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动物遗传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动物遗传学 一级学科:  09 农学
二级学科: 0905 动物生产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吴常信 学校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11.82.90.58/jpk/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552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
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遗传学重要理论讲解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透彻理解理论发现的逻辑过程,这样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死板,能够举一反三,对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实验设置:实验的设计强调了综合性和系统性,大学生的实验不再是简单的小实验,不满足于用传统的实验验证理论。本课程的实验中果蝇遗传学部分设计了15个组合,在同一组合中不仅可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同时还包括了性连锁规律等,由于是新型的杂交组合方式,学生在进行各自的实验时并不预先知道应套用哪种遗传模式,需要根据各自的完整设计、认真记录和独立分析,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亲自动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主动的思维训练。细胞遗传学实验以不同物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之间对比观察为主。分子遗传学实验则将通过各个小实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最终完成一个系统的分子遗传标记分析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课程是以锻炼学生思维,提高科研素质为主要目标。
课外小组:由于实验课引起了同学们普遍的学习兴趣,而学时的限制使我们的实验内容还不能充分开展,我们设立了三个方向的实验兴趣小组,为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他们与老师共同设计课题,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独立动手操作,总结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撰写实验论文。实验小组的经历无疑将为提高同学的独立操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
?
5-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
历史优势:本课程由我国的动物遗传学先驱吴仲贤先生亲自创立,吴仲贤先生的教学和他的第一版《动物遗传学》教材都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长期以来吴仲贤先生的《动物遗传学》都几乎作为全国统一教材被广泛使用,可以说历史上中国农业大学的《动物遗传学》就起着学科导向的作用,吴老先生曾举办过全国的遗传学讲习班,他培训的学员中许多已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现实优势:本课程的负责人曾是吴仲贤先生的助手,长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学科理论的发展和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宁教授年轻有为,他对本学科的贡献和突出见地不亚于先辈科学家,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并获得2005年度唯一的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索性的是,不论吴常信院士还是李宁教授,在致力于前言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吴常信院士作为本课程的负责人不论在授课、实验还是课外小组活动中都身体力行,并多次组织教学组成员研讨和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李宁教学组织编写的《动物遗传学》第二版在继承第一版的同时,有力地改革了教材结构,增加了近20年来的前沿热点问题,使新教材更好地反映了遗传学的发展。本教学组特别重视带动和培养青年教师,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他们不论在教学和科研中都锐意进取,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比赛中取得优良成绩。
?
?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
1、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方面
?? 课程最大的不足就是课时太少,现在仅有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12学时,与以往最多课时计划80学时相比,压缩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课时,而且由于条件所限,现场教学和实验条件都不能很好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计划,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18~20学时比较适宜。
2、课件建设方面
网络教学课件部分内容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进一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