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武术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武术 一级学科:  01 哲学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蔡仲林 学校名称:  湖北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中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5
主页地址: http://jwc.hubu.edu.cn/jpkc/ws/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9259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受到了当今大学生的广泛青睐。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前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两个重要文件中,都将武术课程列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长期以来,在湖北大学和体育学院历任领导的积极关心和武术课程专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武术课程由原来单一的体育系课程已发展成为涵盖体育学院三个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项目,且该课程现已在湖北省的体育院、系兄弟单位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成为湖北大学精品课程成为重点建设并积极向外推广、交流的品牌课程。

一、武术课程目标及指导思想

  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练习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课程的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掌握基本的防身自卫知识和技能;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运用武术类运动方法进行强身健身指导的体育教育人才。

具体目标:
  (一) 掌握武术类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技法,防身健身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二)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掌握武术类运动的教学规律,具有指导武术类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 
  (四)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的传统与特点,熟悉武术类运动的多功能教育价值,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传授武术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武术特长,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的传统与特点,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二、武术课程主要任务及教学基本要求

主要任务:
  武术课程主要任务的实现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以及教与学的互动中来完成的。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和特有的礼仪方式,将会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与智慧的升华,达到育人的目的;其蕴涵的丰厚文化底蕴,将会成为学生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武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其防身自卫能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具体任务: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武术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法。较熟练地掌握大纲所规定武术内容。
  (二)通过武术教学及其教法作业,使学生具有指导武术类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并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一)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应明确武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结合武术类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期武德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要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拼搏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强调武术类运动的礼仪规范,把教书育人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三)教学中要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要保证重点,突出师范特点。教学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基本动作技术的教学,并加强课外辅导,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武术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方法。
  (四)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要保证重点,突出师范专业的教学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勤学苦练的自觉性。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展开经常性的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五)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性教育,并做好防范与保护措施。要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应通过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武术课程建设情况

(一)武术课程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精品课程则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武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的理念是:在武术课程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以继承和发展为主线,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淡化武术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武术的多价值功能,将武术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办出武术课程的特色,培养高质量,符合各专业特点并具有武术特长的专门人才;将武术课程建设成一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民族体育特点,符合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前沿性和体育教育基本规律、原则,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在全国具有辐射性、示范性的精品课程

(二)课程内容建设的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由于武术是民族传统性体育项目,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武术课程建设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打破单纯套路教学的模式,针对目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吸收当前国内外武术科研与教学成果,吸收相关学科新知识来丰富、发展、完善武术课程内容体系。
  2 .科学性原则: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深度,并随时补充武术运动发展及教学的新知识,同时要反映当代武术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的发展。
  3 .前沿性、先进性原则: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应符合当前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改革目标,应体现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与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保持一致,在内容选择上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要保证重点,突出师范特点,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三)课程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选编内容要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文化内涵,要重视武术类运动的教育性和健身的科学性。
  2.选编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攻防技击特点,反映武术类运动的规律和新进展;同时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选编内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挥地方教学内容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传统;同时为了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四)武术普修课程内容体系
  目前,武术课程覆盖于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所有体育类学生,授课在大平台期间(进校的头两年)完成。武术类课程总学时为 54 学时,其中理论部分占 20 %左右,技术部分占 80 %左右。基本教学内容如下:
   1.理论部分知识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文化与武德教育、自卫防身基 本理论与方法、动作术语与图解知识、太极拳健身原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介绍、武术类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内容。
   2.技术部分在武术类运动项目中选用。如武术类运动的踢、打、摔、拿等基本技术动作,徒手单练组合或套路,器械单练组合或套路,徒手对练组合或套路,太极拳、各类地方拳种、散打、防身术、跆拳道等内容。
  技术部分内容: 
  
