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生物化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一级学科:  10 医学
二级学科: 1008 药学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胡 颂 恩 学校名称: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basic.shsmu.edu.cn/passw/wsjjx/index.html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769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学校本着“素质为先、技能为本、医技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和“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定位,面向上海及全国各其他省市招收高中毕业生、“三校生”,文理兼收,实施高质量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高职学历文凭的同时,拥有多张职业技能证书,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生源不衰,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单位覆盖本市各级医院、医药企事业单位等,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高级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因此,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是学校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特点。本课程主要面向高职检验、护理以及其他医技相关类专业开设,每届学生的招生数在700-1000名,本教研室的《生物化学》课程常规教学规模为每届学生300-500名。
本课程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因此生物化学又称为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命分子基础的学科。
本课程不仅是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及组织学等的必要基础课,也是护理等各医技专业的必修课程,更是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生物化学在国内外均被视为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临床医学在预防、诊断和医护工作中都需用到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因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将其应用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对医学检验和整体临床护理等实践夯实扎实的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知识模块顺序???
由四大模块组成。力求课程内容体系的结构合理,教学内容新颖且精要,能与相关课程衔接得当,适用众多专业的需求;注重课程基础内容与学科最新进展的有机结合,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提高。具体四大模块如下:
?第一模块: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内容为蛋白质、核酸、酶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理化特性等)
第二模块:物质与能量代谢
(主要内容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各条代谢途径的生命
? 意义,各代谢途径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第三模块: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主要内容为从分子水平阐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即复制、转录和蛋白质
? 的生物合成以及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等)
第四模块:机能生化
?? (无机物、氢离子、非营养物质的代谢,以及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等)
?2知识模块对应的学时
模块顺序
???????
?
??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0
16??????? 4
物质与能量代谢
30
24??????? 6
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2
10??????? 2
8
?8
?
?????????????
2
??????????? 2
?? 共 计
?
72
58????? 14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此为职业教育教改的制高点。近年来,国内《生物化学》教材不断推成出新,但仍缺乏为高职教学量身定制的教材。现有多数《生物化学》教科书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前沿进展介绍,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 实用型人才并紧密岗位技能所需的应用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有四大模块共十二个章节。针对各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任务需求,如何修订教学大纲、重组教学内容、探究因材施教及其考核评价,更是本课程课改和施教的难点。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和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精简、保质”的原则,从整体出发,重点突出核心内容,对一些与临床关系不大或与其它学科相互重复的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着重增补新进展内容。先后两次修改教学大纲,同时自编教学讲义。实践结果:在一定程度可缓解 “实用型医技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强调学科系统性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
2从实际出发,实施综合教法。教学内容的组织,根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体系和学生总体认知水平,对教学各环节综合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从各自的教学目标出发,将各种教法进行筛选改造与优化组合,并使这些教法和手段能与多媒体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交替使用。
3.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学以致用。在本课程具体施教过程中,还应充分挖掘教学中潜在的人文作用,注重参与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教学民主,突出以人为本,将教学强化为学生主动学习与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并通过学习,提高与强化学员批判性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大力提供支持学员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锦、人性化的网络查阅、已完成的教育部网络教程(均已在网上运行),以及正在建设完善中的学习指导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专业书籍与期刊、利用internet查阅专业网站信息的能力。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实践性教学包含两个方面:
1实验教学:验证基本理论的论证性实验和生化基础技能性实验,从课程内容体系来设计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强化学员对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已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实验指导及报告,正在逐步建成配套的实验DV(自制的视音频资料,均已上网公示) 。
2社会实践性活动:除大纲已安排的实习内容,课程教学还应补充个案分析、科研设计或上网查阅并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要求参与的内驱力,满足创新运用、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接轨的实践能力。
总体而言,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在最近几次高职高专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学员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反映出来的真才实学、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潜力,受到了院校领导、专业学科和用人市场的充分肯定与普遍欢迎。?????????????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 一.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1使用最新版本的国家规划教材同时,推荐参考相应的本科教材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教材。鼓励并支持教师们踊跃参与部颁统编教材的撰写。(详见P13 /续3-3)
2积极倡导建设更适合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系列教材或教参,尤其是编写适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校本教材,负责本课程建设的胡颂恩副教授的自编教材已由二医大通过申报,获得上海市教委专项建设基金立项,大力推进校本教材的建设和使用。
3其他自编的扩充性资料(如:补充讲义、实验教材等)已做到常规化和系统化,根据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和更新配套的实验指导及报告;在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与就业接轨的实践能力、提到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潜力等方面收效显著。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正在逐步建成配套的实验DV(自制的视音频资料);同时提供支持学员自主学习的扩充性教学信息资源(如齐全的试题集锦、人性化的网络查阅、已完成的教育部网络教程以及学习指导等),以满足教与学不同层面的需求。例如:
????????试题集锦:???????????????????? 学习指导:?
