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李爱群 1962-07-04 博导 防灾减灾工程 负责人,课程主讲(A角)、教材建设
叶继红 1967-01-27 博导 防灾减灾工程 课程主讲(A角)
王修信 1960-05-06 博导 防灾减灾工程 课程主讲(A角)
张志强 1969-06-16 副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 部分主讲(B角)
徐赵东 1975-11-20 副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 部分主讲(B角)
程文瀼 1936-03-18 博导 防灾减灾工程 教改策划、教材建设
陈忠范 1961-01-06 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 教材建设
郭彤 1977-04-02 讲师 防灾减灾工程 课程辅助教师
徐明 1973-06-09 副教授 防灾减灾工程 课程辅助教师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有实力雄厚的防灾减灾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点)、结构工程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作为依托,拥有稳定的教师队伍:
??? 老教师1名,中年教师4名,青年教师4名,另有研究生兼任的辅导教师10名(每位主讲教师配备2名),形成良好的梯队;
 ? 8名中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或博士后学历;
  中、老年教师均为各学科的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高校教龄均在15年以上;
  本教学队伍中有3人在校外取得最高学历、5人有国外进修、研究经历;
  主讲教师均在一线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依托学科建设优势,引入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架全新课程内容体系
纵观结构抗震发展史,工程结构一般都是采用增强其承载力和变形来抗御地震,即所谓的“抗震结构”。因此,由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即使能避免房屋倒塌,但由于结构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却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发展。这是单纯的“抗”震所带来的弊端。课程组成员凭借多年一线科研的研究积累,对现代工程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动向、研究思想、研究方法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和把握,充分认识到对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及理念必须进行彻底改革。因此,本课程增加了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对自然灾害“抗、防”结合的新理念。在自然灾害中,风灾、火灾对人类造成的损失不亚于地震,因此,本课程新增了结构抗风、结构抗火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由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研究的转变。
遵循工程类科技人才的培养规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通过课程组成员多年教学的经验积累和科研底蕴,形成了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原理与经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详见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还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与相应的管理体系(详见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可概况为问题式、科研论文式、案例式、动手实验式、作用综合化等。
由于本课程内容与性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因此,课程组成员不但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还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贯注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
集成优化教学条件,不断扩充课程资源
针对本课程起点高、知识点难度大、口径宽的特点,课程组成员建立了课程图书馆,收集工程实例图片和录像,配合课程内容制作实物模型,组织学生参观工程现场、观摩研究生实验、聆听学术讲座、结构设计竞赛等(详见教学条件),构建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平台。
出版了一批教材、教学参考书,融入了现代工程新理念,充分反映了课程组成员及防灾减灾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课程组成员对本课程的改革思路,使教改成果便于推广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现代地震工程进展》
《MATLAB语言在建筑抗震工程中的应用》
?
课程部分教改成果在2005年“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由本课程主讲教师叶继红教授为主教练的东南大学两支参赛队在2005年6月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
本课程已正式成为防灾减灾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笔试科目
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逐渐增强,报考防灾减灾学科的研究生考生人数逐年上升,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提高。
?
?
?
?
3-4师资培养
???
??在师资队伍建设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着重于以下几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共同承担教改课题,通过教学研究,实现新、老教师的“传、帮、带”。
2.导、帮、促、奖系统培养
所谓“导”,就是课程实现A、B角,以老带新。年轻教师(B角)配有指导教师(A角),要求B角教师必须跟班听课,并写出听课体会和任课小结。
所谓“帮”,就是实行“首次开课培训制”,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新教师在开课前要通过校院两级的首次开课培训,并试讲通过后才能担任辅导或主讲教师;首次开课教师定期集体备课,由一人主讲对某知识点的理解和处理,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组织所有青年教师讨论,集体备好这部分内容;组织教学与教学改革读书讨论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所谓“促”,就是建立“相互听课制”,要求青年教师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吸收长处。校、院督导组听青年教师的课,及时发现讲课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点评,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
所谓“奖”,就是举办年轻教师授课竞赛,获校级奖励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
通过以上“导”、“帮”、“促”、“奖”等全面、系统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课程组任课教师的2005年本科生评价分数平均为88.96分,高于本院85.04的平均分数,高于校级83.10分平均分数。1人获校级教学工作一等奖,10余人获校级各类奖教金。
3.鼓励在职学习和出国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开阔眼界,掌握学科动态。
共有5位教师出国学习、研究。有3位教师晋升为教授,其中2位教师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2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并取得硕士生导师资格。
4.教学、科研并重鼓励和创造条件,让主讲教师申报课题、参加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提高学术水平。
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1人,有1 位年轻教师入选2005年度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资助对象;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中美两国国家基金会共同资助项目多项。
?
