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级学科:  13 两课类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李 超 学校名称:  绵阳师范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mnu.cn/dt/che.asp?cid=68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7508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本院长期开设的一门普修公共课。
2003年合并升本之前,原绵阳师专、绵阳教育学院、绵阳师范学校均开设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中,原绵阳师专自1986年以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作为教学重点课程较早进行了改革探索;1994年6月1日,省教委又将该课确立为“两课”改革的省级重点课程。自1998年以后,根据中央精神,将该课程分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每周3-4学时。
2003年三校合并后,我院公共课全部采用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2005年又采用教育部社政司统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每周3学时,总学时50学时。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以教育部的统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蓝本,取其它教材的精华,分五大部分,十六个专题授课:
第一部分:导论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意识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第四讲: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第五讲: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六讲: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七讲:认识的本质及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八讲: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第九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十讲: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第十一讲: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十二讲: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
第十三讲:社会意识与政治文明
第十四讲:社会发展规律与动力
第十五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十六讲: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其对应的课时分别为:第一部分:导论6课时;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意识观9课时;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12课时;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2课时;第五部分:唯物史观12课时;机动3课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重点可分为知识体系的重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因此本课程有以下重点: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否定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意识与政治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系统思维与网络思维;否定之否定的复杂性;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
解决方法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多用案例分析讲清概念和原理。
?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哲学回归生活、指导生活。使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观察认识现实的世界、现实的中国、现实的社会、现实的自我。通过每期社会实践调查、参观以及校内第二课堂活动来领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精神实质,使学生:学到——知到——悟到——做到,进头脑,变行动。
让学生参与由李超教授主持的学院文化研究基地“人学研究中心”的调研课题,政治法律系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村镇干部执政能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
实践性教学作业:暑期统一布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篇,学院统一布置、有要求、有检查、评比、表彰奖励。第二课堂实践性作业: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学期内要完成“五个一”:读一篇马列毛的原著;读一本马恩传记;用某一哲学原理分析自身生活的一个问题;做一件有义举的事;参加一次集体性公益活动。
通过实践性教学,把哲学原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运用唯物的、辩证的哲学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找到最佳结合点。
?
?
?
?
?
?
?
?
?
?
?
?
?
?
?
?
4-2-1 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
为了贯彻落实学院“三座立交桥”的办学新理念、新模式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思维水平,为他们终身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2-2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践教学活动应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包括:课堂讨论、课常辩论、课堂答疑,课外实践性教学包括:专家学术讲座、学期内“五个一”实施,署期社会调查、参观,大学三下乡、两课论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讲授时数为50课时,课堂实践教学时数大约为20个学时左右。
4-2-3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每位教师应在开课前把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形式、进行的时间列入教学计划,并按要求及时上报院教务处教学实践科以及马列德育教学部和教研室。
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由教研室配合学工部安排内容,以文件的形式下达, 各任课教师开学后检查评比。
4-2-4 考核内容与方法
实践性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考核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平时成绩的重要内容。
实践教学约占该课程的30%至40%。
4-2-5 创新与特点
内容和方法创新:主要表现在能够随时将党的最新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纳入教学内容,采取讨论、辩论和对话等方法,向学生贯正确的观点和辩证思维方法。
特别是在讲到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即与科学发展观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提出问题讨论和辩论,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辩证思维方法。
例如,分别提出了以下社会“热点”问题结相关哲学原理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事实求是的观点分析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虚假数字、虚假政绩等弄虚作假现象;系统的全面性与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系统的结构性与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是什么关系?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为什么现实中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现实社会治安状况反而恶化了?“一国两制”能不能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没有时间表?如何看待当今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为什么我国要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为什么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剥削现象?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会不会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有人说“现在是共产党领导下走资本主义道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较强的针对性;师生的双向沟通性;课堂教学的活泼生动性;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配合能力;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并把四川省教育厅组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其它省组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为教师参考书使用。
扩充性资料: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有三类:一是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查看原著,寻找理论根据和来源;二是教师编写的《哲学习题》;三是向学生介绍名牌大学“两课”教学网站,浏览名师的著作、文章。
配套教材的教学效果
查看原著寻找理论根据和来源,使大学生了解《马哲》创始人在创立科学理论时的艰辛和勇气,培养大学生理论创新品质和利用原著进行理论研究的作风,《哲学习题》的使用在促使学生掌握《马哲》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有明显的巩固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增强,利用网络条件,扩展学生视野。
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学院有良好的第二课堂活动环境:我院已经建设了文科研究基地“人学研究中心”,聘请人学研究专家,知名哲学家,七人为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以及参与教师的人学研究课题;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大学生学习哲学提供雄厚的文史资料;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学术厅,为大学生学习哲学提供辩论场所,有每学期开展的大学生演讲竞赛、风采赛、辩论赛和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为大学生学习哲学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有较好的校园互联网络硬件环境,有初具网络教学资源规模的网管中心,其有关资料信息已在网上运行,能查看和下载有关哲学教学资料和信息。

?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本课程教学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旨在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的教学方法。主讲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启发式教学法,二是讨论式教学方法,三是辩论式教学法,四是通俗化教学法,五是案例教学法,六是对话交流法。
本课程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主讲教师自制课件,运用幻灯片、投影片、激光视盘、有关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声像教学。改变传统哲学课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辟网络阵地,开展网上师生对话、交流、讨论、聊天、扩大与学生沟通渠道,主讲教师通过互联网解决不少学生提出的现实问题。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
在省教委(厅)的关怀和重视下,哲学课曾经作为省、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全体哲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哲学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受到历届广大学生的欢迎。
有的学生说:“听哲学课是一种享受”。有的学生听哲学课及其相关学术讲座而使思想受到很大震动。例如:美术系2001级1班学生杨波,经济系学生蒋小兰,物理系学生柳文、赵浩霖,计科系学生梁丽春、李晗等十几人听了李超教授配合哲学教学举办的学术讲座《先进文化与四川休闲文化》后,“受到教育和震动”,纷纷复印李教授的文章,并运用文章的观点去说服沉迷于麻将桌上的亲友。杨波同学还写了十分感人的心得体会(见附件旁证材料)。三台县中小学教师听了李教授在哲学课中讲授的先进文化观点后,动员学生给家长写信:“从麻将桌上解放出来吧!”(见附件旁证材料)。数学系2000级毕业生,在临毕业前夕,专门为主讲哲学公共课的教师制作了网页,并请主讲教师题词,以作永久留念。(均有旁证材料)
校内督导组蒋志教授,勾永才、吴纯祉副教授在多次听了哲学主讲教师的课后,这样评价:哲学专题课教学很有特色,针对性强,不仅联系社会实际,而且注意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课堂活跃,学生愿意学,效果明显;理科的学生能这样重视学习哲学,说明老师教得活,教得到位,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可以作为全院的“示范课”。(均有旁证材料)
学生的总体评价:学生给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主讲老师的评价分数一般都在90分以上,尤其是学生给青年教师李怀珍老师的分数高达95分,并且有两次A级评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