(1)徒手练习
   ① 拳、掌、勾三种手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四种步型,冲拳、贯拳、勾拳、推掌四种手法,蹬腿、弹腿、踹腿、鞭腿、勾踢腿五种腿法和摔、拿等动作技法以及相关武术类运动的练习方法。
   ② 太极拳动作技法及单人练习动作组合或简化套路。
   (2)器械练习
   ① 短器械选用刀术或者剑术的动作技法与组合。其中如选用刀术至少应包括劈刀、扎刀、缠头刀和裹脑刀动作技法;如选用剑术至少应包括劈剑、刺剑、点剑、撩剑以及剑腕花等动作。
   ② 长器械选用棍术或者枪术的动作技法与组合。其中如果选用棍术至少应包括劈棍、戳棍、抡棍以及舞花棍等动作技法;如选用枪术至少应包括拦枪、拿枪、扎枪以及把法等动作技法。
   3.基本能力培养
   (1)解析动作攻防含义和准确完成动作示范的能力。
   (2)识图自学和自练的能力。
   (3)欣赏武术类运动比赛和表演的能力。
   (4)观察分析与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
   (5)运用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武术教学的能力。
   (6)创编武术类动作组合的能力。
  4.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武术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关系
   (2)武术课程中教学与自学自练的关系
   (3)武术重点技术动作与一般技术的关系
   (4)武术基本功与武术技术的关系
   (5)武术套路技术与攻防实用技术的关系
   (6)武术徒手技术与器械技术的关系
   (7)技术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四、武术课程教学条件及支撑

(一)武术课程教材建设情况
  武术方面的教材,可谓种类繁多。为了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免劣质教材流入课堂,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材的使用一直按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湖北省教委高教处的要求,选定的是国家统编的、获奖的武术教材,并配备了相应的参考书,从而保证了武术课程教学用书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针对性。在武术教材的建设方面,我院也是遵照和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设规划思路,结合我院武术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目前,由蔡仲林教授牵头主编的武术方面的教材已有多部,2002年,其主编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材《武术》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年,对于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来说,是一个课程教学改革年。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教育部组织全国十三所高等学校起草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9号文件)。而《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这一部分,是由我校武术精品课程负责人蔡仲林教授负责牵头组织完成的,且该成果现已署名牵头单位为湖北大学,并由教育部发文给各省教育厅、委和部属各高等学校于2005年开始执行(省教育厅2004年5号文件)。这对湖北大学武术精品课程建设而言,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同年,蔡仲林教授承担了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并组织全国十三所高等院校进行了编写。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他牵头组织召开了2次会议。第一次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其主要任务是讨论课程纲要、领会教材修改编写的精神、分配教材的编写任务;第二次会议在山西师范大学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初稿、提出修改意见。目前,这项工作已近尾声,统稿送审工作已完成,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公开出版发行。预计该教材将成为2005年全国各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秋季教学用书。由蔡仲林教授牵头主编的武术教材,在国内体育院校和体育教育专业领域中,都是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二)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情况
  良好的武术教学场馆、器材、设施及优质的武术教材是上好武术课的必备条件。在教育部颁发的武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针对这些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多年以来,我院武术课程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在教学场地、基本设施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保证了武术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及优质高效。目前,我院武术器材齐全,备有专门的器材管理室,拥有室内综合馆 2 座,能保证在阴雨天气时武术课程教学的正常进行。另外,还有室外标准武术训练场地 4 片。随着湖北大学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的加快, 2003年,学校投资 5 千多万元兴建了 1 座在全国高校都处于领先水平的综合体育馆。该馆修起后,内设专门的武术场馆 1 个,以供教学训练之用。新的武术馆室内教学场地面积 880 ㎡,并配备有沙包、保护垫、地毯、平面镜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对于提升我院武术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我校投资 1.3 亿新建的图书馆以及我院图书资料室藏有大量的专项资料及武术教学、训练的音像资料,可供教师、学生查找资料、学习、研读、完成作业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网络教学环境
  以湖北大学校园网络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大楼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和学校计算机房对学生开发,所有学生宿舍和教室都有校园网络接点。同时,我院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对教师、学生开放,可满足和保证教师网络教学、学生课外学习之用。

