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竞赛化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竞赛化学 一级学科:  07 理学
二级学科: 0703 化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李 树 伟 学校名称:  四川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sicnu.edu.cn/show/sbcl.aspx?CurCourseID=38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014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竞赛化学课程针对即将走向中学化学教学岗位的本科学生在第8学期开设,教学大纲以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为主要依据,参照“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文件”的具体要求。课程内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遵循国内外竞赛考试的规律,讲授了竞赛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竞赛培训的历史沿革、竞赛培训的方法以及竞赛培训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本科毕业生有能力很快到中学从事这项工作,为中学输送合格的专门教学人才。
【创立】1987年我国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随后竞赛选拔培训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四川师大作为省级竞赛的组织单位在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的领导下,承办了这项重要的工作。从1988年开始,在陈学樵教授的领导下,原化学系编撰了第一部竞赛辅导教材,开始承接一年一度的全省高中学生竞赛培训和选拔工作,为本课程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九十年代中期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每年暑假在校内开办全省中学生化学夏令营,并且举办了两期全省中学教师竞赛化学培训班。到九十年代末期竞赛辅导工作受到全国中学界越来越高的重视,用人单位聘用学生也加入了是否有能力从事竞赛培训工作的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年原四川师大化学系首次开设了本门课程,课程名称为“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讲座”,为化学专业的任选课, 2000年该门课程在文理学院开设,受到本科生的广泛欢迎。
【发展】九十年代末期,国内和国际化学竞赛积累了十年的经验,竞赛工作的开展对中学化学教育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大学化学教育改革也起到了极好的促进功能。随着竞赛的发展,一些从未尝试过得教学手段被引入大学化学教学领域。竞赛的组织工作更加健全,竞赛工作为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鉴于这样的形式。2003年本课程列为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2003级教学计划的限选课,2005年1月本课程更名为“竞赛化学”。
【现状】作为师范院校的化学专业,该门课程9年来一直是学院化学类选修课中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也已经成为学院最有特色的课程,课程的长期开设,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课程选课学生人数一般都在70人以上,除师范专业本科生积极选修本课程之外,每年都有一些在职中学教师旁听本门课程,有的甚至从数百公里以外的单位专程赶来旁听本课程,本校在职教师和其他专业其他年级的同学也有参加旁听。课堂效果非常好,受到广大学生的广泛欢迎。
?
?
?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
?
4-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四川师范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师范院校,到目前为止师范专业毕业生仍然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四川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因此培养高质量的为中学用人单位欢迎的师范毕业生一直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有鉴如此,本课程采取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的讨论,采取走出校门将课程开到重点中学教室的实践教学方法,考试采用设计化学竞赛考题和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掌握竞赛化学的主要内容,并能初步运用竞赛化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化学竞赛中的一般问题。2.通过竞赛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大学所学的化学课程与中学的化学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用大学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来解决中学化学奥赛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竞赛中具体案例的剖析,逐步
?
?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 绪言(4)
1-1?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的由来与发展
1-2?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的开展情况
1-3? 四川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开展情况
第二章? 结构化学初步知识(12)
2-1? 晶体结构
2-2? 原子结构与Bohr理论
2-3?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
2-4? 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5? 配合物
第三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0)
3-1? 化学平衡(溶液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
3-2? 电离平衡(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3?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3-4? 主族元素(Ⅰ)
3-5? 主族元素(Ⅱ)
3-6? 副族元素(Ⅰ)
3-7? 副族元素(Ⅱ)
3-8?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3-9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
第四章?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2)
4-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类型与基本特征
4-2? 烷、烯炔、芳环、脂环的立体结构
4-3? 烃类及其衍生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
4-4? 氨基酸的基本结构特征和重要性质
4-5? 有机反应历程简介
4-6?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 物理化学初步知识(10)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
5-3?? 电化学???
5-4?? 相图初步?
5-5?? 化学反应动力学(Ⅰ)
5-6?? 化学反应动力学(Ⅱ)
?
?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大学化学知识如何与《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大纲》规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正确地把握《竞赛大纲》规定的知识体系,使得竞赛辅导内容科学合理。
【难点】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大纲》规定内容对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地解决困难题地能力和水平,训练学生地解题思路。
?
?
?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
不含实践教学内容
?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竞赛化学课程组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师队伍长期参加化学奥赛的实践活动,每年在各中学举办奥赛讲座,承担化学夏令营讲课任务,负责化学冬令营选手的选拔。这支队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新的教学理念,在四川省化学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川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委员会就设在我院,廖显威、李树伟老师都曾担任过竞赛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目前仍然在省化学化工学会承担工作。对化学竞赛的目的、大纲、竞赛章程以及整过活动的命题过程都很熟悉。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编写地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专门著作“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详解”1997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课程的主讲教师自编了化学奥赛的培训教材《中学化学奥林匹克辅导材料》,该教材已经在本科生和参加竞赛课程的中学生中使用多年,已经5次修订。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来,对部分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做一些新的探究性的实验,验证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构建一些新颖实际的竞赛考题。本课程的考试以学生撰写小论文和设计实际的竞赛考试题的方式进行。考试的效果很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每年高中化学竞赛的试题作为扩充性资料在教学中使用,九年来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资源。
本课程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辅导答疑,利用四川师大现有的宽带网络资源,利用文理学院近百台计算机的机房条件,教师学生之间通过校园网Email的形式进行交流,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上交作业,同时在考试环节中采用了撰写小论文和设计考题的方式,促使许多选课的同学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收集考题。部分优秀的同学甚至利用网上的课程资源完成了进行竞赛化学培训的教案。网络教学环境的渗透,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竞赛化学课程是化学师范类选修课中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它包括化学知识和必要的数理知识。课程以理论化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以教师讲授的传统方法为主,辅以有针对性的练习。由于近年来国内化学竞赛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国外奥赛考试内容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性,考查方式的日益灵活,涵盖的知识面更深更广。本课程近年来逐步采用多种新的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本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摸索,结合目前的竞赛发展趋势,在原有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师范生特点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继续保持传统方法的优势,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化学生对大学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化学奥赛的培训工作打好基础;开设多方位的专题讲座,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中,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独立的化学思维能力,也对师范生今后的教学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我院在总结多年奥赛培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一系列的专用教材与教学课件以及实物模型,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奥赛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广观摩教学。
4.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的最大目标,开展以化学奥赛为内容的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使学生可以将科学的创新理念带入到化学奥赛的教学研究中,并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开设与化学奥赛相关的论文题目,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教学与教研相结合。
?? 5. 该课程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辅导答疑,教师学生之间通过校园网Email的形式进行交流,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上交作业,同时在考试环节中采用了撰写小论文和设计考题的方式,促使许多选课的同学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收集考题。部分优秀的同学甚至利用网上的课程资源完成了进行竞赛化学培训的教案。网络教学环境的渗透,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