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光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光学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蔡履中 学校名称:  山东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02.194.14.194/optics/web20060322/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808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山大题词“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山东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为山东大学设定了办学目标和总体方向。最近,展涛校长为山东大学提出了“培养国内第一流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总体定位。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是一个关键环节。
我系主要培养光学及光电子学领域的专门人才,近年来生源及分配状况均较好。考虑到该领域发展极其迅速、应用日益广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密切,该领域的毕业生不但应在光学方面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更应该具有高的科学素质及强的工作、研究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光学》课是光学系的主干基础课,也是光学工程硕(博)士点入学考试唯一专业课。该课程应使学生在普通物理的范畴内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一系列光学专业课程、以及以后报考研究生或从事光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由此出发,我们为本课程(含实验)教学设置的任务和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让学习者对光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建立起系统的、清晰的物理图像,同时从物理思想上沟通其与近代光学的联系,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建立比较系统的光学实验体系,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光学仪器的原理及应用,训练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贯彻“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 强调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在理论及实验课中均把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创造力置于首位,培养适应性及创新性强的人才。
“素质”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探讨的大课题。从物理教学的角度,我们认为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的世界观的确立;
2)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掌握;
3)对物质世界建立正确清晰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4)独立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将现实问题抽取其本质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
5)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物理模型的建立,创新思维能力,由基本物理思想不经计算直观猜想物理结果的能力,近似方法的运用,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合理性的判断,以及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其他学科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以上各方面我们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养及训练。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我们以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以知识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及光的基本规律为体系架构,按照保证经典、加强现代、结合应用的原则,采用理论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学时。
本课程《光学》理论课的授课时间为90学时, 共分7章,各章对应学时如下:
? ?绪论: 1学时
第一章:几何光学. 5学时.
第二章:波动光学通论. 18学时
第三章:光的干涉. 20学时.
第四章:光的衍射. 20学时.
第五章:光在晶体中的传播.11学时.
第六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5学时.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 激光.8学时.
复习总结及课堂讨论: 2学时.
说明: 由于本系有后继专业课《应用光学》及《激光原理》等,为避免重复,本课程中第一章成像系统的详细分析及第七章中激光部分不讲。
本课程《光学实验》课的授课学时为108,其知识模块及对应学时如下:
1.? 几何光学:18学时。包括的实验内容有:(1)用测物像距的方法测量薄透镜焦距;(2)用焦距仪测定焦距与顶焦距;(3)用阿贝折射仪测量固、液体折射率;(4)分光仪的调整与使用;(5)用分光仪和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顶角和折射率;(6)棱镜光谱仪原理、调整、使用与光谱拍摄。
2.? 波动光学:75学时。
· 光波干涉实验内容(25学时):(1)牛顿环及透镜曲率半径测量;(2)迈克耳孙干涉仪调整、光波长测定;(3)双棱镜干涉及光波长测量;(4)利用激光双光束干涉法测平行平板楔角;(5)干涉现象研究。
· 光波衍射实验内容(25学时):(1)单缝、双缝及其它不同衍射孔径衍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平面全息光栅设计与制作,光栅常数测量及未知谱线波长的测定;(3)光栅光谱仪原理、调整、使用与光谱拍摄;(4)声光调制与声光滤波;(5)阿贝成像原理及空间滤波;(6)激光全息照相。
· 光的偏振及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实验内容(25学时):(1)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及定量测量;(2)晶体双折射与晶体偏振光学器件;(3)偏光显微镜、偏振光干涉及晶体光性研究;(4)普克尔效应与电光调制;(5)法拉第效应(磁致旋光)与磁光调制;(6)旋光现象及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溶液浓度。
