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 》 课程是“汽车工艺及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也是一门主要的实践课。 该课程以《汽车构造》、《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电器设备》、《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新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是本专业整体教学过程的综合体现。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汽车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总结,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部位;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对汽车各系统的重要部位进行检测和调整,具备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诊断、检测与排除的能力。 教学内容 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课程总学时为 9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64 学时,实践教学 32 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为 2 : 1 。 本课程以汽车的总体结构为主线,讲述汽车发动机(包括传统化油器式和电控喷射式)、底盘(包括传统结构总成和自动变速器及 ABS 系统)、电器(包括启动系、充电系、灯系、电子巡航系统、中央门锁与防盗系统、辅助电器等)、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及汽车排放、噪声和汽车的综合检测。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安排了包括先进电子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在内的 16 个技能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利用 课程组自己开发的 “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多媒体课件 ” 进行授课,注重理论分析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实践教学则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以组为单位单兵训练的方法,在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顺序安排上,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二者互相促进,同步提高,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内容的确定以 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导向, 不断修订教学大纲,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同时将学科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做到与时俱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