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货币银行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一级学科:  02 经济学
二级学科: 0201 经济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孟钊兰 学校名称:  兰州商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中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5
主页地址: http://www.lzcc.edu.cn/Lessons/huobiyinhang/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282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货币银行学》课程自1983年开设,主要针对金融专业学生,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财政与信贷》课程。与国内其他高校相同,将《货币银行学》划分为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两门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原理)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两门课程,各 51学时;1986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打破将货币银行学划分为社会主义部分和资本主义部分的定式,国内相关高校率先编写出了统一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从当代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出发,在总结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承袭优秀教学成果,大胆创新。随着金融在经济中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货币银行学》成为全校各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此期间我们选择了《货币银行学原理》(尤玮娟、郑道平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教材,72学时,4学分。由于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教材体系不够完整,内容也不够全面。90 年代以后,其他非金融专业开设《货币银行学》或《金融概论》,51 学时,3学分。1990年,按照国务院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组织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专业教材的建设,供金融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更大范围的修订成为必然,由于自身没有编写能力,于是重点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其主导思想包括:一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尽力排除计划经济体制在教材中留下的痕迹;二是根据当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以及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三是考虑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以及我国加入WTO所需的经济条件,重新考虑“国际金融”一章的安排及其在全书中的地位;四是进一步贯彻简明扼要的原则,尽量减少对于不必要的历史争论问题的分析与描述,剔除了以往的关于“信贷平衡”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更加吻合。1996年后统一使用教育部核心教材《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并有了统一教学大纲。这一时期货币银行学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成熟,授课内容逐步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与先进性,注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环节多元化,教学效果逐步提高。
本学科点《货币银行学》课程1996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课程,并结合我校97年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开始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主要措施有:①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方案;②加强教材建设,形成了不同学历层次的系列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③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④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性、启发式教学法。此项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000年,教研室组织了对《货币银行学》教材的重新编写,2000年8月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次重新编写对体系与内容都做了很大调整。从指导思想上看,该教材从原来以货币为核心问题变为以金融为核心问题,涵盖内容更广,适应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对传统以银行等间接金融方式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巨大影响。该教材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内容;强化了有关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内容;原“通货膨胀”一章扩展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增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为最后一章,使教材体系更加完整。被省教育厅指定为专生本考试指定用书。2004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高等金融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我院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我们又进一步加大该课程的建设力度,明确提出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本课程的建设日臻完善,在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