?(1)单元练习???????? ???????? ?(1)每章要点:按数学大纲要求
?(2)填 空 题????????????????? ?(2)单元章节结构树(内容提示)
???(3)名词解释????????????????? ?(3)正文(插入教师提问)
?(4)简答题和问答题?? ??????????(4)单元教学总结?
?? (5)选择题?????????????????????(5)实例分析
??????? ? (单选题和多选题)????? ?? ?(6)作业习题和自学提示??
?(6)综合测试????????????????? ?(7)参考资料(包括文字教材)
(与正式试卷体例相似)? ?? ? (8)网上查阅与学习
???????三.实践性教学环境与条件
课程配备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有:生化实验室三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个,仪器室一个;更有学校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现代化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上海市教委专项,总建设经费1150万)做坚实的后盾。
医学检验系部有足够的基础实验设备和较先进的现代化检测分析仪器,能满足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训需要,有部分仪器设备已与临床正在实际使用的先进仪器相当。近三年用于添置和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的经费超过80万,现有专业实验各类仪器装备超过300万。每年都有预算资金专项用于更新改善实验设施和条件,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进行。随着医学检验公共实训中心的建成和专业实验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为学生能较快掌握和适应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缩短了校内教学与临床实战的差距。
?????? ? 四.其他相关条件
1现在可供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医院共有20所,分别为瑞金、中山、长征、曙光等各大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市一、长宁中心等大型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占九成以上。这些教学医院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规模和设施等条件外,更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意识和较高的带教水平,并且这样的院校合作均在十年以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带教经验。
2.有完整配套的见、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手册等。
3.学院已经配备了校园网络和数量充足的多媒体教室。每个教室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供教师随时使用。图书馆还有丰富的专业藏书和电子阅览室,方便学员课余上网查阅各种信息资料,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专业书籍与期刊、利用internet查阅专业网站信息的能力。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
1筛选改造与优化组合各种教法????????????????????????????????????????
目的:因材施教,凸显实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广与倡导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强调实施综合教法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即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以及交互功能强等优势外,根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体系和学生总体认知水平,对各教学环节综合考虑,从每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出发,将各种教法进行筛选改造与优化组合,并使这些教法和手段能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交替使用。????????????????????????????????????????
2课堂教学中还需充分利用教师体态语言的作用,注重参与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教学民主,通过“启发、引导、推荐、互动”,突出以人为本,将教学强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激发学生要求参与的内驱力,满足创新运用、追求个性发展的需求。??????????????????????????????????????????????????????????????
3.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理论课上课学生规模一般为每班40-50人,实验课分小? 班,一课两教师,每个实验室安排学生20-25人。严格执行基本技能教学要求和应知应会考核评分细则。?? ????????????????????????????????????????????????????????????????????????
4在选择与改革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学及其评价的实效,力求做到以下8方面结合:??????????????????????????????????????????????????????????????????????????????????????????????????????????????????????????????????
1)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基本应用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3)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4)夯实基础与提高学力相结合; ??
???????5)课内学习与外延活动相结合;? 6)测验考试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 7)课程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8)教学评价与市场反馈相结合。????
?????? 5.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 ?近五年来,在系部主任(本课程总负责人,主讲)倡导并挂帅下,通过刻苦自学,不断摸索;同时结合学科业务活动,组织讲座与研讨,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实现了学科所属每个教研室大多教师,能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双语教学的能力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 本课程的每位教师均会制作且应用于实际教学,极大地促进了教改,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历次教学法评比学校预赛中均获得相当反响。在市教委“国重”预评指导组的随机听课以及座谈会中,学科实施的多媒体综合教法,得到了专家、同行们的首肯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至今为止,本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已连续几学年在中、高职不同的专业授课中,全程运用多媒体实施综合教学,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领衔主讲的系部主任最近几年,分别代表学校在全校和市校际学组内进行了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示范课,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反响,全市卫生类职教包括医专在内的生化教师给予了一致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其总体评价是:思路清、手段新、运用巧、效果好,开创中、高职生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之先河。????????????????????????????????
市教委专家组听课的具体评议是:本课程主讲教师教学功底深厚、经验丰富、手段新颖,能深入浅出,授课能力强,并且专业面广、基础宽泛和熟悉临床,在教学上具有开拓创新精。???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