3.? 量子光学实验内容:15学时。(1)光电效应与普朗克常数的测定;(2)塞曼效应;(3)氢(氘)原子光谱的研究;(4)激光喇曼光谱;(5)光谱分析。
说明:光学实验课除了为本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外,还为其它五个院系的近20个不同专业开设,为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开设时,课程名称有所不同,如“物理实验(光学)”、“物理学实验(光)”、“基础实验(III)”、“光学实验”等;与不同专业方向相适应,所开的实验内容与项目也有所不同。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光学》课
本课程《光学》理论课的教学基点是让学习者掌握光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基本装置及其应用。由此出发,我们将以下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几何光学:
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费马原理的意义,掌握成像基本公式及常用成像仪器。
波动光学:
了解波的时空周期性及波的实数及复数描述,重点掌握复振幅概念及其运算;掌握波的叠加原理,并会运用该原理分析各种情况下波的叠加;掌握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波的反射与折射的规律及其应用。
掌握干涉的基本原理, 得到相干波的基本方法, 基本的干涉装置及干涉现象,如杨氏实验、薄膜干涉、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及法-珀(F-P)干涉仪等及其应用;了解光的时间相干性及空间相干性。
掌握衍射的基本原理, 衍射与干涉的联系与区别, 衍射的分类及处理方法,如矢量图解法、半波带法、复振幅叠加法及积分计算法;掌握基本的衍射装置及衍射现象,如单缝衍射、矩孔衍射、园孔衍射、多缝及光栅衍射等;了解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了解光谱仪的基本参数及几种光谱仪的结构及应用。
掌握偏振态的概念、分类、表征、产生、通过偏振器件时的变化及检验方法;了解晶体的双折射现象,基本的晶体光学器件及其应用,以及平行偏振光的干涉;了解旋光现象及其解释和应用。
了解光在介质中的线性吸收特性, 复折射率及吸收与波长的关系;了解光的色散、正常及反常色散、相速度与群速度的概念;了解散射的分类及散射与粒子大小及波长的关系。
量子光学:
了解黑体辐射实验规律及其与经典物理的矛盾,以及能量子学说对该矛盾的消除;了解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其他验证光的粒子性的实验;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中的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精确把握: 如费马原理的阐述与讨论,特别是实际光程的四种可能情况(最小、最大、常数或拐点),光场的统计性质和偏振光的时空行为, 光的空间相干性与时间相干性, 光的量子性及波粒二象性等。
2.某些较繁复的数学推导: 如光在不同介质界面反射及折射时Fresnel公式的推导及有关的光强比、能流比以及相位差的计算, 法-珀干涉仪及光栅光谱仪性能的计算, 经典理论及量子理论对黑体辐射公式的推导等。
3.由于课程中涉及数目众多的干涉及衍射装置和现象,对区分、掌握和记忆这些看来繁杂的内容带来困难。
为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教学质量而采用的主要方法:
1.加强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师本身素质
教师本身具有高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二十余年来,本课程负责人一直将科研与教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施和完成国家和省部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逾100篇的同时,还同时承担教育部和校内多项教学研究课题,在《大学物理》等杂志发表教学研究有关论文二十余篇。这些工作积累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在2002年修订再版的近60万字的《光学》教材中,即有十几处(包括正文、习题、观察及思考题等)引用了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高的科学素养和业务水平能够使教师对所教内容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掌握,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从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寻找出一条最佳途径去点拨学生,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
2.在内容组织上注意了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性、系统性及相互联系
以波动光学为例可以看到以下特点:设置“通论”一章系统讨论波的叠加及有关概念,并以叠加原理(包括其更精细的形式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主线贯穿整个波动光学;从不同环节反复阐明对波的时空限制会造成波在时间频率域和空间频率域的展宽;对相位规定、坐标系选取、相应公式及偏振态判据建立起一套前后一致且自洽的系统,并阐明了它们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几何光学是波动光学当λ/a→0的极限情况。在每一章节也尽量启发学习者注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为此书中设计了一系列表格, 不断地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共性与个性,例如几种典型干涉条纹的形成及异同,棱镜、光栅、F-P干涉仪三种分光装置的比较,以及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比较等。
3.在讲法上注意突出和加强基本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
例如几何光学中对费马原理四种可能情况的讨论,波动光学中对叠加原理以及物理学以可观测量为基础这一思想的阐述。从后者出发可以阐明光的干涉中波的即时叠加—暂态干涉—稳定干涉这三个层次,并容易理解偏振光模型的实质及其多样性和等效性。在衍射一章,则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从直观的物理图像及矢量图解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将积分运算放在次要位置。
4.开发学生思维为中心,改进课堂教学,讲究讲课艺术(详见4.4).
5.课内外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详见4.4).
