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神经生物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于常海教授
? 于常海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生物科技的开发应用。担任本科生“神经生物学”基础课教学任务,共390人,授课内容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两部分。担任研究生基础课“高级神经生物学”的教学任务,讲授“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积极参加为研究生设立的“神经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授课内容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文章的影响因子累计超过300,文章被引用总次数达197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181次。主编3部著作;荣获发明专利4项,另有8项专利正在审批中。荣获2004年度香港工业奖—科技成就奖。持续获得国际国内科研基金累计35次,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211”工程等科研项目。还担任“Neurochemical Research”、《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的编委。

万 有
?? 万有博士,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育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85年和1990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分别获医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于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出站。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NIH基金资助下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新泽西州立大学做科研合作。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至今,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随即聘为博士生导师。目前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原理分会理事,国际疼痛学会会员、中国生理学会会员,国内《Neuroscience Bulletin》等四种学术刊物编委,国内外十余种专业学术刊物审稿人。主要从事疼痛与镇痛机理研究,以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为主要对象,研究疼痛与镇痛(包括针刺镇痛)尤其是慢性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离子通道、受体、信号转导等。1997年以来先后负责十五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参编书籍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论文20篇。近年来的研究论文主要发表于国际SCI收录杂志。教学上先后承担过医学院校本科生《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四门大课及实验课教学以及研究生《神经生理学》、《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进展》以及《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实验课教学,曾获得校、学院、系优秀教师称号。
 
王韵
?? 王韵,女,医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教授,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分子神经生物学分会委员。 1993年以来,先后从事阿片耐受及电针耐受的受体分子机制,疼痛尤其是慢性痛调制中的神经递质及其痛感受器上的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2000-2002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从事分子神经药理学及与疼痛相关的辣椒素受体与蛋白激酶C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回国后组建了自己的研究组,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先后独立承担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973”课题,一项“211”计划课题,一项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并获得了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及科研奖励基金。荣获了中国生理学会张锡均基金会第6届全国优秀生理学论文奖。主要参加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重点课题。共发表科研论文近50篇,其中SCI论文30篇。先后承担过北京医科大学本、专科生《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神经生物学》以及研究生《神经生理学》、《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进展》以及《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实验课教学,曾连续多年获得了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并分别获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多媒体教学竞赛二等奖。

崔彩莲

?? 崔彩莲,女,医学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北京解剖学会理事。1982年12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1983年至1992年在陕西省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先后任助教、讲师。1993年调入北京医科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以来主要从事“阿片及可卡因依赖的神经生物基础及外周电刺激治疗药物成瘾的机制”研究。2005年3月-2006年4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作为访问副教授(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进行科研合作,从事外周电刺激抑制可卡因精神依赖及复发的分子机制研究。先后独立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973”计划分课题基金、一项“211”课题基金及“985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金等。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973前期基金资助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共近35篇,其中SCI论文11篇,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9篇。先后任《组织与胚胎学》教学主任、《神经生物学》教学负责人等职。先后承担医学本、专科生《组织与胚胎学》及本科生《神经生物学》;研究生《组织化学》、《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进展》及《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称号。

吴鎏桢

??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留校在针灸系工作;1986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硕士研究生,1989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课题为针刺镇痛的免疫机制的研究,199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申请进入北京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4年12月博士后出站,留在神经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EA治疗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机理研究,同时也进行电针治疗吗啡成瘾临床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戒毒973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云南、西安等地戒毒所进行跨皮电刺激(HANS)治疗海洛因成瘾的临床研究。1999年9月至今,先后在海南省、天津市建立了药物依赖脱瘾康复中心,对吸毒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先后承担过医学院校本科生《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物学》教学任务。

