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比较文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曹顺庆 1954-02-17 博导 比较文学、文艺学 授课、著书
徐新建 1955-11-14 博导 比较文学与文学人类学 授课、著书
王晓路 1953-10-25 博导 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 授课、著书
邓时忠 1956-11-16 教授 比较文学、对外汉语 授课、著书
靳明全 1952-11-24 博导 比较文学 授课、著书
张 怡 1972-05-25 副教授 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 授课、著书
侯 洪 1960-01-08 副教授 比较文学 授课、著书
姜 飞 1974-01-29 讲师 比较文学 授课、著书
刘 颖 1978-01-03 讲师 比较文学与对外汉语 授课、著书
朱利民 1978-04-14 相当于讲师 比较文学 助教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一、学历结构合理
本教学队伍共计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者3人,其中教授5名(含博导4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助教1名。
?
二、年龄结构合理
本教学队伍中,50-55岁的教师5名、35-49岁的教师1名、30-35岁的教师2名、30岁以下的教师2名。
?
三、学缘结构合理
该教学队伍中有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校的博士、硕士,学缘结构较合理。
?
四、师资配置情况
该教学队伍以曹顺庆为学术带头人,融贯中西、博通古今,中青年教师和资深教授比例协调。
具体师资配置情况为:
课程负责人:曹顺庆教授
主讲教师:徐新建教授、王晓路教授、邓时忠教授、靳明全教授
辅导教师:张怡副教授、侯洪副教授
助教:姜飞讲师、刘颖讲师、朱利民助教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一、教学研究成果:
1. 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2.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获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获四川省政府社科三等奖(2001)。
3. 元典导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获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立项。(2000-2004)
4. 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教师:曹顺庆、刘颖、阎嘉、王晓路、冯川。
5. 《中法比较诗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侯洪。
6. 出版教材多部,包括:《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比较文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台湾扬智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版;《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学术论文多篇,略举如下:
(1) 曹顺庆、周春:《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增刊)。
(2)王晓路:《当代西方文化批评读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曹顺庆:《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社会科学家》2006年3期。
(4)刘颖:《浅谈基地班英语教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增刊)。
(5)曹顺庆:《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5)邓时忠《大陆台港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版。
(6)徐新建《国家地理与族群写作》,《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邓时忠:《语言压力与文化潜对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8)侯洪:《从高校教材资源看西方文论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6期。
?
二、教学改革及解决的问题:
1. 本课程先后实施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和“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探索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阅读中国文化原典和西方文化典籍,注重古汉语与英语阅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改过去空泛的教学模式,为培养中西融通的学术创新人才和适应面广、中英文皆好的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该项教改先后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2. 本课程的教改方案对原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辨析,澄清了以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长期纠缠不清的理论问题。
3. 立足于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现实,透过对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比较文学发展第三阶段的理论建构,推进了当今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
3-4师资培养
???
近五年来,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派到国外进修,如徐新建、刘颖等皆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1年半,王晓路到美国杜克大学1年,邓时忠到国外2年。本专业培养了许多本学科的专业人才,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掌握学术前沿,并将科研成功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少青年学者迅速成长,王晓路、徐新建等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刘颖等青年教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曹顺庆 职称:  教授
职务:  院长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曹顺庆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4年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28-85461880(H)、028-85412910(O)、13198588139?
学位: 文学博士? 职务: 院长? 传真: 028-85412710?
所在院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E-Mail: shunqingcao@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办公室,610064?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
1-2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比较文学概论,专业课,2000-2004,大学本科,54学时,四川大学;2届,学生总人数195人。
2000-2003,大学本科,54学时,台湾佛光大学;3届,学生总人数65人。
2.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业课,2000-2005,研究生,54学时,四川大学;5届,共计150人。
3. 当代西方文论(双语课),专业基础课,2000-2005,硕士、博士研究生,72学时,四川大学;5届,共计220人。
4. 中国古代文论,专业课,大学本科,54学时,四川大学,共计96人。
5. 比较文学,专业课,2005-2006,大学本科,54学时,四川大学;共计160人。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毕业人数?18??? 指导硕士生:毕业人数?6
???????? ???在读人数?9???????????????? 在读人数?3
指导留学生:2人
指导毕业论文:博士18篇、硕士6
?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元典导读与中文学科人才培养”,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00-2004
项目负责人。
2. “比较文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1998-2001
项目负责人。
?
四、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 《学术大视野与文化建设》,《东南学术》2003年第4期。
2. 《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9月(增刊)。
3.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 《比较就意味着创新》,《社会科学学报》2005623日第5版。
5. 《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6. 《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7. 《〈中国比较文学艰辛之路〉序》,《比较文学教学论文集·比较文学艰辛之路》,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版。
8. 《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之我见》,《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21期。
9.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f the Dialogues Between Chinese-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5,2003.