二、《光学实验》课
从实验教学整体来看,其重点是: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以及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难点是: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完成上述教学重点任务,如何协调新型教学方法与现有教学体制之间矛盾。解决办法:(1)以充实丰富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技术手段、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基础;(2)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课件,网上虚拟实验,启发式、自主式实验指导方法等)为手段;(3)以切实有效的考察考核方式为促进措施,学生实验课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课堂实际操作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情况,②对实验内容、实验技术及实验结果的自主性、创新性思考,③实验分析总结报告。
?? 从实验教学内容本身来看,其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如下:
1.几何光学
(1)重点:基本光路调整及光学元器件使用,常用几何光学仪器的原理、调整使用及应用。
(2)难点:光路共轴调节。
(3)解决办法:学生事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重点讲解和示范,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多次练习,通过多个实验项目进行强化。
2.波动光学
(1)重点:光波动性的概念、宏观表现方式,及其观察、测量和应用。例如:①光的相干性与相干条件,实现光波干涉的方法和典型实验装置,典型光学干涉仪器的原理、调整使用和应用;②光波衍射的本质、观测,光栅衍射及其分光原理和特性,光栅光谱仪器的原理、调整使用及应用;③光波偏振态的检测,偏振光学器件的使用。
(2)难点:实验仪器、实验光路的调整,实验结果的观测和数据处理,以及如何建立这些教学重点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解决办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解决实验光路与仪器调整的难点;通过使用现代光电探测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改进实验技术手段,解决实验结果观测和数据处理问题;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增加选做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办法,解决教学重点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的问题。
3.量子光学
(1)重点:通过“光电效应”、“塞曼效应”、“氢(氘)原子光谱”、“激光喇曼光谱”等实验巩固学生关于“光的粒子性”物理图像的建立,以及通过光谱研究了解物质特性的思想。(2)难点:建立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与物理本质的联系。
(3)解决办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注重实验后的分析总结。
?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光学是一门典型的实验科学,一切光学规律均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方能为世人所公认。因此,光学实验课教学和光学理论课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1)充实、改革实验内容,加强传统光学实验内容与现代光学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在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现代光学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光电探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改进实验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3)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4)运用课堂演示和实验室演示实验,加强学生对光学现象、光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5)制作丰富的实验教学课件,加强网上虚拟实验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前的预习和准备。
(6)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①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改变固定时间进行实验教学的方式;
②设立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项目,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发挥学生特长与个性,调动学生兴趣;
③采取实验预习、实验操作与分析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个实验可分不同时间段完成,在预习实验教材和网上预习的基础上,也可到实验室预习,熟悉仪器,制定实验计划。
(7)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加大学生在实际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8)以训练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切实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9)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增加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10)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技术与手段、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并及时用于实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的效果
上述设计思想的贯彻实施,确保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自1999年以来,学校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300万元,更新增加了仪器设备,增加了实验项目及每个实验项目的仪器设备套数,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目前,光学实验室有实验仪器设备300余台(件),总价值近350余万元,实验用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开设30多个实验项目;根据实验内容和开出要求,按15套、10套、5套和2套为不同实验项目配备了仪器,保证单人单套仪器。
(2)实验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在部分实验项目中增加了与现代光学发展相适应的实验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
(3)现代光电探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使实验技术手段更加现代化和灵活多样,提高了实验效率,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增加了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5)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设立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项目,改变固定时间进行实验教学的方式,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新潜能。
