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传热传质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1)-1基本信息
姓名: 冯妍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10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2332743?
学位: 博士? 职务: 无? 传真: 010-62334971?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 E-Mail: yhfeng@me.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100083)?
研究方向: 相变传热,微尺度传热,热过程数值模拟?
2(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传热传质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授课22学时(58学时)5届,120/.
实践性教学
传热学实验课,5届,总5学时,120/届;
指导本科生实习,2届,120/届;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8.
教学研究课题
(1)传热传质学CAI课件的开发北京科技大学第五批教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7-2006.7
(2)“传热传质学”院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4
(3)“传热传质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第三批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04-2005.
教学研究论文
(1)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双语教学计划的研讨中国电力教育No.4, pp.95-97, 2002
(2)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改革尝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20 增刊pp.108-110, 2004
(3) 冯妍卉,张欣欣,张燕,《传热学》教学实验“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机虚拟,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已录用).
(4) 冯妍卉,张欣欣,于帆等,“传热学”课程综合改革模式的研讨,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已录用).
获? 奖
曾获得“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二等奖;北京科技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三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主编英文讲义“Heat Transfer 2005年获得我校“第十届优秀讲义”荣誉。
?
?
2(1)-3学术研究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变尺度松散结构物质在多相化学反应条件下的内部传递行为” (批准号:50136020),2002.1-2005.12,主要参加者;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微细尺度结构热质传递对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 (批准号:50406024), 2005.1-2005.12, 项目负责人;
(3) 原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的子项目 “干熄焦装置工艺技术开发基础研究”,2003-2005,主要参加者;
(4)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动力厂, 120T/H燃油锅炉热工状况测试和数值诊断, 2002.6-2003.1,项目负责人。
主要学术论文
(1) Y.H. Feng, X.X. Zhang, Z.B. Xu and X.H. Wang,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urbulent Flow, Heat Transfer and Solidification, Heat Transfer - Asian Research, Vol.32, No.7, pp. 582-592, 2003.
(2) NIE Hong, FENG Yan-hui, ZHANG Xin-xin, The effects of micro scale solute redistribution on the macro scal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during casting processes,2005 Heat Transfer Summer Conference, July 17-22, 2005, San Francisco, CA, USA.
(3) 冯妍卉,张欣欣,张虎等,干熄炉内影响焦炭下降因素的研究, 《燃料与化工》,Vol.35, No.2, pp.10-13, 2004.
(4) 冯妍卉,张欣欣,微观偏析对凝固传热传质数值模拟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Vol.24, No.1, pp.115-117, 2003.
(5) 冯妍卉,张欣欣,王新华,许中波,反向凝固器内伴随固液相变的湍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24, No.6, pp.596-601, 2002.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于帆?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3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10-62332730?
学位: 博士? 职务: 无? 传真: 010-62334971?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 E-Mail: fanyu@me.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系(100083)?
研究方向: 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热物性及热物理测试?
2(2)-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传热传质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授课18学时(总58学时),5届,90-120人/届;
辐射换热与导热分析,硕研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总40学时,4届,35人/届;
计算传热学,硕研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总40学时,4届,40人/届;
热物性导论,硕研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总40学时,3届,20人/届;
专业英语阅读III,本科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总18学时,4届,120人/届.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实习,2届,120人/届;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5人.
?
?
2(2)-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1) 纳米超级绝热材料的热物性和热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主要参加者;
(2) 瞬态热带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3-2005,负责人;
(3) 济钢一炼铁热风炉热诊断研究,济钢集团,2003-2004,负责人;
(4) 低密度、低热导率隔热材料热物理性能评价技术研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 2005-2006负责人
(5) 热物性实验的三维数值模拟和参数估计技术应用及比热实验研究,中国计量院, 2005-2006,负责人.
主要学术论文
(1) X. Zhang, F. Yu, W. Wu, Y. Zuo, Application of radial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heat transfer model of steel coils in HPH furna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03,24(5), p.1395-1405, (Sci, Ei, ISTP)
(2) Thomas Kabayabaya, Fan Yu, Xinxin Zhang, Theore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diffusivity of composite materi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English Edition), 2004,11(1),p.44-47, (Sci, Ei)
(3)? 于帆,张欣欣,热带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计量学报, 2005, 26(1), p.27-29, (Ei)
(4) 于帆,张欣欣,何小瓦,材料热物理性能非稳态测量方法综述, 宇航计测技术, 2006,No.2
(5) Fan Yu, Gaosheng Wei, Xinxin Zhang, Kui Chen, Two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models for porous media with hollow spherical agglomer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2006,Vol.27,No.1, (Sci, Ei).
?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欣欣 1957-12-05 教授 热能工程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冯妍卉 1974-10-07 副教授 热能工程 主讲教师
于 帆 1964-03-23 教授 热能工程 主讲教师
姜泽毅 1973-12-17 副教授 热能工程 课程建设
乐 恺 1970-02-20 副教授 热能工程 课程建设
高 婷 1974-09-24 相当于讲师 热能工程 实验建设
侴爱辉 1979-02-20 相当于助教 热能工程 实验建设
?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传热传质学”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忠于教育事业、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所有教师教学效果优良,深受学生欢迎。共有教师5人、实验人员2人;其中教授2人(1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博士5人,硕士2人。另外每学年均有助课博士生2人。
教师中1人担任了教育部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1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人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人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人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3-3-1教学改革项目
(1)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热工基础课程分教指委),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高等教育学会立项;
(3) 传热传质学CAI课件的开发北京科技大学第五批教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7-2006.7
(4)“传热传质学”院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4.12-2005.12;
(5)“传热传质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第三批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04.6-2006.6
(6) “热工过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系列课程整合研究与多媒体课件研发”, 北京科技大学第五批教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7-2006.7.
