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01 数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戴光明 学校名称:  中国地质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unit.cug.edu.cn/2006jpkc/Cyuyan1/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8501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返回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良好的基础。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在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工作,至80年代末,计算机系专门组建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小组。课堂教学以当时流行的BASIC、PASCAL、FORTRAN语言为主。其中《FORTRAN77程序设计》课程先后荣获校一类课程(1996年)和湖北省优质课程(1997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为各专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指导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1997年学校召开了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形成了校文件《进一步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决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革,将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这一层次的教学主要围绕软件技术的教学展开,以结构化程序方法为主,介绍常用算法及数据结构,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面向应用,以介绍先进的开发平台、设计方法为主,培养学生开发构建应用系统的能力。到90年代,第二层次教学采用C语言为主要的程序设计教学语言。为了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学校在2002年又出台了《关于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措施》的文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课题组在学校、学院的领导下从教材、辅助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重点改革。
1.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从最初纯理论改变为“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模式,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模式,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现已建立相关的《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借助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教材、课件等素材,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整地学习到这门课程;借助电子邮件、BBS等手段,达到与老师交流的目的;通过在线考试,检查学习情况。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教学,教学实验不但开设"基础与验证型"实验,另外也开设出了"设计与开发型"实验,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
2.注重教材建设
????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辅导资料。形成拥有辅助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正式出版:
(1)《C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查看图片1][查看图片2]
(2)《C程序设计实验与题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查看图片1][查看图片2]
(3)《C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查看图片]
校内胶印:
(1)《Pascal 语言实验教材》 1996
(2)《C语言上机实习指导书》 2001[查看图片]
(3)《C语言课程设计指导书》 2003[查看图片]
(4)《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历年试卷汇总》 2001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案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生从被动地“听”到“看”到积极思维的运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老师研究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改变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联机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的课程,引进和制作与之相配套的CAI课件、电子教案,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提高授课效率;研究多媒体教学弊端并提出克服办法,形成公共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设和完善网络课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只有丰富、优化的教学资源,才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与学的需求;鼓励和培养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实施"双语教学"。
4.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式
????在实践中完善试题库,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做到“考教分离”,采取闭卷考试和提交报告两种形式。2001年以前,课程考试多采用选择、填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根据多年实施情况看,该方法只能进行很简单的程序设计,无法进行自动评分和登分等缺点。鉴于此,我们从2001下学期起全部采用标准题,采用自动评分和登分,经过分析可知,只要在出卷时用心选择题目,同样会收到良好效果。从2002下学期开始,该课程实行考教分离。从2005下学期开始,部分班级实现网上考试,自动评卷、登分。另外《C语言课程设计》考核采取上机操作、书写报告的方式,不但使学生加深课堂教学的理解,而且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上机考试现场照片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几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45岁以下的教员全部拥有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也达到了50%;很多具有较好科研工作背景的老师成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

????课程的发展和建设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件在2003年成为学校第一批通过验收并在校园网上使用的教学资源。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吸收先进的教学观念,学校于2005年再次资助《C语言程序设计》课题组两万元,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要求,努力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打造成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教学内容                       返回

 
  《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理工科学生二年级的必修课程。 作为影响深远、传统的、面向过程的优秀编程语言, C 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特别适合编写系统软件。现在C 语言不仅为计算机专业工作者所使用,而且为广大计算机应用人员所喜爱和使用。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使同学掌握高级语言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 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应用开发打下扎实的高级语言理论和实践基础。C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均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程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注重上机实验。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C语言简单的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各种表达式。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3.复杂数据类型——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初始化、数组元素的引用及数组的应用
4.函数的基本概念、定义、调用、返回值、数据传递、函数的嵌套与递归,变量的存储类型。
5.指针是C语言的特色,课程详细介绍了指针的概念、定义与引用,指针与数组、字符串、函数的关系和应用。
6.文件的概念、分类、打开关闭文件及对文件进行读写操作的各种函数。

※教学大纲 ????????????????????????????????????????[返回]

1.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本大纲的指导思想,是要通过学习C语言课程后使学生建立起程序设计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逐步积累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常用技巧;能初步用C语言解决常见的应用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后续的软件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讲课50学时,实习20学时,由于课时有限而未安排讲授的内容可布置学生自学,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安排自由上机时间。

2.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包含:课堂教学(40学时)+上机实习(20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C语言概述(1.5学时)
第二章 算法(1.5学时)
第三章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学时)
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2学时+实习4学时)
第五章 选择结构(4学时)
第六章 循环结构(4学时+实习4学时)
第七章 数组(5学时)
第八章 函数(6学时+实习4学时)
第九章 编译预处理(1学时)
第十章 指针(8学时+实习4学时)
第十一章 结构体(2学时)
第十二章 文件(2学时+实习4学时)
3.教材书、参考书
1)教材?? 谭浩强编,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各种C程序设计教材
4.考试形式
? 闭卷笔试或上机考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返回

   21世纪,提倡以创造性人才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提高的关键。其中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计算机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反对高分低能。启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的本领。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改进。

  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为目的,进行了下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从最初纯理论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分层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得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建立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借助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教材、课件等素材,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整地学习到一门课程;借助电子邮件、BBS等手段,达到与老师交流的目的;通过在线考试,检查学习情况。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视课程设计和第二课堂教学,教学实验不但开设"基础与验证型"实验,另外也开设出了"设计与开发型"实验,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达到应有的水平。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多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经常组织老师研究同一课程不同章节的经典案例,采取“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鼓励和培养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实施"双语教学"。
(2)电子教学与黑板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改平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为立体、丰富的形式,通过多种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组织老师研究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进和制作与之相配套的CAI课件、电子教案;形成公共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案。在多媒体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将粉笔板书替代为电子板书,而是采用生动的图片、动画、录像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可视化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和参与性。比如排序问题,有几种实现方法,我们通过设计交互式动画,使学生互动地与课件中的程序进行交互式访问,使得一些只有在TC下才能完成的诸如输入、输出和变量监视工作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3)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在学时安排上,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衔接,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与加深,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即采用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三层次教学,尤其是一些综合开发实验,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4)电子信箱答疑,学生可以随时和教师交流。 ?

(5)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统一考试,统一的评阅标准。

(6)课程组集体备课,统一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考分离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完善试题库,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做到“考教分离”,采取闭卷考试和提交报告两种形式。2001年以前,课程考试多采用选择、填空、程序设计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从多年实施情况看,该方法只能进行很简单的程序设计,无法进行自动评分和登分。鉴于此,我们从2001下学期起全部采用标准题,采用自动评分和登分,经过分析可知,只要在出卷时用心选择题目,同样会收到良好效果。从2002下学期开始,该课程实行考教分离。从2005下学期开始,部分班级实现网上考试,自动评卷、登分。另外《C语言课程设计》考核采取上机操作、书写报告的方式,不但使学生加深课堂教学的理解,而且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