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热 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刘国跃
58.6
教授
物理
主讲
龚劲涛
66.11
副教授
物理
主讲
刘? 刚
79.10
讲师
物理
实验
陈擘威
81.5
助教
物理
实验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 物理系本科物理专业常年招生规模在120人左右,理论教学计划学时68学时,大纲要求开出热学实验6~8个,实验教学学时18~24学时,需理论课教师2人,实验教学和实验开发教师2人,我们的教学队伍规模正好满足全面教学工作要求;该课程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合理,理工比例为三比一;学历结构合理,博士∶硕士∶学士为1∶2∶1;职称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各一人,讲师、助教各1人,年龄都在25岁到45 岁之间,较为广泛的学缘结构(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有利于融合不同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形成开放和谐充满生机的教学局面;课程教学队伍的主要成员全面担任该门课程已有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对热学课程在物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对大纲和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情况有较多的研究,对热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有较长历史,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是物理系的教学骨干;承担了物理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从而能从专业培养的全局上把握和处理该课程的学科地位、教学要求、难点重点、要求层次、学科新成就、实际应用、纵深发展和与相关学科的彼此渗透。在学生评教和物理系评教中多次得到好评,并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示范课和系上的公开课,试卷送外校专家审核时得到校外专家的认可,考试结果效果良好,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行指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年终进行考核的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主讲教师的年终考核成绩都在良好以上,有近一半的教师获得优秀;按期开展教研活动,主讲教师作好帮代工作,青年教师虚心学习,努力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还有计划地派往其他大学进行进修学习,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得到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在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杨振宁教授对中国的物理教学的观点对《热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产生很大影响。他说:物理学是一个多方面的活的科学,不是一个死的科学,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内打滚的学科。在中国有不少学生,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旧的物理学以及跟实验完全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应当多对新的东西,活的东西,与现象直接有关系的东西发生兴趣。这种趋向和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物理教学的精神不一样。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急于需要改变的。”“不客气地说,中国过去几十年念物理养成了念死书的习惯。重理论,轻实践,重前人知识的积累,轻知识创新。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得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可是他们的知识是片面的,而且是倾向向死的方向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 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在上述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作了全面改革,取得很好的成绩。
1,教学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⑴从99年以来先后两次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对热学的知识结构、学科方法、学科新成就、实验教学的设计、热学与实践相结合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认真深入的分析研究;
⑵根据教学情况,不定期研究教学方法,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教法和措施,共同提高;
⑶安排新任课教师的试讲,对其进行评议;
2,突出实验实践活动,提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⑴先后两次修订热学实验教学大纲,热学实验的目的是开展基本热学量的测定,对基本热学规律的验证,学习热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并引向实际应用,为可能的创新创造契机;
⑵走出课堂,参观热电厂、内燃机生产工厂,观摩实际的汽车、空调等的实物结构、工作过程,体会热学相关理论的实际意义,学习实际操作技能;
⑶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开展相关热学实验研究;
3,将热学知识讲活,纳入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体系,是进行教研教改的重要方面
⑴注重知识的继承和发展,适时适量适程度的引进热学相关的科技新成就,见后;
⑵注意热学与后续课程的相关性,作适当引申和铺垫;
⑶注意热学与其他学科乃至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例如熵增加原理和能量等;
4,结合热学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及实验技术研究,以新的教学思想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以丰富的教育教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 5,研究分析如何使学生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的理解,从结构上把握知识体系,对每一章都归纳出框架体系,对方法进行归纳,应特别注意模型方法、近似方法和数量估计等方面的训练;
??? 6,研究如何让学生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实际的热力学现象和过程,通过实验来验证和体会热学理论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发展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加强想象力的发挥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 7,从教法上突出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区别和内在联系,牢固树立宏观量是相应微观量的统计平均的思想,理解熵增加原理的统计本质;
??? 8,研究如何实现多开窗口,开阔眼界,多关注学科新成就、科技发展的显示需要和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在联系、比较、综合中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大下宽实基础,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向其他学科横向渗透提供机会;以下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和课程时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问题三言两语不专门讲,个别内容可设计为小的专题。1,昂尼斯方程和列纳德——琼斯势;2,泻流,分子束及束中分子速率分布,热分子压差现象,吸附,大气逃逸等;3,分子理论对光子气体的应用,地日表面温度的估计,台风的形成,云雾与降水,分子散射和热燥声;4,非平衡统计理论简介;5,汽车、空调的结构和相关技术,真空问题;6,生命赖负熵而生,信息熵与遗传密码,7,超导与极低温的获得。
??? 9,研究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鼓励与引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低年级写科学小论文或调研与前沿内容有关的文献书籍,写出读书报告或调研报告,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也为今可能的科研工作或毕业论文提供一定的素材,本课题组的中青年老师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研教改中,课程组成员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下面是2004年以来的主要成果:
1、龚劲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途径,《当代教师》2004年10期;
2、龚劲涛,宇航员称量体重的力学原理 ??《物理教师》2005年2期;
3、周功明,电路设计在数模电路设计中应用,《教育新发展》2004年2期;
4、周功明,普物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2004年3期;
5、周功明,普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构想,《中国当代教育研究》2004年2期;
6、周功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当代教育研究》2005年4期;
7、刘? 刚,嵌入式调制解调器在单片机中的应用,《绵阳师院学报》理,2004年2期;
8,刘 刚,一种单片机系统的软件快速恢复设计,<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理,2005年2期;
?
