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内经选读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内经选读 一级学科:  10 医学
二级学科: 1005 中医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苏颖 学校名称:  长春中医药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ccnjkc.com/7.html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897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药科研教学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的临床医疗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临床技能,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内经》(全称《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它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它创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及思维方法,不仅对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本课程是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针灸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也是重要的考试课程。
通过对原著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学术思想,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思维方法,熟悉历代医家的研究成果及现代研究概况;通过案例教学及各种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及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中医学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内经选读》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模块。
一、原著选读
绪论:概要介绍《内经》成书、沿革,《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学术价值,并介绍学习《内经》的方法。
原著选读:教材选取了原著中理论意义重大、指导临床实践作用突出的篇节,按中医学内容归类,分为九个单元。具体学时分配:
?绪论4学时。
?第一单元 宝命全形? 讲授2学时。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讲授6学时。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讲授8学时。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讲授6学时。
?第五单元 经脉之道自学。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讲授14学时。
?第七单元病之形能?? 讲授16学时。
?第八单元脉要精微? 讲授2学时。
?第九单元异法方宜? 讲授2学时。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7.html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穿插在各相应章节之中,与各单元主要内容相应、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符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病案讨论2学时。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病案讨论2学时。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病案讨论2学时。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病案讨论2学时。
?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 病案讨论2学时。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病案讨论2学时。
?又:分化出来的中医运气学课程,作为选修课,36学时,在内经课程的下学期开设。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6.html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7.html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多媒体课堂讲授,主要运用“三段”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教学法,以及“多元化”教学法,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力求体现文理通、医理明、联系临床实际。力求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以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6.html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课程的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内经》的重要医学理论、医学思想、养生学说、阴阳五行、藏象、经脉、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则治法,及其对现今医学及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价值。
二、难点:
?1、中医学博大精深,思维方法独特。《内经》文辞古奥,义理艰深。如何将中医学深奥的理论向学生阐述清楚,这是教学的第一难点。我们主要运用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的语言及文字进行讲解,对原文的及分析,力求准确,尊重《内经》本义,以反映中医学的原貌。
?2、教学内容中,有目前尚未研究解释清楚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理论及观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查阅古代医学文献、现代中医学研究成果等,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如实向学生介绍讲解;凡遇存疑待考之处,一定向学生交待清楚,并以此启发学生今后要积极进行中医学未知领域及问题的研究。
3、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对现今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指导作用,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我们根据不同单元的内容,选取了古今临床中有代表性的医案,穿插在各章节内容当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病案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认真讲解,透彻讨论。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一、使用教材:
?本课程一直采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一规划的各版教材授课。1978年—1983年,使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选读》(四版教材)。1984年—1996年,
使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1997年—2003年使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选读》(六版教材)。2004年至今 使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内经选读》(七版教材),苏颖教授参加了七版教材《内经选读》的编写。苏颖主编了教学参考书《灵枢注译》,主编了学生参考用书《内经学习指要》。开设的选修课“中医运气学”使用的是苏颖教授主编的《中医运气学》(吉林科技出版社)。
?二、教材研究与建设:
?1、积极进行教材研究。在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在内容上增加了古今医案,在学术观点等方面适当增减调整。教师集体备课也以各版本全国规划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为主,并参考编写质量及水平较高的有影响的古今著作作为教学主要参考书。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新世纪全国统一规划教材、创新教材、案例教材等二十余部。?????????????????????