?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李爱群 职称:  博导
职务:  土木学院院长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李爱群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年7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博导? 电话: 02583793224?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土木学院院长? 传真: 02583794394?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E-Mail: aiqunli@se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研究方向: 防灾减灾、结构工程?
1-2教学情况
1.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总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本科生专业课
32学时
5届
150人
结构抗震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60学时
5届
150人
结构抗震减震与振动控制
研究生专业课
40学时
5届
300人
?
2.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
本科生
16周
5届
20人
?
3.教学研究课题
1)、面向21世纪土建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同济牵头,东大等4校主持,本校蒋永生、邱洪兴、曹双寅、李爱群、单建、郭正兴等,1996—1999;
2)、土建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育厅,邱洪兴、蒋永生、曹双寅、李爱群、单建、郭正兴、陆惠民、李启明等,1998—2000
3)、土木工程品牌专业建设,江苏省教育厅,李爱群、邱洪兴、蒋永生、曹双寅、单建、郭正兴、孙宝俊、龚维明等
 
4.出版著作
1)、李爱群、高振世主编,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8
2)、李爱群、高振世主编,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3)、高振世、李爱群主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4)、王亚勇、李爱群主编,现代地震工程进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0
?
5.教学研究论文
1). 邱洪兴、李爱群、蒋永生,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建设品牌专业,第六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2.12,广州
2). 邱洪兴、李爱群、曹双寅,《工程结构设计》课程群建设,第六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02.12,广州
3). 蒋永生、李爱群、邱洪兴,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fot the 21st Century,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21st Century Education in Civil & Structural Engineering,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4). 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邱洪兴,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高等建筑教育,No.3,1999(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5). 蒋永生、李爱群、曹双寅、邱洪兴,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与能力构成,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第五届全国土木系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专刊,99.10
6). 蒋永生、李爱群、黄晓明、曹双寅,关于编制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思路,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第五届全国土木系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专刊,99.10
7). 李爱群、王锦麒、蒋永生,专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探索,高等建筑教育, No.2,1997
8). 蒋永生、李爱群、邱洪兴,面向21世纪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教育,海峡两岸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1997.11
9). 邱洪兴、李爱群、冯健,创建土木工程品牌专业的探索,高等建筑教育,No.1,2006
?
6.教学奖励
时间
成果名称
获奖级别/
项目进展
本人工作
98.9-01.12
土建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5年国家级
教学成果一等奖
参加者
00.9-03.9
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01.3-04.9
“工程结构设计”课程群建设
2004年江苏省
优秀课程群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负责人
02.3-05.6
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2005年省品牌专业
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人为邱洪兴教授
2006-2009
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开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土建类综合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正在进行
主要成员
?
?
?
?
1-3学术研究
?
1、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层高耸结构物TLD和AMD混合振动控制体系研究”(59408012);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流体阻尼器控制超高柔性结构风致振动的研究”(59978009);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斜拉桥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50378017);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及其系统集成(50538020)”子课题“复杂结构损伤预警与定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大跨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负责;
5)主持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润扬大桥结构安全健康监测系统研究”。
?
?
2、科研获奖
1) 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土木工程结构减振防灾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第1完成人);
2)获200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第2完成人);
3)获2002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理论,第2完成人);
4)获2002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房屋整体移位关键技术及应用,第3完成人)。
?
?
3、专利
1)国家发明专利(ZL00112124.3),工程结构竖向隔震装置,李爱群,程文瀼,2002年12月;
2)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00219648.4),工程结构减振流体阻尼器,李爱群,叶正强,2000年3月;
3 )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01244930.X),钢板、聚四氟乙烯层复合滑移隔震支座,李爱群,卫龙武,2002年5月;
4 )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03220204.0),工程结构形状记忆合金拉压型超弹性阻尼器,李爱群,倪立峰,左晓宝,2004年1月;
5)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0420078861.3),具有变刚度特性的复合摩擦阻尼器,李爱群,左晓宝,陈庆福,2005年11月。
?
?