(6)近五年来,承担10多项省部级和学校的教学研究项目,发表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00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和二等奖,2005年获得山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在2002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进行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达标评估中,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基础教学一类实验室,专家组给出了“内容丰富、技术手段先进、环境良好、有特色”的高度评价。同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标准化教学实验室。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1. 教材使用与建设
《光学》课教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使用梁铨庭先生的《物理光学》,该书内容充实,讲解清晰,但由于是工科教材,在某些方面不太适合理科的要求。1992年,以本项目负责人为主,联合我校物理系另一老师编写出版了近60万字的《光学》(上下册),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解说翔实、析理透彻。出版后即获得当时的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会长、北大教授赵凯华,教育部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大学物理》副主编、南开大学潘维济教授等多位专家教授的好评(见网上有关部分),并于1995年获山东大学优秀出版一等奖,《光学》课也于1996年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课程。2002年,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光学》(修订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国内已出版了一些光学教材,不少书中多强调与现代光学概念与知识的衔接与揉和,删减了一些普通光学的传统内容,而增加了一些近代光学课题。这对一些没有后继光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校可使学生对某些光学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另一方面,也往往会削弱光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而且将这些较专业的知识“下放”到普通物理课往往也难以讲透。如何处理光学“传统”的基本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是一个颇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始终认为,在大学低年级讲解的基础光学在整体上属于普通物理范畴,而普通物理光学与后继的光学专业课应有着明确的分工和不同的任务。普通物理光学课的基点应是让学习者对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建立起系统的、清晰的物理图像,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不能是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的粗浅介绍,不能讲成“现代光学导论”甚至仅仅是“导论的导论”。在这方面,Born和Wolf的名著Principles of Optics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任一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和基础知识,新东西可以层出不穷,但这些基本思想和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我们认为它们才是基础课要教给学生的重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课教材应该是陈旧和保守的,相反,我们应想尽各种办法使它与现代发展在物理思想上沟通起来。我们希望自己编的光学书能成为一部好的普通物理范畴的光学原理教材。它将从普通物理光学课自身的特点及规律出发,系统地、翔实地、透彻地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同时从物理思想上沟通其与近代光学的联系。为贯彻这种注重物理基础、突出物理思想、兼顾现代发展、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1) 在选材上以普通物理光学的传统内容为主、以波动光学为主,同时兼顾现代光学的发展及某些提高性课题. 后者如光学中的矩阵方法、波动光学中的傅里叶分析、隐失波、部分相干性理论、薄膜干涉定域及光源容许宽度的进一步讨论、薄膜光学简介、相干光成像的频谱分析、全息照相的原理与特点、非线性光学简介等。此部分内容以小字排出,供使用者选用和参考。
(2) 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性、系统性及相互联系。以波动光学为例可以看到以下特点:设置“通论”一章系统讨论波的叠加及有关概念,并以叠加原理(包括其更精细的形式—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主线贯穿整个波动光学;从不同环节反复阐明对波的时空限制会造成波在时间频率域和空间频率域的展宽;对相位规定、坐标系选取、相应公式及偏振态判据建立起一套前后一致且自洽的系统,并阐明了它们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几何光学是波动光学当λ/a→0的极限情况。在每一章节也尽量启发学习者注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为此书中设计了一系列表格,不断地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把握各部分知识的共性与个性,例如几种典型干涉条纹的形成及异同,棱镜、光栅、F-P干涉仪三种分光装置的比较,以及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比较等。
(3)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讲法上注意突出和加强基本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图像。例如几何光学中对费马原理四种可能情况的讨论,波动光学中对叠加原理以及物理学以可观测量为基础这一思想的阐述。从后者出发可以阐明光的干涉中波的即时叠加—暂态干涉—稳定干涉这三个层次,并容易理解偏振光模型的实质及其多样性和等效性。在衍射一章,则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从直观的物理图像及矢量图解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当然,强调物理图像并不等于忽视数学分析,本书在后一方面内容亦很充实。例如,对各种干涉、衍射图样的形成及特征有相当详尽的讨论,对数量众多的提高性课题也以小字给出了数学推证。
(5) 书中有十余处融入了我们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在正文和“观察思考和讨论题”部分有7处引用了我们已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如全反射时波场与能流的时空特性,偏振光模型的多样性和等效性,波动光学中相位规定的自洽性,镜面散射光干涉的观察与分析,斜入射时光栅衍射点的圆周性分布等. 这些内容新颖而富有启发性,便于教师引导学习者作进一步的探讨。
(6) 各章均精心设计了"观察思考和讨论题".这些题目基于基本原理,但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拓展,有的带有研究性质。如水下物体视位置及视觉形象的定量分析,变折射率介质中光的传播及登高望远问题, 部分偏振光模型的多样性和等效性,大角度及倾斜光栅的衍射等.教学实践证明,本部分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从单纯记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的转化会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曾将该部分的某些综合性及研究性题目作为有奖选做题布置给学生,在学生中展开"小论文"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7) 应用标准名词和术语: 在可能的情况下,本书所用名词和术语皆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的《物理学名词》为准,故某些译名与传统教本略有差异,如夫琅和费已改为夫琅禾费、洛埃改成劳埃德等。对尚未见统一规定的名词,如辐射度量学中的某些物理量,则参考中外名称尽量采用较为准确及应用较广的提法。有时也同时给出几种提法,将非标准或并行名词在括号中注明,以便参阅其他文献,如衬比度(又称反衬度、对比度或可见度)等。