10. 《中国比较文学现状》,(韩国)《韩民族语文学》,2001年版,第475-488页。
?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2001年,《东方文论选》获国家级优教学成果(教材)二等奖。
2. 2004年,文化元典导读与中文人才培养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 2004年,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4. 2005年,“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1-3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中外文学与俗文化》,“211”重点项目,2003-2006,项目负责人。
2.《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985”项目,2004-2008,项目负责人。
3.《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000-2005,学科带头人。
4. 《比较文学研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2005-2008,学科带头人。
5. 《中外文论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项目,2002-2005,项目负责人。
?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复旦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署名第一。
2.《再说失语症》,《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独力。
3.《正在消失的乌托邦——论美学视野的解体与文学理论的自主性》,《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署名第一。
4.“Cross-Civilization Studies: Inevitable Trend”,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pp.69-83, 2006, 7, 独力。
5.《文明冲突与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署名第一。
?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 1. 2005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比较文学学科第一个长江学者)。
2. 1991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3. 199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
4. 2005年,《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专著),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署名第一。
5. 2003年,《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专著),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署名第一。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徐新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13880119150?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真: 028-85412710?
所在院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E-Mail: xxinjian@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4?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
2(1)-2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比较文学概论,1998-2004,大学本科,54学时,四川大学,共6届,320人。
2. 比较文学要籍导读,1999-2006,研究生,54学时,四川大学,平均15。
3. 中国文化导论,2002,本科生,34学时,四川大学,60人。
4. 中华文化(学校精品课),2005,本科,54学时,四川大学,全校新生公选,约3000人。
5.文化人类学,1998-2005,研究生,72学时,四川大学,平均16人。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在读人数?8??? 指导硕士生:毕业人数?8
??????????? 留学生? 1???????????????? 在读人数?12
指导本科论文:10人
?
三、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主要论文(以下均为唯一作者):
1. 《重新走向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发展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成都),2001年,第6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
2. “Mobile Singer:? On Ahlai’s Writing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Ba-Shu Publishing House: Chengdu, Vol. 2 (2000).
3. “Developing China: Formation and Influence of ‘Ethnic Tourism’ and ‘Ethnic Toure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thnic Tourism in Southwest China,” Tourism, Anthropology and China, Eds. Tan Chee-Beng, Sidney C.H. Cheung and Yang Hui, White Lotus Co., Ltd.: Bangkok, 2001.
4. 《歌谣采集与寻求新知》,《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第6期。
5. 《国家地理与族群写作:“长江故事”的文学人类学解读》,《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6. 《边地中国:从“野蛮”到“文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7. 《族群地理与生态史学:从“藏彝走廊”谈起》,(香港)《二十一世纪》,2005年8月号。
8. 《梭嘎记事:国家和底层的关联与互动》,《民族艺术》,2005年第3期。
9. 《穿青庆坛——以那民间习俗考察》,台湾《民俗曲艺》,2000年,总第124期。
10. 《流动的歌者:阿来创作论》, 《民族文学研究》(北京),2001年第2期。
?
2(1)-3学术研究
一、承担课题(课题主持人):
1.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侗族大歌》1998-2001。
?? ??? 2. 教育部重点基地课题:《山歌与民俗》,2001-2004。
????? ?3.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项目:《歌谣人类学研究》,2001-2003。
?? ??? 4. 中流基金课题:《多民族文学研究》,2000-2002。
?
二、主要获奖(第一署名):
??????1. 论文《权力、族别、时间——阿来和他的小说<尘埃落定>》获“四川省第二届‘全兴杯’文艺评论奖”(二等),1999。
????? 2. 《批评的界限:语文分野中的文化选择——关于汉语批评的相关思考》,获四川大学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奖,2000。
???? 3. 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评论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2003年11月。
???4. 四川大学优秀社科奖:1998-2003。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王晓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28-85401021?
学位: 博士? 职务: 无? 传真: 028-85412710?
所在院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E-Mail: xlwangscu@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4?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批评、西方文论?
2(2)-2教学情况
一、课程:
1. 比较文学概论(本科02级,周学时3,一届,学生总数148人)
?? ??? 2. 比较文学概论(2002.9-03.1;03.9-04.1,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周学时4,两届,学生总数52人)
????? ?3. 国外文论新著研究(2002—06,博士研究生一级学科学位共同课,周学时4,四届,学生总数160人)
?????? 4. ?西方当代文化与文论(2002—06博士研究生学位选修课,周学时3,四届,学生总数40人)
?? ??? 5. ?文化批评(博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2004-06,周学时3,三届,学生总数75人)?????????
?
二、指导论文:
本科学年论文2002-06,16人;
本科毕业论文2002-06, 16人;
指导本科02级课题:成都市公共领域英语标识语的问题及措施,已完成。
指导硕士毕业生9人、毕业9人;指导博士研究生27人,其中毕业3人。
?