?2、重视教材建设。2004年主编了全国第一部《中医运气学》教材,应用于教学,受到校内外专家的好评和学生的欢迎。2006年主编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运气学》,对完善内经课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扩充性资料的编写与使用:
苏颖教授主编了教师教参用书《灵枢译注》,对教师教学备课起到了辅助作用;我们还根据不同版本教材先后编写了3部学生学习辅助参考用书《内经指导》《内经学习旨要》《内经指要》,张立侠教授主编了学生学习参考用书《中医背诵精选》,并承担了多部教学参考书及学习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帮助了学生课后学习,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
?1、2004年,我们与现代教育中心合作,成功地开发研制了学生学习自测软件:“内经测试系统”,在互联网学生可以自测,及期末客观题测试,提高了学习效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教师全程内经教学录像已上校园网,方便了学生学习。
?3、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指出了30余部主要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模拟试题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种途径。
4、建立了“轩岐在线”网络学术论坛、博客论坛,公开教师信箱,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对中医学术问题非适时的进行讨论。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及目的:
?1、创立了“内经‘三段’教学法”:苏颖教授主持的“内经教学运用‘三段’教学法,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本课题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三段”教学法。“三段”教学法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变化与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相适应。第1阶段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第2阶段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第3阶段以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主。本教学法是以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依据教育规律,针对中医经典教学特点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的方法。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6.html
?2、增加了案例教学法:课上讨论古今医案,进行病案分析。讨论中医学重要理论及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6.html
?3、运用了多元化教学法:张立侠教授主持的“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将多种教学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随机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及校内外专家的好评。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6.html
?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发表相关论文论文69篇。
?课题:
?①苏颖教授主持的“内经教学运用‘三段’教学法,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②张立侠教授主持的“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200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③教学研究课题“内经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法”正在申报中。
?④中医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2002.5立项
?⑤中医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长春中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 2005年6月立项
?论文:(选10篇)
①关于内经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苏颖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②浅谈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培养?? 张立侠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7第7期
③内经“三段”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苏颖
?????????????????????????? 中国中医药报 2005年7月1日
④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苏颖
?????????????????????????? 中医教育2006年第3 期?????
⑤内经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苏颖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⑥内经“三段”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苏颖?
?中医教育???? 2001年第4 期????
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张立侠
?中国中医药报2005.4.1第2318期
⑧中医基础多元化教学法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张立侠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1第1期
⑨浅谈学习运气学说的重要性? 张焱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2、6、第2期
⑩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苏颖??? 中医教育?? 2001增刊
?
?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效果:
?
?1、主要应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000年起,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尝试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边应用边修改。现已制作出了本科内经、中医运气学、难经、各家学说,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内经课程六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均已应用于教学当中,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以及校内外专家的好评。
?2、适当运用出版的教学课件:
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与章节,适当选取课件相应内容,应用于教学。常选取的课件主要有:六十集大型教学片《黄帝内经》、王洪图教授主讲的《内经》录像课件等,配合教学,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3、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习:
?①我们研发的学生学习软件“内经测试系统”已经上网,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复习及自测,提高了学习效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②教师全程内经教学录像已上互联网,方便了学生学习。
?③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指出了40余部主要参考书。
?④建立了网络论坛及师生联系信箱,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疑难,并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立项课题5项,发表论文2篇。
?①内经课程基于WEB网站的 远程综合测试系统?? 苏颖主持??????????
?吉林省教育厅课题2005.5
?②《中医运气学》教材编写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 苏颖 张焱等
???????????????????????????? 长春中医学院教学科研课题 2003.6-2005.11
?③医学课程多媒体整和和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研究?? 苏颖 张焱等
?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科研课题 2003.6-
?④创建中医经典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系统?? 苏颖 张焱等
??????????????????????????? 长春中医学院教学科研课题? 2001-2005
?⑤中医经典课程远程教育系统研究??? 苏颖主持,全体参加
?长春中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 2006
?⑥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论文)? 苏颖
?中医教育 2001增刊
?⑦中医经典内经课程网络远程测试系统的研究? 苏颖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三、改革考试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坚实的中医经典基础,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口试、网络测试、病例讨论、期末试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成绩的考试方法。尤其,坚持口试和网络测试的考试方法是我们考试的一大特点,加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培养了知识运用的能力,注重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及成绩的积累。这些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其它经典课程、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佐证材料见
http://www.ccnjkc.com/7.html
?http://www.ccnjkc.com/6.html
http://www.ccnjkc.com/12.html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