(8) 提供了详尽的汉英名词索引。
(9) 总之,我们力图使本书既有较高层次的深度与广度,又便于讲解和学习者应用。其基本内容部分力求讲清讲透,“泛读”部分则可拓展思路及开阔视野。因此授课时间也可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有较大伸缩余地,可从72课时(大字内容亦可适当删减)直到120课时(全讲)。
该教材多年来在校内外的使用中受到学生广泛欢迎,获得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名院士薛其坤和金国藩先生等多名专家教授的书面好评。正如一位评论者指出:从各方面看来,该书均居于国内先进水平。该书已于最近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专家组评审,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中,除了指定的教材外,均给出参考书目、典型期刊和相关网站。为配合教学,征集 “学生小论文”和举办课外讲座(包括科普讲座及现代光学讲座),并将讲稿和相关资料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浏览学习。在光学教学网站上设立了“光学现象欣赏”、“观察思考讨论题”、“有奖选作题”、“光学趣味问题集锦(你知道吗?)”、“实验项目课件”、“网上光学虚拟实验室”等栏目,这些栏目都提供了丰富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3.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配套实验教材为:《实验光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2006年1月第二版;《近代光学实验》讲义。
《实验光学》在编写指导思想、内容编排形式与组织结构等方面与以往和现有大多数实验教材不同。从光学作为典型实验科学的角度阐述光学实验,把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实验仪器、实验内容与项目分别作为模块来组织编写;不再沿用传统实验教材中,在每个实验中均单独分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编写方式;特别适合指导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适合开放实验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三年多的实验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教学效果良好。
《近代光学实验》讲义注重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的新颖性,充分体现传统光学实验内容与现代光学发展的联系,在每年印刷时,都对其内容、实验技术手段进行充实或增加新实验项目。在指导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环境
光学实验室是全校公共基础实验室,为全校所有相关院系开设“光学实验”课。曾于1980-1986年连续4次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实验室系统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实验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实验条件装备工作先进单位。近十年来,学校及院系更加重视光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1999年以后,学校先后投入300万元经费,用于更新、增加仪器设备和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在2002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进行的基础教学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一类实验室,同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标准化教学实验室。现有实验仪器设备300余台(件),总价值近350余万元,实验用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开设包括基础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等各种实验项目30多个。根据实验内容和开出要求,按15套、10套、5套和2套为不同实验项目配备了仪器,保证单人单套仪器。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本课程组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技术与手段、方式与方法的研究,承担多项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已发表实验教学研究论文近30篇(近五年发表13篇),2000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和二等奖,2005年获得山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2等奖。为配合网上实验教学制作了光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建立了网上虚拟实验室。
5.网络教学环境
建立了本课程教学网站(http://www.optics.sdu.edu.cn,包括:
(1)电子教案。
(2)教学录像(目前只是部分)。
(3)网上作业习题系统,包括:(1)所有各章的习题库、典型解题指导、观察与思考、试卷样题及答案;(2)网上作业平台;(3)网上自我测试;(4)网上答疑;(5)网上讨论等。
(4)网上实验教学系统,包括:(1)实验项目课件;(2)几何光学虚拟实验室;(3)波动光学虚拟实验室等。
(5)网上课程评价系统,包括学生意见在线调查等。
(6)参考资源,包括参考书目列表、教学资源、光学相关网站列表与链接等。
(7)光的世界,包括自然界光学现象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现代光学一瞥、“光之美”科普讲座及一些现代光学课题讲座等。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1.树立“以人为本”、以培养科学素质和思维及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中国的长期历史中,读书一直以应试和致仕为主要目的,死板、僵化的教育方式一直占统治地位。近代教育在一个多世纪前才随着西学东渐而出现。目前各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较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时代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新时代的要求相比,目前许多学校和课程的教学状况还有相当差距。其中较普遍的问题是: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重纸面成绩,轻全面能力;重课堂教学,轻其他环节。其后果是学生中死记硬背的多,能融会贯通的少;照本宣科的多,能发展创新的少;课本成了公式库、资料库而非思想库。质言之,将学生看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的思想者,看作作为记忆机器的物而非能动的人。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无疑地,这一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常常忽视另一个方面:学生。 “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则强调人的因素。它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教书是为了育人,即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与传授死的知识相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任务应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具体知识可以忘却,但这种科学精神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成为不断创造的源泉。
