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发酵工程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教师队伍
参加人员介绍
3.教学队伍情况
3-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张嗣良 1940-11-06 教授 生物工程 课程规划、主讲(绪论、展望)
宫衡 1967-12-12 教授 生物工程 课程主讲(第二至第六章)
陈长华 1947-09-06 教授 生物工程 课程主讲(第七至第八章)
庄英萍 1962-09-06 相当于教授 生物工程 课程主讲(第九章)
李友元 1977-02-19 讲师 生物工程 实验教学(基础实验)
高淑红 1975-05-15 讲师 生物工程 实验教学(基础实验)
储炬 1963-08-23 教授 生物工程 实验教学(综合实验)
王永红 1966-12-29 副教授 生物工程 实验教学(综合实验)
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
??? 生物工程系每年承担100名学生的《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任务,4位教师参与理论教学,4位教师参与实验室教学。
教学团队共8人,由我国发酵领域的著名专家张嗣良教授领衔负责。团队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师资队伍中大于45岁2人,45岁—35岁4人,35岁以下2人,年富力强。教师队伍中非本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占总人数的50%,学源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的主讲教师均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张嗣良教授更有数十年的教学积淀,教师们对教学事业倾注高度热情,在历次教学考核与测评中均获优秀成绩,每年教学测评均在90分以上。
?
?
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 近五年来教研组活动涉及到发酵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两个具体层面:1)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本课程的地位;2)发酵工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实验的建设和课程网站的建立等内容。
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主持了教育部“21世纪初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针对国内生物工程专业迅速扩大的特点,研究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提出了专业基础课5+X,专业课3+X的模式。
5门专业基础课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机械基础
3门专业课为:发酵工程、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程处于专业核心课的地位
X可以是1或2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定。该课程体系框架既保证了专业质量,又给不同学校发展自己特色的空间,获得了78所高校的响应。
在发酵工程课程建设方面: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向生物经济发展趋势,重新思考《发酵工程》课程内含和教学目标。针对生物反应过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反应的多尺度复杂系统理论和生物过程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由此总结出《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二个重要基础,即发酵工程的工程学基础和生物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按照发酵产品的共性的流程编排教学内容,提出了“一条主线、两个基础、四个层次”的课程体系,把握了发酵工程的核心内涵,并包含了比较宽泛的内容,体现了宽基础少而精的教学思想,该课程体系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此外在产学研互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方面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毕业论文实践,以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课题,真刀真枪地做课题。所有这些措施都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关教学研究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
获得的教学成果:
1.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廿十一世纪初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陈长华(第三),2005
2. 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陈长华(第三),2004
3. 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站,陈长华(第二),2001
4. 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产学研合作本科生后期教育,陈长华(第一),2000
5.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建设优秀奖,生物工程实验室建设,宫衡(第一),2004
?
发表的教改论文:
1. 产学合作—本科后期教育新模式的探讨,化工高等教育,陈长华(第一),2000
2. 注重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制定生物工程教学计划,微生物学教学研究,陈长华(第一),2000
3. 教改、创新、成才—生工理优生班的办学实验,化工高等教育,陈长华(第二),2003
4.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化工高等教育,宫衡(第二),2003
5. 发酵工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宫衡(第一),2005
6. 传授最新科研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育研究,庄英萍(第一),2006
7. 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形状及设想,教育研究,宫衡(第一),2006
8.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育研究,宫衡(第一),2006
?
获得的表彰:
1. 上海市劳动模范,张嗣良,2003
2.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储炬,2002
3.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储炬,2003
4. 上海市育才奖,储炬,2004
5. 上海市育才奖,陈长华,2001
?
3-4师资培养
???
通过采取以下措施,青年主讲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⑴宫衡教授、储炬教授、王永红副教授在近几年中赴国外进行博士后研究和访问研究;⑵庄英萍教授、李友元讲师、高淑红讲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⑶通过课程教学研讨会(每月定期一次)等方式讨论教学要求,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⑷通过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陈长华与高淑红,宫衡与李友元),课程听讲等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5)所有教师都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水平与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近年来《发酵工程》教学团队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此外,教学团队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为本课程教育提供了重要学术基础,其中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生物医学科学发展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上海市育才奖等个人教育教学奖共计15项。

主持教师介绍
姓名: 张嗣良 职称:  教授
职务:  中心主任
教师介绍:
1.课程负责人信息
1-1基本信息
姓名: 张嗣良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0年11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教授? 电话: 021-64253658?