五、武术课程教学情况

(一)教学观念的变革
  教学观念是教学过程中行动的指南。过时的、陈腐的教学观是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变革、社会的飞速发展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武术套路竞技教学观,树立了“淡化武术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武术的多价值功能,将武术的育人功能融入课堂,办出武术课程的特色”的新型武术教学观,在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武术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的摸索与改革并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及团队的作用,将前沿的、先进的武术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
  武术是一个传统性的体育项目,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其传统的成分往往居多,形成了“教师口传心授,学生全凭悟性”的陈规教学方式。为了打破旧的方式,武术课程专任教师多年前就开始积极谋求创新并进行了武术教学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如:1997年,在 蔡仲林 教授的带领下,我院就进行了一个中学武术教材教法改革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结果获湖北省政府“叁等奖”、湖北大学教改成果“壹等奖”,且该成果在湖北省广为推广。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继承了前人好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上,又摸索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如:在学练马步这一简单的武术动作时,按传统的教法就是一蹲马步上十分钟。这种教法不仅学生容易疲劳,而且长此以往,学生的武术兴趣荡然无存。而老师们经过摸索和实践,现在大多采用的教法和手段是——活桩练习法。实践证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练武术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目前,我院武术学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先进而系统的教学方法。几名教师在武术课堂的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灵活的运用各种教法,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运用各种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教学
  传统的武术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枯燥,手段、方法也比较单一,无法适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与需要。我们在继承前人好的东西的基础上,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好的教学方法融入了武术课堂。武术课程在技术教学及实践过程中,以传授、答疑解惑、学生实践为主、学生课外研习、自练为辅。教学中,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学、师生双边互动,突出武术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堂进行研讨,进行实践、研究型教学。另外,专业任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研讨、交流,同时,充分利用湖北的教育优势到兄弟单位交流、取经,并将学习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中,诸如此类的做法,不仅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精加工和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也便于教师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察。在武术课的理论教学中,本课程经过蔡仲林教授及武术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将所有的理论课教学内容开发研制成了高水平、高质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课件。另外,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武术课程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安排了部分教师正积极的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为逐步实行双语教学创造条件。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优化了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运用社会活动、体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武术应用性实践能力
  武术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倾向于武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学习。而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却离不开社会活动及体育课外活动。在校外,我院武术课程充分利用高校武术比赛、对外武术表演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武术实践能力;在校内,利用课外活动和业余时间,充分发挥武术协会组织的功用,让学生组织、参与各种武术活动、竞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检验自己的所学、所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而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多年以来,用人单位给我院的毕业生在武术方面的工作开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院的武术代表队在湖北省每年举行的高校武术比赛中也多次取得好成绩。在我校、院、系举行的各种教学活动评比中,同行及学生都给予了几名武术教师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在学校每年举行的教学质量考核中,几名武术教师在体育学院也是名列前茅,在2002年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评比活动中, 蔡仲林 教授被评为教学质量“特优”教师;在2004年我校教务处举行的最受欢迎的教师评比中,体育学院共有19名教师入围,而武术专业任课教师及公共体育武术任课教师中就有5人榜上有名。学生的评价、同行的肯定,就是几名武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佐证。近几年,为了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更为客观、真实,我们对武术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尝试。这种评价方式分为四个部分,即:教师对学生武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整个武术课程的评价;学校、院、系对武术任课教师、武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我们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及学生的能力。以上这种评价方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更科学、都具有更强的约束力,而且对武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武术课程教学质量保证。(详情见申报表格附页

六、特色内容

  我院的武术课程建设一直围绕着改革与发展的主线而进行,时刻处在高等院校体育系武术课程改革的前列,体现出创新性、前沿先进性、育人性等特色。

(一)创新性特色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手段上以及人才培养上,率先打破了过去以竞技套路为主的模式,树立了新型的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课程教学注重传授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武术特长,理解武术类运动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使其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并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自练、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二)前沿先进性与示范性特色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课程建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并始终处在全国高等院校体育系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前列。课程负责人 蔡仲林 教授现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武术类课程主要负责人,他长期处在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师范专业武术课程建设的领导地位,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统领着课程指导思想及教材的发展。目前,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教材,就是由其牵头组织完成的。另外,我院武术课程体系、教材等,在湖北省、全国高等院校中都有一定影响,具有较强的辐射性、示范性。