3-3-2 主要教学研究成果
教研论文
(1)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双语教学计划的研讨中国电力教育No.4, pp.95-97, 2002
(2) 乐恺, 浅谈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的教学方式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18 增刊, 2002
(3)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改革尝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20 增刊pp.108-110, 2004
(4) 冯妍卉,张欣欣,张燕,《传热学》教学实验“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机虚拟,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已录用).
(5) 冯妍卉,张欣欣,于帆等,“传热学”课程综合改革模式的研讨,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已录用).
获? 奖
?????? (1)《传热传质学》课程2004年被评为机械工程学院院级优秀课程,并成为第三批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61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称号,20066月初经北京市专家评审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 2005年英文讲义“Heat Transfer (编者:冯妍卉 张欣欣)获得我校“第十届优秀讲义”荣誉;
?????? (3) 20041月主讲教师冯妍卉获得我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
?????? (4) 20046月主讲教师冯妍卉获得“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二等奖;授课实录被收录在200412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站在大学讲台上——北京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授课实录及教案选编》DVD中;
???????(5) 20048月主讲教师冯妍卉获得我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6) 20057月主讲教师冯妍卉获得我校“第三届本科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 (7) 2000年教师乐恺获得我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3-3-3 解决的问题
(1) 双语教学
??? 2002年开始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目前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采用自编的英文讲义Heat Transfer’作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用书。考虑到师生的实际英文水平,课堂上仍主要以中文讲解,伴以全英文板书/课件,适当采用英文讲授。作业、考试命题取材于原版英文教材,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
(2) 双语教材建设
??? 我们改编的课程英文教材《Heat Transfer》(今下半年将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已交稿),取材于国外最新的权威英文版教材图示、例题较多,强调思路分析,侧重对方法和结论的归纳、理解、比较,内容精致,编排新颖,富有时代气息。
(3) 多媒体教学
研制开发了与英文教材配套的传热传质学多媒体英文课件,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并利用现代数字仿真技术,将部分经典的传热传质过程动态可视化,使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强化物理机理的诠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4) 讲座式教学——将科技前沿引入教学
??? 在学期末安排教材内容之外的教授级专题讲座,将传热学工程应用实例和科研动态带入课堂并注重本课程组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讲座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
3-4师资培养
???
?? “传热传质学”课程组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采用循序渐进的培养方式。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2003-2005年,课程组的三位青年教师分别由讲师晋升副教授。近五年,青年教师1人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人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二等奖;2人在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2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张欣欣 职称:  博导
职务: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教师介绍:
1-1基本信息
姓名: 张欣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年12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博导? 电话: 010-62332306?
学位: 博士? 职务: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传真: 010-62327283?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 E-Mail: xxzhang@ustb.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100083)?
研究方向: 冶金热能工程、材料热物理性质等?
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传热传质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授课18学时(总58学时),5届,90-120人/届;
热能工程进展概论,本科生专业课,2学时/周,总18学时,1届,60人/届;
热物性导论,硕研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总40学时,2届,20人/届;
高等传热学,博研专业课,6学时/周,总72学时,5届,20人/届.
实践性教学
指导本科生实习,2届,120人/届;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5人.
教学研究课题
(1)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热工基础课程分教指委), 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高等教育学会立项;
(3)“传热传质学”院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3-2004;
(4)“传热传质学”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第三批校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2004-2005。
出版专著与教研论文
(1) 冯妍卉,张欣欣,《Heat Transfer》,校内英文讲义,2003年.
(2006年9月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郭鸿志张欣欣刘向军李杰,《传输过程数值分析》,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年.
(3)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双语教学计划的研讨中国电力教育No.4, pp.95-97, 2002
(4) 冯妍卉张欣欣,《传热传质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改革尝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Vol.20 增刊,pp.108-110, 2004
(5)??? 冯妍卉,张欣欣,于帆等,“传热学”课程综合改革模式的研讨,北京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已录用).
获 奖
《传热传质学》课程2004年被评为机械工程学院院级优秀课程,并成为第三批校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06年1月获“北京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称号,2006年6月上旬经北京市专家评审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05年英文讲义Heat Transfer获得我校第十届优秀讲义荣誉
?
1-3学术研究
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能源与热工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钢铁》、《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等学术刊物编委。1995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0年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
近5年负责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原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2项(含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1项),总经费400万元以上。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 生物活体组织热物性的无损伤测量方法的研究(教育部)
(2) 工业条件下表面温度非接触测量辐射反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微纳米薄膜材料的热物性及其测试方法研究(教育部)
(4) 纳米结构超级绝热材料的热物性和热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干熄焦装置工艺技术开发基础研究(原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的子项目)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Transfer Behavior for a Class of Generalized N-Diffusion Equations in an Infinite Medium.2002-08.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 Skin friction and heat transfer in power law fluid laminar boundary layer along a moving surface. 2002-12. International J. Heat and Mass Transfer
(3)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urbulent Flow, Heat Transfer and Solidification. 2003-07. Heat Transfer — Asian Research
(4) The similarity solutions of momentum and energy equations for an axi-symmetric laminar jet. 2004-12.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5) An Approximately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Marangoni Convection in an In-Ga-Sb System. 2004-10.Chinese Phys. Lett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