“素质”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概念。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
的课题。在4-2-1部分我们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
(2)学生是一切教学过程的主体、服务对象、出发点、落脚点和终极目标。
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是有尊严和个性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需
要得到教师的呵护和引导;是有潜能和创造力的,需要得到教师的开发和帮助。
??? 由此出发,对许多问题会有一个新的理解。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作一个“教书匠”。除了“授业”,还要“传道”和“解惑”。
2. 开发学生思维为中心,改进课堂教学讲究讲课艺术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其他所有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是一种艺术。特别在现代条件下,教师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从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寻找出一条最佳途径去点拨学生,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这是需要多方面功力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即要求教师把讲课的着重点从死的数据公式的传授转向活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上来,使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取知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里我们提出讲课中应注意的四点。
(1)科学性
从大的方面,科学性是指以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导和统帅物理教学,作到寓理于事,就事说理。从小的方面,则要求对每一具体问题的阐述应尽可能作到严密与精确,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光的干涉为例,传统的相干条件要求两(或多)束光有相同的频率和确定的相差,而近代也报道过用频率稍有不同的激光观察到干涉现象。如何将二者统一起来?这里的关键是向学生讲清一个基本思想:整个物理学以可观测量为基础。光学中基本的可观测量是光强而非振幅,而测得的光强是一个统计平均量,与光场的统计性质及观测条件(例如观测时间)有关。由此可以说明在光的干涉过程中随考察时间不同而发生的场的即时叠加——暂态干涉——稳定干涉三个层次,并进而导出在不同观测条件下相干条件的表述及其相互关系和转化条件。
(2) 系统性
相较于其他某些学科而言,物理学特别是光学的内在系统性是很强的。教师不能让学生只学到个别的、破碎的知识片段,而要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了解各部分知识的个性与共性,并用统一的物理思想将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起来。以波动光学为例,可以以叠加原理(包括其更精细的形式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为主线贯穿整个内容。干涉、衍射、偏振(包括旋光)均可看作不同条件下波的叠加的结果,对这些条件、结果及其应用的讨论则构成了波动光学丰富多彩的篇章。具体到干涉与衍射,则可在指出波的叠加这一共性后,着重从参与叠加的次波源的个数(有限或无限)、次波源的空间分布(离散或连续)、叠加的数学表达式(求和或积分)、以及叠加结果的表现(周期性的有无)等方面阐明它们的个性及区别。而在整个波动光学的讲解中,应结合不同具体课题从不同角度反复阐明对波的时空限制会导致其在时间频率域和空间频率域的展宽,以及“几何光学可看作波动光学当λ/a →0时的极限(这里λ为光波长,a为衍射粒子或孔径线度)”这一命题,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并从新的高度将几何光学与波动光学统一起来。
(3) 启发性
教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思维。这一原则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启迪思维,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衍射计算为例,实际上菲涅耳和夫琅禾费衍射积分公式已足以给出严格的结果,一些起点较高的教本也多以这些公式作为出发点。但我们认为,在普通物理范畴内,主要目的应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图象,而不能让数学掩盖了物理。因此,我们以较大篇幅,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矢量合成(图解)法以及作为其简化和归并的半波带法,从中可突出相位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当学生看到自己可以通过物理图象的分析,利用简单的画圈法而相当精确地得到所有重要结果时,其兴奋心情溢于言表。
(4) 趣味性
趣味性亦可称为“可听性”。正如著名教育家约翰 · 洛克(1632 -1704)指出:“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无论教师的自我感觉如何良好,只要学生不爱听,一切皆成空话。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思维能力,这里仅指出几点:
1)联系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
2)联系物理学史中的趣闻轶事(例如“泊松”亮点等)。
3)尽可能作一些简单的课堂演示。例如,用两把梳子或两片窗纱可演示莫尔(Moire)条纹的生成及变化;用一个廉价的激光指向器(激光教鞭)和几片光栅可清晰地演示衍射现象。在一根木棍上钉上一些螺旋形排列的钉子,沿轴拉动它即可显示左右旋光的时空行为。
4)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5)运用设问、反诘、联想、引申、假设、反证、比喻、悬念等手段,将学生注意力始终紧紧吸引到教师的讲课上。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 课外观察与实验活动
自然界和实际生活是演示光学现象的天然实验室和巨大舞台。我们要树立“大物理”、“大光学”的思想,鼓励学生把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当作天然的光学实验室,布置多种观察题、思考题、实验题,让光学学习走出课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现象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扑捉、观察、思考和分析这些现象。例如虹和霓的生成、区别与观察条件;地平线附近扁圆形太阳的观察与成因等。在每章后我们也为学生设计了一些观察性实验,例如白光散射光干涉条纹的观察。在一面普通穿衣镜表面呵一口气或洒上点细粉,在暗室中打开去掉聚光罩的手电筒,注视平面镜内小电珠的像的附近区域,即可清晰地看到数级彩色条纹,而且其取向和密度随人眼与小电珠的距离和相对方位密切有关。该现象似乎与厚玻璃板无法形成白光条纹的结论相矛盾,引起学生很大兴趣。