4、学术论文
1.Aiqun Li, Dajun Ding, Zhenliang Cao,Experimental Study of Coupled Double Shearwall Models with Friction Control Devices on Shaking Table,Vol.26,1999.No.3,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99—202(SCI、EI同时收录)
2.李爱群,缪长青,李兆霞,韩晓林,吴胜东,吉林,杨玉冬,润扬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东南大学学报,Vol..33,No.5,2003(EI收录)
3.Yulin Han,Q.S.Li, Aiqun Li et al,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by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3,32:483—494(SCI、EI同时收录)
4.Lifeng Ni, Aiqun Li, et.al, Real-time modeling prediction for excavation behavior,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Vol.16,No.6,2003,643-654 SCI、EI同时收录
5.丁大钧,李爱群等,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High-ductility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walls, Vol.13,1992,STUDI E RICERCHE,395--419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叶继红?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7年1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 电话: 02583794253?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 传真: 02583794394?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E-Mail: zxfhappy2002@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
2(1)-2教学情况
?
1.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结构工程抗震与防灾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3届
259人
钢结构设计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1届
120人
?
2.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
本科生
16周
5届
18人
?
作为主教练指导本科生结构设计竞赛:
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教育部(颁奖部门)
2项1等奖
2005.6
首届江苏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竞赛
省教育厅(颁奖部门)
2项2等奖、3项3等奖
2004.6
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
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组委会(颁奖部门)
2项3等奖
2003.10
?
3. 教研项目
开展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校级教改,项目负责人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精品课程建设,省级(2层次),第二负责人
?
4. 参编教材
????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8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
5. 教学获奖
2004年度校级教学工作一等奖
2003-2004年度“常州市人民政府奖教金”
“工程结构设计”课程群,江苏省优秀课程群,项目组成员,2004年
?
?
?
?
2(1)-3学术研究
1、科研项目
1). 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及实用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已按时结题,并于2005年6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鉴字【2005】 第309号),结论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理论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校合作),负责人之一
3). 大跨度索膜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成套技术(建筑 B类),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项目负责人
4). 大跨空间结构风致动力效应研究及专家系统,东南大学科技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
?
2、专利:
杠杆粘弹阻尼器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ZL 99 1 02696.9),排名第二(共2人)
?
?
3、学术论文
1).A study on dynamic stability of elastic structures by degree of stability of equilibrium,Proceedings of the Fo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Elsevier,June 2005,排名1
2).New Development of Several Issues of Space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5,排名1
3).向阶跃荷载下初始缺陷及初始静位移对单层球壳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建筑结构,Vol.34(11),2004,排名1
4).动力松弛法在索网结构形状确定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Vol.35(6),2002,排名1
5).网壳结构TMD减震系统优化设计理论,振动工程学报,Vol.13(3),2000,排名1
?
?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王修信?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年5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 电话: 02583794253?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 传真: 02583794394?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E-Mail: xxwang@se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研究方向: 防灾减灾、结构工程?
2(2)-2教学情况
1.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5届
500人
结构力学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2届
120人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3届
120人
钢结构
本科生专业课
2学时
3届
200人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
研究生各专业选修课
40学时
3届
30人
?
2.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
本科生
16周
5届
20人
?
3.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项目
立项时间
结束时间
项目名称
级别
备注
2004-01
2005-07
研究生创新工程与信息系统建设
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
项目负责人
2006-01
2007-12
基于Matlab的多媒体教学系统
校级
项目负责人
2004-01
2006-12
中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比较分析
东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
参加
2006-01
2007-12
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体系
东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基金
项目负责人
?
教材编写项目
立项时间
结束时间
项目名称
级别
备注
2005-01
2007-12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生教材
校级
项目负责人
2005-01
2007-12
研究生专业英语研究生教材
校级
项目负责人
2005-01
2007-12
土木工程网络资源利用研究生教材
校级
项目负责人
 
4.出版著作
1)、主编.屋宇维修与加固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参编.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参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
5.教学研究论文
1)、王修信.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措施.《研究生教育》(东南大学),2003年第2期
2)、王修信,苏华钦,罗斌。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生教育》(东南大学),3(1),2005,4-20。
3)、苏华钦,王修信.中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比较分析.《研究生教育》(东南大学),3(2),2005,29-33。
?
6.教学奖励
1)、工程结构设计课程群,江苏省优秀课程群,项目组成员,2004年。
2)、 王修信.东南大学黄桢庆奖教学奖,2000.6 东南大学
?
?
?
2(2)-3学术研究
1、科研项目
1)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
高层建筑锚索式动态减振体系(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
研究生创新工程与信息系统建设(江苏省教委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强烈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动力失稳与倒塌预报(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2)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承担的项目
三峡升船机船厢静动力分析(水电部科研基金项目)
预应力曲线箱形梁及格子梁桥研究 (铁道部科研基金项目)
结构损伤与动态检测技术31.37.A306(香港特区政府科学基金)
高耸结构风振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合作项目)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学术论文
1)、Research on damage detection for concrete dam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New? Frontier & Transformation,2004(ISTP 收录),排名2
2)、圆钢管钢骨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及径厚比分析,工业建筑.35(4),2005年4月,91-94,排名2
3)、胶垫基础隔震建筑的地震作用简化计算.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06期,排名2
4)、结构双向压弯构件截面快速选择与设计.工业建筑.2002年07期,排名1
?