(三)注重发挥武术育人的特色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课程特别重视学生“武德”、“武礼”的培养,并注重发挥武术独特的育人功能,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在现今的武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武德”、“武礼”的教育融入课堂,形成了有别于其它体育课程的独特风景。

七、武术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武术,是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的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武术课的特点,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狠抓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武术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发展,是武术课程建设所必须深思的问题。根据武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新的武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制定了以下武术课程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武术课程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认真学习新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武术课程改革。拓展武术课程渠道,规范教学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各专任教师的特长,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改善课程的基本设施、基本条件,建立和健全本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武术课程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健身功能,办出课程特色,培养高质量,符合各专业特点并具有武术特长的专门人才,并力争使武术课程发展成为以制度作保障,教学与科研并举、服务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生的国家级示范性品牌课程。

(二)建设任务与目标
  1.加大武术课程的建设力度,走在改革的前列,力争使武术普修课程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成为全国体育院、系师范专业的精品示范性课程。
  2.拓展武术课程渠道,扩大武术影响。在现有开设的武术课程基础之上,争取开设武术课程的跨系选修,跨校选修,留学生选修。同时,充分利用武术的课堂教学、武术协会各项活动的开展,扩大武术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使武术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3.建立和完善武术课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提高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全面引入课堂。
  4.加强武术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先进的武术课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制定完善的武术器材购买计划,并配合学校基建处搞好武术馆的配套建设方案,使之成为集教学、训练、比赛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武术馆。
  5.做好武术精品教材的筛选、建设、规范,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三年内主编出版 1-2 本在全国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武术教材,并主办1-2次全国性武术教材与教法研讨培训班,扩大课程示范效应。
  6.充分发挥武术课程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学术联系,积极组织申报全国或省内的武术教研项目,争取有1-2项教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7.加速高校武术协会组织的完善,充分发挥大学生武术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武术在校园中的影响,全面促进校园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课程建设措施
  1.密切关注全国武术课程教研、改革的动态,加大武术课程改革及武术课程建设的力度,适时地调整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保质保量地完成武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2.加强武术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和教师业务档案,制定和完善武术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院、系领导、课程负责人加强对武术任课教师的质量考核;并在学生中设立学生信息员,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及时通报武术教学、科研动态,鼓励和扶持武术课程专任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武术教研项目,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竞争向上的态势。
  4.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将武德、武礼融于武术课堂教学。同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和发挥武术协会的功能,不断吸纳会员,扩大协会规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武术工作实践与实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武术实践能力。
  5.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武术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研经验交流,通过组织看课、听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来促进整个武术教研活的开展。
  6.做好武术精品课程相关教材的筛选及网页资源的建设。同时,以蔡仲林教授为核心,积极参与和配合新的武术教材的编写,争取三年内出版 1-2 本高水平的武术教材。

(四)工作步骤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的实现,需层层推进,逐步完善。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配合并给予一定的物力、财力支撑。
  武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从 2005.3 —— 2005.7 期间,在现有的武术课程发展基础之上,整合优势资源,突出该课程的优势及特色;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指导纲要,领会其精神,完成武术普修课程新大纲、计划、教案的修订工作;根据课程申报要求,进一步完善网页,制作上网课件,完成申报材料的准备。
  2.从 2005.8 —— 2005.9 期间,做好精品课程申报的相关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武术精品课程,通过评估,争取国家级武术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评估。
  3.从 2005.10 —— 2006.10 期间,组织武术课程新教材、新大纲、新计划在教学中的使用,并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完善网上课程资源,拓展课程体系内容;围绕课程建设,完善武术相关课程的教学文件;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性的武术教学研讨会、论文报告会,了解前沿的武术科研和教研教改动态;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力争双语教学全面进入课堂。
  4.从 2005.10 —— 2007.10 期间,巩固完善国家级武术精品课程建设;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的教研教改课题;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以 蔡仲林 教授为核心,组织编写出版1—2本高水平的武术教材;计划举办 1-2 次全国性的体育院、系师范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武术专业青年教师。完善网上课程资源,增加武术课程参考资料、专家在线指导等内容。

八、武术课程教学评价

?
? ?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