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叶俊杰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2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 电话: 0571-86918799?
学位: 学士? 职务: 罪犯心理教研室主任? 传真: ?
所在院系: 刑事司法系? E-Mail: yejunjie@zjjy.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310018?
研究方向: 罪犯心理,警察心理,大学生心理?
2(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共3届,学生总数约400人;
2.犯罪心理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3,共2届,学生总数约4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承担“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和“犯罪心理学”实践教学共172课时,学生总数约800人;
2.承担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约50人。
教学研究论文:
1.? 《农村初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心理科学》,2001年第3期,独著。
2.? 《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状况透视》,《浙江省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第4期,独著。
3.? 《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焦虑心理探析》,《教育科学》,2002年增刊,独著。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有:
1.2003年、2004年、2005年获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学优胜奖;
2.2005年获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第二届现代教育技术大赛一等奖。
?
?
2(1)-3学术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 2005年第6期,独著;
2.《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及其干预和预防》,《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独著;
3.《169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独著;
4.《农村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独著。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邵晓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6年5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571-86918714?
学位: 硕士? 职务: 图信中心副主任? 传真: ?
所在院系: 刑事司法系? E-Mail: shaoxiaoshun@zjjy.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310018)?
研究方向: 法制心理?
2(2)-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三届,学生总数约254人;
2.???? 犯罪心理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四届,学生总数约40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课实训,105人;
2. 毕业论文辅导,45人。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有:
浙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调查研究”(2002098),2003年11月结题。
教学研究论文:
1. 《浙江省4所高等职业学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第4期,第一作者。
2. 《对东西部公安学员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
2(2)-3学术研究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有:
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应激理论对大学生心身健康作用的研究》(编号NO2JY6),2002—2004年,参与。
2. 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监狱女警察应激研究”,2005—2006年,参与。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 《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第2期,第一作者。
2. 《罪犯违规类型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独著。
3. 《论教育改造的“中间机制”》,《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3期。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马立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7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 电话: 0571-86918665?
学位: 双学士? 职务: ? 传真: ?
所在院系: 刑事司法系? E-Mail: maliji@zjjy.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310018)?
研究方向: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罪犯心理?
2(3)-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心理咨询学》,专业课,周4学时,共五届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皖南医学院),约400人;
2.《心理治疗学》,专业课,周2学时,共五届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皖南医学院),约200人;
3.《心理测量(评估)学》专业课,周2学时,共五届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皖南医学院),约200人;
4.《心身医学》,专业课,周2学时,共五届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皖南医学院),约200人;
5.《医学心理学》,专业课,周2学时,共五届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皖南医学院),约2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 学生实习指导,约240人;
2. 本科生毕业论文辅导,35人。
3.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7人
教学研究论文有:
1.《医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比较研究》,《教学研究》,排序第一,2002年第1期;
2.《医学生学习素质的调查研究》,《教学研究》,排序第一,2004年第4期。
?
2(3)-3学术研究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贫困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模式的应用研究,2005-2006,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200512
2.医科新生学习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教育指导研究,2005-2006,皖南医学院, WJ0519
3.医科院校素质教育模块构建与创新人才的培养,2003年-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JYXM2003035)
4.人格因素在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应用研究,2001-2003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课题(2001JW069),已结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医科生学习素质性别的差异性调查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25卷第1期,排序第一;
2.《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再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6期,排序第一;
3.《对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5期,排序第一;
4.《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医学与哲学》,2001年第3期,排序第一;
5.《利用人格因素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医学教育》,2003年4月第2期,排序第一;
三、 获奖情况
1.? 医科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比较研究,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第6次年会(2001年)? 二等奖
2.??? “医科大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与人才全面发展”课题,2005年获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jxcg200506)、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185-1)
3.医科生学习素质在年级与性别上的差异研究,安徽省心理学会第10次年会(2004年)? 一等奖
4.医学教育改革与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再思考,中国教育报刊社(2005年)一等奖;
5.论文“大学新生易走入的八大心理误区”,在2005年安徽省共青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获一等奖
?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黄兴瑞 1963-01-18 教授 法学 课程负责人
叶俊杰 1963-12-03 副教授 心理学 主讲
邵晓顺 1966-05-22 副教授 心理学 主讲
马立骥 1963-07-17 教授 医学/法学 主讲
李薇波 1963-12-20 相当于副教授 心理学 授课、实验、教学辅导