学位: 工学士? 职务: 中心主任? 传真: 021-64253702?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国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E-Mail: siliangz@ec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00237)?
研究方向: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计算机优化与控制及在线检测等?
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发酵工程(专业课):周学时3 , 共2届2 0 0多人;
生化工程参数检测与控制(研究生课程):周学时4,共21届700多人;
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生课程):周学时2,共10届400多人;
生化工程概论(研究生课程):周学时2,共4届200人左右
?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近5年来作为导师培养9 名博士、13 名工学硕士、? 5工程硕士取得学位,指导 18 名本科生毕业论文。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发酵工程》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负责发酵工程课程设置与基础理论研究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等全面规划(课题来源学校自选)。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方法研究的深入,提出了在《发酵工程》教学中应加强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础教育问题,应从经典的观念上升到以系统生物学和多尺度观点为基础的工程学上来,并进而对课程设置、教学和实验内容提出了安排与设想。
?
科研与教学的融合
将课程的建设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工程中心的建设衔接起来,将厚实的学科背景与学术积淀融入到课程建设中,使课程的建设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并与国际相接轨。在发酵工程领域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2003年出版了重要专著《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化学工业出版社),郭慕孙等院士给予了高度评价。2004年应邀在国际著名年刊Adv Biochem Eng/Biotech专集中撰写重要章节“A Multi-Scale Study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Optimization”。
?
在教学团队建设上的工作
围绕《发酵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团结有战斗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
相关获奖:
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4年,鉴于发酵技术成果对生物医药产品生产的重大贡献,被授予中国药学发展奖,同年又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
?
1-3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
1)?? 微生物细胞表达产品过程优化技术:国家863,2002-2005,2002AA217021,负责人
2)?? pichia酵母代谢工程研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29976013,负责人
3)?? 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平台: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002.11-2004.6,2002AA2Z345B,负责人
4)?? 生物医药产业化平台的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装备研究:上海市科委,2003-2005,034319220,负责人
5)?? 发酵优化技术在抗生素和基因工程pichia酵母中推广:上海市发展基金,2001-2003,20014319205,负责人
?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A Multi-Scale Study of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Optimization”, Adv Biochem Eng/Biotech, (Vol. 87): Biomanufacturing:97-150,2004,署名次序1,
2)??? “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署名次序1,
3)??? Multi-scale methodology:A key to deciphering systems biology,Frontiers in Bioscience, 10:961-965,2005,SCI收录,通讯作者
4)??? Correlation between key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inosine synthetic pathway and inosine production,Process Biochemistry, 40:891-894,2005,SCI收录,通讯作者
5)??? Optimization of cultural conditions for enhancing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interferon-alpha 2a by recombinant yeast,Process Biochemistry, 39:2069-2073,2004,通讯作,SCI收录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新型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关键生产工艺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排名第1
2)??? 基于过程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排名第1
3)??? 青霉素发酵过程优化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排名第1
4)??? 红霉素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排名第3
5)高比活植酸酶基因的获得及耐高温植酸酶的生产,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排名第7
?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基本信息
姓名: 宫衡?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6年12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21-64253007?
学位: 博士? 职务: 系主任? 传真: 021-64253007?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 E-Mail: gongheng@ec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59信箱(200237)?
研究方向: 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细胞工程?
2(1)-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发酵工程(专业课):周学时3 ,共4届400人;
生命科学导论(公共课):周学时2,共2 届480人;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生课程):周学时4,共2届100人。
?
实践性教学:
认识实习2届120人,毕业论文12人。
?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华东理工大学,2002-2003
生物工程中心示范实验室建设,华东理工大学,2004-2005
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2005-2006
?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化工高等教育,署名第二,2003
发酵工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署名第一,2005
发酵工程课程建设的形状及设想,教育研究,署名第一,2006
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教育研究,署名第一,2006
?
获奖:
2005年获学校实验室建设优秀奖。
?
2(1)-3学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1.1,3-丙二醇的生物合成,杨农化工,2003-2006,负责
2.静压力对重组CHO细胞蛋白分泌的影响,教育部,2003-2005, 回国人员研究基金,负责
3.酵母深加工产品的综合开发,南通香地,2003-2005,负责
4.从氮源入手提高青霉素发酵水平,鲁抗医药,2004-2005,负责
5.红霉素发酵工艺优化技术,康欣药业,2003-2005,负责
?
