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06 地质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张勃 学校名称:  西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中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4
主页地址: http://www.nwnu.edu.cn/jpkc/jpkc1/2004/zrdl/index.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125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学课程历来都是高等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也是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必考专业基础课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及地理系的历届领导对该门课的建设非常重视。由于学院和系领导的重视以及任课教师的努力,这门课已经成为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规划专业、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最受教师和学生重视,是教学质量最稳定和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

1997年以前,自然地理学课程只有在综合性大学开设,西北师范大学同其它师范性院校一样,没有专门开始自然地理学课程,而是把六大自然地理要素单独开设,如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水文学等,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共开设四个学期,总教学课时数约700学时左右,这六大门类课程是地理学专业最重要、课时最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定、课时的分配、任课教师的选派、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考试等,都有完整规范的规章和要求,这些课程历来都实行一课两人制,是地理学专业的考试科目。经过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了重视自然地理各分之学科教学的良好风气。历届任课教师都有很强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从备课到教学都一丝不苟,既注重课堂讲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中特别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野外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都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同时各科老师还根据学科具体特点编写了部分实习指导用书,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作风对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起到了示范和熏陶的作用。老一辈教师为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教学榜样,在他们的带领、示范和熏陶下,自然地理学课的教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

在这个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和自然地理图集,如1980年代初期荣书之教授和齐有科教授合著的《地质学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自然地理组集体编写的《地质学实习指导书》、《地质实习图集》和《地貌学野外实习手册》(油印稿);缪维予教授编写的《地球概论》教材;王宗元教授编写的《普通水文学实习指导书》(油印稿);苏贺昌副教授等编写的《土壤地理实习指导书》(油印稿)等。以上资料在补充和完善各门课程教材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本科教学计划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为适应学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地理学专业教学大纲经过2001年和2003年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了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优化了自然地理专业课程设置和编排,新兴专业课程比重逐渐增大,传统学科的课程逐渐压缩课时比重,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由原来的7门调整为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地貌学四门专业核心课和水文学与水资源、地质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四门专业必修课,总课时数由原来的700余学时缩减为450学时,减少了36%。其中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气象气候学和地貌学四门专业核心课为234学时,四门自然地理专业必修课为216学时。

总课时的大幅度减少给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教学带来较大的压力,学生自然地理基础的质量曾一度出现下滑的趋势,学生不能够适应中学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为遏制这种趋势,迫使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要彻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从自然地理学课程在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出发,重视自然地理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特殊功能,从自然地理课程本身的理论系统,对后继课程的影响以及学生报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本着厚基础、前瞻性、科学性以及合理删减和适当浓缩的原则调整了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基本内容,指定主要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从多种参考书中选材;认真对待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每节课的讲授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思路,在设计的主题和思路统领下,精心选取和组织教材,讲究教学的技巧和艺术,表达不仅要准确清楚、语言还要力求生动,讲究板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学院从教学经费中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老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学实习、实践环节,自然地理学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一周野外实习,并作为必修课计1学分;气象气候学、地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地理学课程均有室内实验课,课堂教学结束后每门课均由任课教师安排1~2次短途野外实习。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从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建设规划专业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

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形成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自然地理环境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容包括地球、地壳、大气、海洋、陆地水、地貌、土壤、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等。内容体系力求全面阐述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和特点,注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以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做全面的介绍,通过从部门自然地理到综合自然地理的讲述,使学生对整个自然地理学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采用历史上形成的这一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之下,拓宽选材范围 ,从国内外多种教材和文献中选材,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等教学研究工作培养自然地理学基本素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本课程已开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参考多种外文原版自然地理学教材,尝试运用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组织任课教师设计系统的教学课件, 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纳入教学计划中,目前已经制作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地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还必须掌握室内和野外调查、观察、观测、采样、分析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功训练,要求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到实验室或大自然中去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实地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形成、特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获得对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以期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鉴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复杂性,自然地理教学实践包括室内和野外两部分,实验实习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有调查、观察、观测、测量,也有采样、分析、鉴定以及地理图件的分析判读等。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其综合体。每个实验实习原则上包括目的与要求、主要内容、仪器用品、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作业与思考等几个部分。

我们把实践性教学和课堂教学同等看待,有专门的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指导书,配备野外工作能力强的老师担任野外实习指导教师,二年级的期末安排一周的自然地理实验实习,一些室内实验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掌握、消化、理解课堂内容有极大的益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从开始开设就一直使用教育部推荐的教材,教材编写者都是全国自然地理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材整体水平高。曾经使用过和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有:潘树荣主编的《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面向21世纪教材—《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了刘南威主编的《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马建华等编著的《现代自然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实习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自然地理实验与实习》(杨士弘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该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紧扣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每个实验实习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另外,根据我们地处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的有利地理条件,我们自己收集了有关黄土地貌、兰州黄河河流阶地、黄土第四纪、第四纪冰川等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实习资料,供学生实习时参考使用。通过实践,本实验实习教材和辅助实习资料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资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实践主要在兰州地区及其周围地区开展,主要实习内容有陇中盆地黄土地貌、兰州黄河河流阶地、青藏高原和祁连山冰川地貌、冻土地貌、河西走廊和宁夏平原风沙地貌、青藏高原第四纪地质、祁连山和马衔山山地植被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兰州地区地质构造等。室内实验在地理与环境学院资源环境实验中心的各实验室完成,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验室、土壤实验室、气象气候学实验室、植物标本室、环境学实验室、地质学实验和岩矿标本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自然地理学室内实验实习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教学经费投入的增加,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改善给自然地理学课程加强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比较理想的实验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目前有两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计算机教室,本课程已经利用这些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和主干课,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为对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组成、性质、特点、形成发展规律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讲述,目的使学生对整个自然地理学有个全面完整的了解。课堂教学中涉及较多的基本原理与机理分析论述,因此教学方法采用较多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近年来,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我们对改革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大胆尝试,主要改革集中在如何处理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改变,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学科前沿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但课时大幅度压缩后出现的突出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革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于一门传统经典的地理学科,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出现了一大批理论和应用成果,因此,近年来,我们改革教学方法的主要工作是广泛吸收学科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梳理教材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授为主、课堂讨论、学生资料文献查阅、专题演讲、室内实验与短途野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广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完成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自然地理学课程在不仅是地理学专业学生最为重视的一门课,也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重视的专业课,是对各个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影响较大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多年来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稳定,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的评价很高。在每年一度学生评教的测评中,自然地理学课程老师的教学效果大都评分在85分以上,学生不仅把这门课作为学习知识的课堂,而且把这门课作为将来在中学讲授地理课的知识储备,不少学生把老师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看作他们模仿和追求的教学形象。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形象对树立学生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形象和学习基本的地理教学方法起到了师范作用。

我们自然地理组承担的新疆民族班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刘普幸教授针对民族生文化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补充了相应的基础知识,使民族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能与普通班学生基本保持一致。2004届的民族班学生对刘普幸教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和张勃教授的世界自然地理课程教学给予高度评价,这届学生2004年报考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报考的就是自然地理专业的研究生。

张勃教授2002年给2001级地理本科班讲授的自然地理学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尝试双语教学,插入了大量的自然地理类型图、成因图和自然地理景观图片,图文并茂,受到学生的一直好评,许多学生纷纷拷贝电子教案,以便课后复习巩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