?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张志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9年6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 电话: 02583793202?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 传真: 02583793202?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E-Mail: Zzq1969@se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研究方向: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
2(3)-2教学情况
1.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专升本专业课
 2
2届
120人
 
2.实践性教学
毕业设计
本科
16周
三届
9人
指导上机
本科
4小时
三届
45人
?
?
2(3)-3学术研究
1、科研项目
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流体阻尼器控制超高柔性结构风致振动的研究”(59978009)
2) 参与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工程结构减震理论及其应用(教技函[2000]1号)”
3)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筑物抗震抗风振动控制研究”(59238160)子课题“南京电视塔风振控制(中美合作项目)”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空间网格结构多维减振(震)控制研究”(50508010)
?
2、科研获奖
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土木工程结构减振防灾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第5完成人)
?
?
3、学术论文
1)、张志强、李爱群、徐幼麟、蔡丹绎、何建平、王建磊,合肥电视塔模型的建立及其动力响应的分析,建筑结构,2003年第3期,50-53
2)、张志强、李爱群、陈道政、扬蔚彪、薛万里,某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钢塔风振控制及应用,特种结构,2003年第4期,37-39
3)、张志强、李爱群、何建平、王建磊、徐幼麟,地震作用下合肥电视塔粘滞流体阻尼器减震的优化参数分析,工程抗震,2004年第2期,39-45
4)、张志强、李爱群、何建平、王建磊、王佐,高振型对合肥电视塔风振响应的影响分析,特种结构,2004年第3期,42-44
5)、Aiqun Li, Zhiqiang Zhang, DaozhengChen, Zhengqiang Ye,Wind vibration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teel tower of a tal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Science Press,2002年,350-354
?
?
?
?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基本信息
姓名: 徐赵东?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年11月?
最终学历: 博士? 职称: ? 电话: 02583794253?
学位: 工学博士? 职务: ? 传真: 02583794394?
所在院系: 土木工程学院? E-Mail: zhdxu@se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研究方向: 防灾减灾、结构工程?
2(4)-2教学情况
?
1.主讲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对象及人数
总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专业课
WPS2001级三个班
36
1
110人
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专业课
31系3011班
32
1
36人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专业课
31系4011班
32
1
36人
?
?
2.实践性教学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总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5系99本科
24周
1
3人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5系00本科
40周
1
3人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5系01本科
24周
1
3人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5系02本科
24周
1
3人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连云港远程专升本班03级
24周
1
 
建筑结构毕业设计
连云港远程专升本班04级
24周
1
 
?
?
3.出版著作
徐赵东,郭迎庆. MATLAB语言在建筑抗震工程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
?
?
?
?
2(4)-3学术研究
1、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508010)“大跨网格结构多维减振(震)控制试验与研究”,主持。
江苏省创新人才自然基金项目(BK2005410)“建筑智能减振(震)控制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主持。
建设部科技项目(04-2-044)“磁流变阻尼减震新技术的研究”,主持。
东南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大跨结构多维隔减振技术及结构火灾安全研究”,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01014)“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主持。
?
2、科研获奖
1). 2002年“耗能减振新技术研究”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2). 2002年获“古建筑的抗震保护”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2)。
3). 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后。
4). 2004年1月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5). 2004年5月获陈达峰土木工程奖教金。
?
3、专利
多维隔减震装置,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一。
?
4、学术论文
1). Zhao-Dong Xu, Ya-Peng Shen, Ying-Qing Guo. Semi-active control of structures incorporated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using neural network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2(1), 2003:80-87.
2). Zhao-Dong Xu, Ya-Peng Shen, Hong-Tie Zhao. A synthetic optimization analysis method on structures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s,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3(8), 2003:683-689.
3). Zhao-Dong Xu, Ya-Peng Shen. Intelligent bi-state control for the structure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14(1), 2003:35-42.
4). Zhao-Dong Xu, Hong-Tie Zhao, Ai-Qun Li. Optim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structures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54, 2003.
5).Xu Zhaodong, Shen Yapeng, Li Aiqun. Neural networks prediction for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 under the 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 Academic Journal of XJTU, 15(1), 2003:15-19.
?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