准备采用电子教案和录像片的方式,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反复琢磨。
2.网络教学
如前所述,网络教学已成为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听课人数越来越多,因而面对单个学生的问答式教学难于开展,学时很少的讨论课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网络教学的开展,与课堂教学互补,教师可以面对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网络课堂中的“课程介绍”、“公告栏”、“电子教案”、“教学素材库”、 “网上答疑”、“在线练习”、“在线考试”、“虚拟实验”等等多个栏目,各司其职,不但方便了学习,更方便了教学。
?
?
?
?
?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
电工学教研室是具有优良传统的老教研室,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教学传统和素质较高的教学队伍。电工学课程在全院各非电专业是学生较为重视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对后继课的教学影响较大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好的,质量是比较稳定的。
校内专家和同行评价
近年来,由于我们能够严谨治学,认真抓好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水平步入了一个较高层次。校教学专家督导组多次检查电工学的教学工作,他们认为我们能够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重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立体化教材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好评。同时,学院教学检查组及同行也认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认真负责,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授课效果较好。几年里,有多人获得了优秀个人奖,《电工学》被评为校重点课程,电工学教研室被评为校先进教研室。
学生评价
本课程曾多次组织学生评教,听取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意见和评价。多数学生认为本门课程老师讲课认真负责,教师授课思路清晰,内容简明,联系实际,课堂气氛良好,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课程学习效果良好。
已开发的电路基础、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EDA仿真实验及PLC实验和数字系统设计实验的增加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阔了视野,学生反映良好。
进行半开卷统一考试的改革试点,得到广大学生鼓励和肯定。实践证明,此项改革对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考风起到强化作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网络教学素材库评价
电工学教研室面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各个部分作了详细的分析,不盲目追求时髦,而是采用多种媒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述方式。
????多位老师根据自己讲课的需求,部分地采用了网络教学素材库,对于抽象、需要表现结构组成及动作过程的部分用多媒体素材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穿插讲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