(2) 光学课外讲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定期地举办自由参加的光学课外讲座。其内容除介绍与基础光学有关的现代进展外,多数是立足于课程且联系实际的提高性课题。如课程负责人的光学科普讲座《光之美》(见网上材料),精心选择了约200张幻灯片,展示了各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如虹霓、扁日和扁月、蜃景、晕、华、佛光、幻日等,以及生活中的光现象(有不少照片是本人拍摄的)及现代光学简介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应用。该报告实现了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光的世界、感受光的美丽、体验学习之乐、激发探索之情”的初衷,极受学生欢迎,其影响甚至扩展到校外。两年多来,本课程负责人已在山东大学不同学院及省内外其它院校(包括一些重点中学)作该报告十余场,听报告的学生超过5000人。有时我们也应学生要求,以讲座形式对近期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与学生共同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在深度和广度上自由拓展。这种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每次听光学讲座者均超过学生数的90%。
(3) 研究性有奖选作题及小论文活动
为了促使学生实现由单纯记忆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转变,我们经常向学生布置一些有奖选作题,并提供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选开展小论文活动。这里所谓“有奖”,是指学生可以在成绩总评时得到加分。选题内容应基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使学生大致知道该从何入手,但真正分析计算起来又颇费周折。例如,水下观察者对周围(包括水面以上)景物的视觉形象;变折射率介质中光线的弯曲(光纤中光线的传播,折射率变化造成地表可视距离的增加——登泰山能否望到东海?);部分偏振光宏观模型的多样性和等效性;全反射时波场与能流的时空特性(注意其中含驻波与行波的结合,为非均匀波的典型例子);细光束斜入射时一维及正弦光栅的衍射图样(分析衍射点的环型分布);光源宽度对光栅分辨本领的影响;菲涅耳衍射及夫琅禾费衍射对自由传播问题的自洽性;以及前文提及的镜面散射光干涉条纹的定量分析等。这些课题引起学生很大兴趣。每届收到学生有奖选作题及小论文的人份数均接近甚至大大超过全班人数。据最近三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的统计,三届学生总人数为156人,而所交来的研究性选作题及小论文则高达251人份。
(4) 光学知识竞赛
此类较大型活动(一般全系学生参加)气氛热烈,效果很好,但要与系领导、团总支及学生会密切配合,且事先要做周密准备。例如,我们为组织一次这种活动,曾事先向学生征集了涵盖自然、生活及现代科技的有关光学问题一百多条,经教师筛选及补充后制成选题卡片约百张,以供抽取或抢答之用。
(5) 吸收少数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对个别学业优秀、个人又有强烈愿望的学生,可吸收他们业余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计算或实验工作。尽管由于知识面的限制,他们对整个课题还很难有全面深入的掌握,但至少可对如何做科研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并从中受到一些基本训练。这对让少数“尖子”学生脱颖而出,帮助他们及早走上研究道路是很有裨益的。如果他们对某一问题有所贡献,发表论文时也应加上他们的名字,他们会非常高兴的。如本课程负责人领衔在国际学术刊物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 (SCI收录) 23卷4期发表的论文”One-step full-view reflection rainbow holograms with conventional plates of 6μm emulsion”作者中即有当时两位本科学生的名字(Z. Lu and Y. X. Min).在实验技术改进和实验系统改造中,吸收优秀学生参与,非常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我们实验室,本科生参与改造或改进的实验已有近十个,如:塞曼效应、干涉现象研究、偏振光干涉与晶体光性研究、声光调制等。
4. 重视习题课和作业批改
习题课和作业批改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一直给以高度重视。习题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在量的方面我们的《光学》书中给出的习题和观察思考及讨论题总量超过300道,在质的方面每题(特别是观察思考及讨论题)均经过精心设计及反复验证,注意其科学性和启发性。习题课所占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并由主讲教师亲自批改作业并承担习题课。每次习题课在学生做完有关习题后再上,这样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光学》课中每届学生均建立作业登记表,将每个学生每次是否交作业及作业成绩登记在案,每次作业均评定成绩,分为A、B、C、D 四等,在必要时另加“+”、“-”号细分。由于作业中允许犯错误,成绩的划分不完全看答案正确与否,更主要看其认真程度及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情况要记入总成绩,对多次不交作业、作业长期不认真或经常抄袭者要适当扣除作业分。
5.改革成绩总评方式
过去《光学》成绩一般以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近年来我们实行将学生在课堂内外各种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特别是作业情况,有奖选作题、小论文等研究性课题的参与情况纳入总成绩。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了从单纯书本型学习到研究型学习的转变。实验课的成绩通常有三部分组成:实验操作成绩,实验课中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关于实验操作成绩,要做到公正,课堂上教师必须细心全面观察;关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成绩,要做到合理,则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实验的仪器、原理、背景、可能的应用、可能提出的问题等相关方面具有全面的了解;在实验报告成绩评定中,注重学生自己针对实验的思考和总结分析。采用这种方式考核实验成绩,可避免学生抄实验报告的现象,有助于促进学生重视实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 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以上所有措施的实施均离不开学生的认可、配合和参与,因此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每年均在学生中对其学习情况及要求作口头及书面调查,分析反馈意见以改进教学。教师的email地址向学生公布,并每年随课发放 “《光学》教学及学习情况调查表”(全文见网上材料)。此表学生可自由填写,既可填写全部项目也可只填部分项目,既可署名也可匿名,同时也可说出任何想法。这种方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调查表回收率一般在80%以上。历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教师“培养科学精神”、“注意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的主旨给予认可和支持。从答卷中也可看到其他一些颇有意思的现象。例如80%以上的学生自认为学习尚不够努力,排除一些自谦成分之外,这也说明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大有余地。同时,这种调查表还对学生起到一种自查和自省的督促作用。一些学生在背面写满了此类感想和从今日始奋发努力的决心。当看到学生写出:“您让我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是对自己的犯罪,…我最想对您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教师是很受感动的。
实验课中的师生交流与互动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在实验指导过程中,通过具体实验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看法,用于实验改进;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实验开设方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建议和要求,用于改革实验教学方式方法;(2)学生通过总结报告方式,向指导教师反映对实验的感受和建议。对学生的建议、要求及批评,尽量给予解释,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体现。在这些交流中,不仅拉紧了教师与学生距离,也从中得到许多十分有意义的启发,十分有助于实验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结合具体实验,通过讲解其历史发展,可使学生爱好实验、重视实验。