??? 2004年11月,刘国跃获得绵阳师范学院授予的“绵阳师范学院200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中学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新课程的对接研究与实践,独立完成。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刘国跃 职称:  教授
职务:  系主任
教师介绍:
姓名
刘国跃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6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2200063
学位
博士
职务
系主任
传真
2200008?
所属院系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E-mail
通信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621000)
?1-2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热学,专业基础课,一直保持周4学时共66学时。01年秋,物00级1班,56人;02年秋,物01级1、2班,107人;03年秋,物02级2、3班,86人;04年秋,0323班,85人;05年秋, 0423班,81人,本科教学累计6届,学生共473人。2,专业理论课,热力学统计力学,0405两届四个班,周学时4,学生共112人。3,专业理论课,量子力学,0405两届四个班,周学时4,学生共131人。4近代物理选讲,0002~05六届八个班,周学时3,学生共386人。5,院级选修,现代科技概论,0002~06六届十个班,周学时2,学生共1220人。
二,主持的教学研究工作和课题:
1,组织实施了专业结构调整,由单一物理专业发展为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技术三个专业;99年组织实施了本科教学大纲的第一次修订,03年承担了包含热学在内的五门本科课程大纲的修订任务;参与了本科物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制定了学科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担任过两名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率先在我系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实验工作;组织实施了我系迎接四川省高校基础课优秀实验室评估验收工作,我系实验室获四川省高校基础课优秀实验室称号;组织制定了我系实验室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对实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2,中学物理教师的素质能力结构模块,原绵阳师专校级课题,1999年立项,项目负责人,2002年已结题;
3,范德瓦尔斯气体的高阶维里系数,原绵阳师专校级课题,1999年立项,项目负责人,2002年已结题;
4,主持四川省教厅2005年立项的教研校改课题“欠发达地区师范本科物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见川教2005198号文件),已开始发表研究成果。
三,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爱因斯坦与近代物理的发展——2005国际物理年,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5年2期;
[2]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焦——汤效应,乐山师范学院学报,05年12期,第一作者;
[3]物理学与人类科技进步——2005国际物理年;宜宾学院学报,05年12期,第一作者;
[4]中学物理教师能力结构研究,《大学物理》物理教育专刊,01年2期,第一作者;
[5]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粘滞系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理),2001年3期,第一作者;
[6]关于物理教材评价的研究,《大学物理》物理教育专刊,2000年2期,第一作者;
[7]关于热学教材思想性的评价,《大学物理》物理教育专刊,1998年1期,第一作者;
[8]从波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看量子力学中互补性原理的基础地位,绵阳师专学报,2001年5期,第一作者;
[9]科学认识中的假说方法,绵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2期,第一作者;
[10]突出重点,引进成就,变化格局——热学教材之管见,绵阳师专学报,1998年1期,第一作者;
[11]热力学的知识结构和论证方法,绵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2期,第一作者。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年11月,获得绵阳师范学院授予的“绵阳师范学院200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名称为“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中学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新课程的对接研究与实践”,独立完成。

?1-3 学术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双原子分子振动结构与振动激发散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74048), 第三参研人;
2. N2分子电子状态势能函数的变分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3A173), 项目负责人,2003年立项,现已完成;
3.? 双原子分子离子势能函数的变分,绵阳师院科研课题(MA2004008),项目负责人,2004年立项,在研;
4.大气主要双原子分子离子CO+势能函数的研究,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005A180), 项目负责人,2005年立项,在研;
?
5. 欠发达地区师范本科物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四川省教育厅2005年本科教育质量与教研教改项目,项目负责人,在研;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Studie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of Diatomic Molecular Ion XY+? with variational method,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 2004, vol.47(2),154~164SCI收录,第一作者;
2.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函数的变分,中国科学G辑,vol.33 (5):439-447(2003),第一作者;
3. 分卤素双原子分子激发态的势能函数,物理化学学报,vol.19,4:293-296(2003),SCI收录,第一作者;
4. N2分子电子状态势能函数的变分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vol. 21(2), 255~259(2004),第一作者;
5. 用能量自洽法研究双原子分子离子XY+?的势能函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21(增刊)25~26, 第一作者;
6.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进展,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5年5期,第一作者;
7.碰撞问题的几何解释,曲阜师范大学学报(理),2000年3期,61-64,第一作者;
8,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进展,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理),2005年5期,46-51,第一作者;
9.固体非谐振热力学性质的统计解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6期,678-683,第一作者;
10.镜象法在静磁场分析中的应用,西南工学院学报,1998年1期,69-73,
第一作者;
11.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焦——汤效应,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理),2005年12期,45-46,第一作者;
12,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粘滞系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理),2001年3期,310-312,第一作者;
13,双原子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进展,《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理,2006年2期,第一作者;

?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获得绵阳师范学院2003年度学院优秀科研奖。获得绵阳师范学院2004年教学成果一等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