王新兰 1961-09-08 副教授 医学 授课、实验、教学辅导
朱华军 1971-01-12 讲师 心理学 授课、实验、教学辅导
韩 华 1976-10-20 讲师 心理咨询与思政 授课、实验、教学辅导
?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硕士学位5人,双学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2人。
年龄结构优越:这是一支由年轻而热爱教师教育工作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教师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
学缘结构合理:本课程教师有心理学、法学、医学、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学科专业,他们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知识,还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共配有4位教学实践和教学辅导教师。8位教师中有4位取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授予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的资格,有1位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
?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一、 教材改革成果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执行专业(监狱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最新使用的教材《罪犯心理学》是由黄兴瑞教授主持下,在原来的《罪犯改造心理学》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完善起来的。该教材被列为“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监狱专业统编教材”和“司法部部编教材”。
二、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成果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核心,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三、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研究课题
1.黄兴瑞. 《枫桥经验与中国农村社区矫正的模式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4年编号:NX04ZF07),项目主持人;
2. 黄兴瑞.《高职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政策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编号203;
3. 黄兴瑞.《中国监狱官员素质提升与罪犯人权保障》,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2005年。
4. 邵晓顺.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浙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2098),2003年11月结题。
教学研究论文:
1.黄兴瑞. 《日本的犯罪及犯罪者处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排名第一,2006(2);
2.黄兴瑞.《警官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浙江公安高等学校学报》,排名第一,2001(10);
3. 黄兴瑞.《热血铸警魂——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回顾》,群众出版社,2006年5月,排名第二。
4.邵晓顺.浙江省4所高等职业学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第4期,第一作者;
5. 邵晓顺.对东西部公安学员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第1期,第一作者。
四、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高职类监狱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问题;
2.解决了《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课程教学的实验实训体系构建问题;
3.解决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的问题。
?
3-4师资培养
???
为打造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培养青年教师。
1.教学督导制。学院教学督导组和系教学评课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教学督导,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组织公开课。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系部举行的公开课,如朱华军老师、韩华老师通过公开课的锻练,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3. 鼓励调研和深造。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如邵晓顺老师于2005年取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访问或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的相关业务培训及学术交流。
4.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所有青年教师都成为了双师型教师,其中4位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资格,1位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
5. 建立人才梯队。本课程组的中青年教师,在全国法律类高职高专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黄兴瑞教授带领下,组建了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邵晓顺进入学院 “专业学科带头人”, 叶俊杰进入“中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学院年度“优秀教师”有邵晓顺、李薇波、朱华军,另外,叶俊杰连续三年(2003-2005)获得“教学质量优胜奖”。?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黄兴瑞 职称:  教授
职务:  院长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黄兴瑞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话: 0571-86918628?
学位: 硕士? 职务: 院长? 传真: 0571-86918688?
所在院系: 刑事司法系? E-Mail: huangxingrui@zjjy.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310018)?
研究方向: 罪犯心理,犯罪学?
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2届,约110名学生;
2.? 犯罪学,专业基础课,每周3学时,3届,约210名学生。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承担“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实践教学,共14课时,学生总数约110人;
2.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共20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有:
1.《枫桥经验与中国农村社区矫正的模式研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4年编号:NX04ZF07),项目主持人;
2. 《高职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政策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6年,编号203;
3. 《中国监狱官员素质提升与罪犯人权保障》,中国与荷兰政府合作项目,2005年。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著作有:
1.《日本的犯罪及犯罪者处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排名第一,2006(2);
2.《警官院校办学特色的思考》,《浙江公安高等学校学报》,排名第一,2001(10);
3. 《热血铸警魂——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回顾》,群众出版社,2006年5月,排名第二。
获得的教学表彰:
主持《依托行业 服务社会 构建新型的警察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获浙江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
?
1-3学术研究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浙江刑事犯罪高发的原因及控制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005年编号:J670),项目主持人;
2.《监狱按戒备等级分类管理制度研究》,? 司法部2005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 05SFB2023,排名第二;
3.《浙江省罪犯人身危险性研究》,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03年编号:03Z57),项目主持人。
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少年初犯预测研究——对浙江少年初犯可能性的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6期;
2.《人身危险性的理论渊源》,《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2期;
3.《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及其在刑事法学上的意义》,《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4.《再犯预测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8期;
5.《在囚风险评估》,《罪犯与改造研究》2005(6)。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少年初犯预测研究——对浙江少年初犯可能性的实证研究》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论文一等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