7.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对应于课堂教学知识模块,开设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几何光学实验、波动光学实验和光的粒子性方面的实验。
在知识模块方面,以几何光学实验为例。该模块包括所有教学重点内容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在原理方法上有:光路共轴调节,光学成像与透镜焦距测定,折射、折射率及其测量,光的全反射,棱镜分光等;在应用上有:焦距仪、阿贝折射仪、分光仪及棱镜光谱仪的原理、结构、调整及应用等。与此类似,其它模块的实验内容也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参阅4-2-2部分。
在具体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方面,以“迈克尔孙干涉实验”和“偏振光的产生、检验”为例。在光学理论课教学“光的干涉——光波的叠加”中,讲到了“同频率、同向振动、同向传播的光的叠加和光学拍”;在“迈克尔孙干涉实验”中,采用钠光灯作光源,利用钠黄双线干涉,学生不仅可了解光波的叠加干涉,而且还可通过干涉条纹衬比度的周期性变化,清楚地观察到“光学拍”现象,并利用该现象定量测量钠黄双线的波长和波长差。学生通过该实验,把理论课中学到的概念、原理和现象与实验中的实际观察、测量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该实验“收获很大”。又如:“光波反射时的布儒斯特角及偏振态的改变”这一概念和现象,我们将之作为“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实验中的一个内容,学生通过该实验观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产生偏振光的方法,掌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判断偏振片透振方向的方法,还了解了这一概念和原理在椭圆偏振光谱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8. 采用灵活多样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
(1)在开设类型上,设立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开放实验项目,除必做实验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时间进行选择。根据实验内容深度和广度及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又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等多个层次。以光的偏振及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实验为例,既有“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及定量测量”、“旋光现象及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溶液浓度”等基础实验项目,又有“晶体双折射与晶体偏振光学器件”、“偏光显微镜、偏振光干涉及晶体光性研究”、“普克尔效应与电光调制”、“法拉第效应(磁致旋光)与磁光调制”、及“固体(晶体)材料旋光特性研究”等综合设计和研究教学性实验。在“旋光现象及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溶液浓度”实验这一基础实验中,学生除了解仪器结构原理和使用外,主要是利用WXG-04圆盘旋光仪观察旋光现象和测定糖溶液的旋光率;而在选做性实验“磁光调制实验”中,学生可在观察和测量磁致旋光现象和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磁光调制音频信号传输和磁光隔离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在开放实验“固体(晶体)材料旋光特性研究实验”中,学生可自行设计测量晶体旋光率的方案,通过对TU-1901分光光度计进行改造,来实现晶体旋光率的测量分析,在该实验中,学生既要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原理、偏振光干涉原理,又要自己设计组合起偏检偏系统,还要进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图表绘制等,该实验可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锻炼。对于开放实验项目和多数选做实验项目,一般不限定时间完成,激发了许多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除必做实验在规定时间完成外,学生可利用其它时间完成选做实验和开放实验项目。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更好、更有效地运行,除了实验员外,学校和学院选拔一批在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经培训后,作为实验助教,共同协助实验教师来完成开放实验教学。基本达到了实验室开放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3)开发网上实验课件,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帮助学生进行实验预习或进行模拟实验。目前,已制作了14个实验项目课件,建立了“几何光学虚拟实验室”和“波动光学虚拟实验室”,其内容正在不断丰富。(见网站www.optics.sdu.edu.cn)。
9. 充分利用现代光电探测(如CCD)、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改进实验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光学实验中,许多实验现象和数据需要观察测量,采用现代光电探测、显示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节省实验时间,并且可使学生在进行光学实验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我们已在干涉、衍射、偏振等内容的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中大量采用。例如,“塞曼效应”实验,原有仪器需要用眼睛直接观察、用纸笔记录和处理数据,教师利用教学研究项目,吸收优秀学生参加,对原有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造,用CCD探测接收信号,经图像卡显示在计算机监视器上,并可存到微机中;用VC++编程实现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在连续几界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又例如,“偏振光干涉与晶体光性研究”实验,在原有普通“偏光显微镜”的基础上,通过加装彩色CCD相机、图像卡、并与微机连接,将其改造成一台可实时显示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偏光显微镜;实验中,学生可很方便地观察偏振光干涉,确定晶体的光轴,以及晶体的正负。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10.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
开展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近五年来,本课程组成员先后承担了10项省部级及学校的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学校各类教学成果奖16项;并将讲究成果及时用于教学实践。这些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教学研究项目、论文及成果,见本表3-3或网站www.optics.sdu.edu.cn)。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