发表文章:
1.有机氮源对红霉素发酵影响的具体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通讯作者,2005
2.以脂肪酶活为指标快速筛选红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国抗生素杂志,通讯作者,2004
3.豆油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通讯作者,2004
4. Transduction of Static Pressure Signal to Expression of hGM-CSF mRNA in CHO cells, J. Biosci. Bioeng.,署名第一,2003, SCI收录
5. Effect of static pressure on hGM-CSF production by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 J. Biosci. Bioeng., 署名第一,2002. SCI
?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基本信息
姓名: 陈长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47年9月?
最终学历: 大学? 职称: ? 电话: 021-64252324?
学位: 工学士? 职务: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传真: 021-64253007?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 E-Mail: cch0911@ec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华东理工大学259信箱(200237)?
研究方向: 微生物代谢调控和发酵工艺放大?
2(2)-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发酵工程(专业课):周学时3,共5届480人;
生命科学导论(公共课):周学时2,共3届480人。
?
实验性教学:
发酵工程实验学生数200人,毕业论文18人。
?
教改项目:
1.产学合作……本科后期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校,2000-2004(主持人)
2.生工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校,1998-2002(主持人)
3.21世纪初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 2001-2004, 项目编号 1282B04022,(主要完成人)
?
教学论文:
1. 发酵工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05.2
2.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 2003.4
3. 教改·创新·成才——生工学院优秀生班的办学实践,化工高等教育 2003.4
?
教学获奖:
1. 21世纪初生物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2. “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站”……大学本科教育后期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设计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
3. 2001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
2(2)-3学术研究
科研项目:
1. 红霉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2004(主持人)
2. 红霉素高产菌种培育与应用,河南省第三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编号05230511300,2005-2006(主持人)
3. 欧典螺旋霉素生物合成中组分分析与优化,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2003(主持人)
4. 螺旋霉素生物合成中的酶学研究,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2001(主持人)
?
学术论文:
1. 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的调控研究,三峡大学学报,2005,27(6)
2.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解析和降低螺旋霉素发酵杂质,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
3. 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腺苷发酵培养基,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31(3)
4. 腺苷发酵液中有机酸的代谢规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30(2)
5. 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对螺旋霉素合成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27(3)
?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应用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激活剂提高螺旋霉素产量螺旋霉素,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 指导的研究生李友元的论文“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代谢与调控”获2004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导师)
?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基本信息
姓名: 庄英萍?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年8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 电话: 021-64253658?
学位: 硕士? 职务: 副院长? 传真: 021-64253702?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学院,国家生化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E-Mail: ypzhuang@ecus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329信箱(200237)?
研究方向: 发酵工程、代谢工程?
2(3)-2教学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发酵工程(专业课):周学时3,两届共200人;
生化过程的参数检测与控制(研究生课程):周学时2,5届共300人。
?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传授最新科研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华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一期,署名第1。
?
2(3)-3学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1. 梅岭霉素发酵工艺研究,国家“十五”攻关,01-03年,2001BA708B07-05,项目负责人
2. 微生物细胞表达产品过程优化技术,国家“863”项目,01-05年,2002AA217021,主要参加者
3. 生物技术制药规模化制备技术平台,国家“863”项目,01-05年,2002AA2Z345B,主要参加者
4、生物医药产业化平台的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及装备研究,上海市科委,03-05年,034319220主要参加者
5. 组学技术及实时代谢流技术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上海市科委,05DZ19326, 05-07年,项目负责人
?
发表的论文:
1、Medium optimization for meilingmycin production by Streptomyces nanchangensi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署名第一 ,SCI
2、Multi-scale methodology: A key to deciphering systems biology. Froniers in Bioscience. 2005, 署名第三
3、梅岭霉素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和优化:抗生素杂志,2004,署名第一
4、红霉素发酵过程前期参数相关分析及调控。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署名第一
5、Enhancement of inosin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through suppression of carbon overflow by sodium citrate,Biotechnology Letters, 27(10),署名第三,SCI
?
获奖
1、 基于多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及其反应器装置研究,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2、 基于参数相关的发酵过程生物反应器优化与放大技术,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3、 新型食品添加剂鸟苷生产优化与发酵过程多尺度研究,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4、 高比活植酸酶基因的获得及耐高温植酸酶的生产,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八
5、 新型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关键生产工艺,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