三、教学类论文:
1. 《比较的悖论与困扰—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思考》,载《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第2期, 独力。
2. 《事实·学理·洞察力——对外国文学传记式研究模式的质疑》,载《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独力。
?
四、教学表彰/奖励:
1. 2005年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
2. 2005年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双语人才培养,排名第四。
?? ??? 3. 2002-2005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学优秀奖。
?? ??? 4. 2005年全国高校第三届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成果名称:当代美国小说理论,排名第二。
?
2(2)-3学术研究
一、项目:
1.《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0年项目,03年完成。
2.《当代西方文化批评读本》,四川大学研究生教材基金2002年项目,03年完成。
3.《当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英文,美国项目,本人承担文学类词条),04年完成。
?? ??? 4. 四川大学211工程子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批评,正在进行。
?
二、论文:
1.《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载《文学评论》2005年3期,独力。
2. Critical Terms and Literary Tradition? 载EX/Change Issue No. 9, February 2004,独力。
3.《斯皮瓦克文学观的解读》载《外国文学》2004年5期,独力。
4.《评赛义德的文学观》载《国外文学》2004年4期,独力。
5.《性属/社会性别》载《外国文学》2005年1期,独力。
?
三、奖项:
1.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一届三等奖:西方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排名第一。
2.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第十届三等奖:女性的奥秘,排名第三。
3. 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第九届三等奖:美国小说理论,排名第二。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邓时忠?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13088075972?
学位: 博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 传真: 028-85412710?
所在院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E-Mail: tcd9999@yahoo.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4?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对外汉语、中外文化比较?
2(3)-2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比较文学,大学本科,周学时3,54学时,2003级,178人,四川大学。
2. 东西方文化比较,大学本科,周学时3,54学时,2003、2004级,120人,西南财经大学。
3. 中外文化与语言比较研究,研究生,周学时3,108学时,2004、2005级,50人,四川大学。
4. 比较文学概论,研究生,周学时3,54学时,2004-2005级,60人,四川大学。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生:毕业人数?3 、在读人数?12
指导毕业论文、学年论文:10人。
?
2(3)-3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大陆台港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1-2003,负责人。
??? 2. 《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项目,2005-2007,负责人。
??? 3. 《比较文学学科史》,四川大学“211项目”子项目:2004-2005,课题组成员。
??? 4. 《中国比较诗学史》,四川大学“211项目”子项目:2004-2005,课题组成员。
?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大陆台湾“比较文学”异同研究》佛光人文社会学刊 (台湾) 2002年2期,署名第一。
2.《民族文化身份的共同追寻》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1期,署名第一。
3.《文化相对主义的挑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1 期,署名第一。
4.《巴金和纳吉布·马哈富兹的文化选择》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4期,署名第一。
5.《语言压力与文化潜对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年5 期,署名第一。
?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专著《新时期小说与西方文学思潮》2001年获第四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 专著《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合作,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2002年获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论文《文化转型与百年文学变迁》,2002年获四川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
2.主讲教师情况(4)
2(4)-1基本信息
姓名: 靳明全?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0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1309861812?
学位: 博士? 职务: 无? 传真: 028-85412310?
所在院系: 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系? E-Mail: jinmingquan98@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4?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中外文化与文论?
2(4)-2教学情况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 1. 比较文学概论,大学本科,54学时,1999-2005年,重庆师范大学。
??? 2. 比较文学专题,研究生,54学时,2000-2005年,重庆师范大学。
??? 3. 比较文学典籍解读,研究生,54学时,2005年,四川大学。
??? 4. 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博士研究生,54学时,2005年,四川大学。
??? 5. 东方文学与文论, 博士研究生,54学时,2006年,四川大学。
?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博士生:在读人数?3? ??????????指导硕士生:毕业人数?15 ,在读人数?15
?
2(4)-3学术研究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关于20世纪初期中国军界留日生的研究》,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科研项目,2000—2001,负责人。
2. 《重庆文化与中国抗战文学主流研究》,重庆市“十五”规划科研项,2002—2003,负责人。
3. 《重庆抗战文学理论研究》,重庆市2003年年度重点科研项目,2003—2005,负责人。?
4. 《日本文学批评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004—2007,负责人。
5. 《关于20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界留日生的研究》,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科研项目,2006-2007,负责人。
?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战时性》,《文学评论》2002年4期,署名第一。
2. 《日本歌舞伎与郭沫若戏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期,《新华文摘》2003年8 期摘要,署名第一。??
3. 《胡风对青野季吉的超越》《文学评论》2004年1期,署名第一。?????
4. 《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之深化》《文学评论》2005年3期,署名第一。
5. 《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俳句》,《文艺研究》2003年3期,署名第一。
?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关于20世纪初期中国政界留日生的研究》, 2001年5月获重庆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 《关于20世纪初期中国军界留日生的研究》,2003年4月获重庆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3. 《重庆抗战文学论稿》,2005年5月获重庆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