崔德华?
?? 崔德华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阿茨海默病学会、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日本神经病理学会评议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和老年性痴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神经免疫杂志”及“神经科学杂志”编委。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大医疗系,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担任主治医师,1986获硕士学位。1988 年于日本弘前大学获博士学位。而后在日本国立神经精神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1)、白求恩医大神经科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5)、日本国立神经精神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6.05-2001)、日本国理化研究所脑研究中心老年性痴呆研究部任特聘研究员(2001.06--2005.03)、日本长寿医疗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5.04--至今),北大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2004.08-至今)。在国外工作时间累计16年多,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及阿茨海默氏病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研究论文45余篇), 提出了细胞内蓄积Abeta42可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学说,用表达人类Presenilin基因的动物模型验证了此学说。并且提出了Presenilin基因突变的脑组织没有形成老年斑阶段,细胞内蓄积的Abeta42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变性脱落,并且可引起AD发病的论据,1999年在世界医学最高杂志Nature Medicine发表,获得了日本国立精神神经研究中心的最优秀论文奖,被引用在Cell,Science,Nature及Neuron等的论文,被其它论文引用次数达数百次。2005年首次发现早老素突变促进GSK-3beta活性,导致Tau蛋白的过磷酸化,引起同行的注目。最近成功地研发了关于防治阿茨海默氏病的动物模型和药物,日本中央电台(NHK)科学特辑节目里介绍过此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赏。先后承担过医学院校本科生《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物学》教学任务。
?
王克威
?? 王克威博士,博士后学历,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至1997年分别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做博士后。1997至2005年在美国韦氏制药公司神经科学研发部任高级和首席研究员。研究方向:对离子通道的结构与神经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感兴趣:离子通道是所有可兴奋性细胞电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可导致癫痫、神经病理痛、抑郁症和学习与记忆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通过电生理记录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手段并结合以X-线晶体衍射技术为发展核心,旨在揭示离子通道的结构及其神经生物学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并最终将研究成果用于生物靶点鉴别、筛选方法的建立和研发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创新药物。学会兼职:现任中国神经科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以及美国神经科学会及生物生理学会会员。承担过医学院本科生的《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神经科学进展课程》的教学工作。

罗 非
??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现兼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生理学报》编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疼痛学会理事、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生理学报》、《中国药理学通讯》、《生理科学进展》、《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Acta Pharmacologa Sinica、Brain Research、Neuroscience Letters、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并获学士学位。随后师从韩济生院士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提前攻博,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北医大生理学系任讲师,1998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底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赴美国卡罗来那周维克林大学医学院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科研合作。先后独立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合作承担一项科技部973项目及一项NIH Forgarty国际合作中心课题,并先后获得卫生部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985青年启动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主要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枢电刺激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研究及阿片成瘾机制研究,并从美国引进新兴的多通道神经元单位放电同步记录技术。先后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理学》,《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进展》和《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教学,曾获校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称号。曾参与编写大型专著《神经科学纲要》、《神经科学原理》、《临床疼痛治疗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纲要》、《脑功能研究数字化有关技术》、《中枢信息编码概论》等著作。
 
邢国刚
?? 男,1966年7月生,副教授,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1989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于西安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慢性痛的发生与防治的机理研究。曾在美国Burnham Institute从事NMDA 受体NR3B 亚基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中的功能研究,主要在NR3B 转基因与NR3B 基因敲除小鼠,采用Patch Clamp 技术研究NMDA受体NR3B亚基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中的功能。1994~1997年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主要应用电生理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肌梭传入对延髓呼吸相关神经元和膈神经放电的影响;1998~2001年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主要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子显微镜及电生理学技术从事对废用性肌肉萎缩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2001~2003年在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主要应用电生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高效液相层析、分子生物学及痛行为学测定等方法研究脊髓背角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可塑性在慢性神经病理痛的发生与针刺镇痛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现熟练地掌握了细胞外记录、全细胞膜片钳与脑、脊髓薄片膜片钳等电生理学实验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痛行为学测定等实验方法。先后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的《人体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物学》和《高级神经生物学试验》等教学工作。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韩济生 职称:  院士
职务: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教师介绍: 韩济生教授
?? 韩济生教授为生理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顾问,“生理科学进展”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从1965年开始从事针灸原理研究。1972年以来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发现针刺可动员体内的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发挥镇痛作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可释放出不同种类阿片肽;针效的优劣取决于体内镇痛和抗镇痛两种力量的消长。研制“韩氏穴位神经 刺激仪(HANS)”用于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效。
韩济生教授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中枢神经介质概论”、“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神经科学纲要”(获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神经科学原理”等著作。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60余名,博士后14名,进修生80多名。韩济生教授获得部委以上奖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首届立夫中医药学术(针灸学)奖(1994),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5),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5)。
?? 韩济生教授执教53年来,先后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理学》、《高级神经生物学》及《神经科学进展》教学任务,主编了“生理学多选题汇编”和英文生理教科书“Human Physiology”等教科书,经常被邀请给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科研道德和医学道德方面的演讲。韩济生教授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每次上课前都作充分准备。韩济生教授的表达能力极强,善于将非常深奥的道理,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话语给学生娓娓道来,深得学生喜爱。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2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为奖励教学成就而专设的奖项“桃李奖”称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