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大学生心理健康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级学科:  12 文化素质教育类
二级学科: 0715 心理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蔺桂瑞 学校名称:  首都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02.204.208.83/dxsxljk/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10593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课程定位于未来现代化人才尤其是未来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培养。这对于坚持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课程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并通过他们对广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成才发展??? 2课时
第二章??????????? 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6课时
第三章?? 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2课时
第四章?? 人际沟通与交往??????? 4课时
第五章?? 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 4课时
第六章?? 性心理与健康发展????? 2课时
第七章?? 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 2课时
第八章?? 恋爱与爱的能力培养?? ?4课时
第九章??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4课时
第十章?? 理解生命珍爱生命????? 4课时
考试:2课时
总计:36课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掌握心理调节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教学难点
  1、由于对同一问题,心理学不同流派有许多解释,整合各派心理学理论要点,具体分析学生心理问题,是理论教学的难点。
  2、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帮助学生解决在新形势下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主要的解决方法:
1、以学生为本,整合各派心理学观点,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灵活运用不同的理论观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课下心理咨询或参与学生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把课上的教学和课外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校心理文化月活动、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和参与中、小学、社区心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教学效果,不但增强选课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培养他们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成为学校班级心理教育的骨干,协助同学心理健康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自身心理素质,也培养了一批学生心理骨干,对全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增强全体同学的心理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自编和选用精品教材、扩充性资料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既反映时代性和前瞻性,又贴近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实际,自1997年以来,围绕着课程教学,蔺桂瑞教授等教师一直积极从事有关教材的撰写,独立或合作出版了教材与相关教学用书如《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性心理与人才发展》、《心理困扰自解》、《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当代潜人才优化心理丛书》、《大学生心理健康必读》、《性教育学》等。参与了北京市精品教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心理素质:成功人生的基础》的编写任务。这些教材多数已被全国许多高校使用。
从1997年至2002年,课程一直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先是《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后又重新修改完善为《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2003年开始使用北京市教育工委组织,我校参与编写的精品教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子课程“性心理学”采用蔺桂瑞教授主编的《性教育学》和《性心理与人才发展》。
为了扩展和深化学生的学习,我们为学生在课上和“心灵家园”网页上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参考文献资料以及心理训练资料。(见网上教学资料)
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我校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即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学校心理文化月、班级心理活动及日常心理教育、社会实践、心理危机预防教育的开展,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居于领先地位。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际达到了密切结合。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了总面积达220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和教学研究室,配备了工作所需要的电脑、摄像机等办公设备,同时也拥有心理测查光标阅读仪、生物反馈仪等专业设备。我校每年对心理素质教育拨款20余万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条件
??? 学校为心理咨询中心建立了网站,校园网、网络教室和实验设备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已作为校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全部课程资源已在网络上呈现,通过网络学习,全校学生可以浏览并自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提高心理素质。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一、本课程为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重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手段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互动式教学,将心理测验、心理训练活动、心理体验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理解心理学的理论,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对于同学关心的心理热点问题,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辩论和演讲,使同学增强认识,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教师们把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作为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选取典型个案(在遵守保密原则下,进行技术处理),拿到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3、预设和生成的教学安排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同时也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学生互动分享的生成性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课堂贴近同学生活,内容不呆板,富有新鲜感。
4、现代化网络和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资料网络呈现,协助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网上互动,实现广泛的立体化教学。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设计理念
?1、构建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课程理论体系
??? 以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构建课程理论体系。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整合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咨询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
???? 注重学科交叉,引进最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课程的理论内容以心理学为主,同时融合了哲学、教育学、精神卫生学的相关内容,使教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在理论构架上,既注重经典心理学理论,又引进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我们还把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成果,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国内外及本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经验、新方法整合进来,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时代感和针对性。
2、开设子课程和专题讲座拓展教学时空
在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为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从1996年开始,陆续开设了《性心理与人格发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心理辅导能力训练课》三门子课程。
为延伸课堂教学,我们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将课程内容作为专题为全校大学生讲座。这种作法不仅仅使在课堂系统听课的学生获得心理成长,而且使广大同学都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大大扩展了课堂空间。近年来本中心开展专题讲座500余场。
3、广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外,我们非常注重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课上的教学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从2000年开始,由我校学生创意并组织每年一个月的心理文化月活动,开启了全国大学生心理文化月活动的先河。在心理文化月活动中开展各种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包括各种主题的心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展览、心理沙龙、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主题班会、心理电影点评、心理测试、心理游戏、现场心理咨询和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同学们还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其他大学进行宣传交流活动,深入到中小学和社区,给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普及,不但增强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为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发挥学生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作用,我校学生会设心理部,班级设心理委员。在我校创新并实施的心理教育与危机预防和干预五级工作体系中,学生心理委员和学生心理社团的学生们,积极组织院系和班级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对同学进行心理培训,开展同伴咨询,协助同学解决一般性心理困扰,并及时识别心理危机,协助老师进行心理帮助,在全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中发挥了骨干作用。2004年我校学生心理社团还首先发起组织了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社团的工作研讨会,交流学生骨干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工作经验。在所有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将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对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心理问题进行研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对学校及社会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同学们通过研讨和学习澄清了困扰,还提高了问题解决和科研能力,他们写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科研论文。如《大学生未来发展策略影响因素研究》,《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对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的多角度分析》等。有的同学的论文获得了校级学生科研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学校心理文化月的活动方案,并让他们在班级、学校心理教育中组织实施,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作业与考试
作业采用课堂和课下两种。课上作业,主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考察,如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课下作业形式:配合教学内容的自我心理分析小论文、案例分析及学生白己设计组织的心理班会、校园及社区心理实践活动等方案、总结报告及课堂讨论。考试采用开卷,写课程学习论文。结合各章内容淡自我的心理成长。重在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分析、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作业与教学实践考察占总考试成绩三分之一。课程期末总论文占总成绩三分之二。
四、学生上课规模:每学期300余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