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统计学基础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统计学基础 一级学科:  01 哲学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宋文光 学校名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bgy.org.cn/tjxjc/web/index2.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027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我院开设统计学基础课程已有十多年历史,在院系两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教师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院《统计学基础》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每年为经济系会计电算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几个专业近400名学生开设《统计学基础》课程。自2006年该统计学基础评为北京市精品课以来,已建设成为内容体系完整、工学结合突出、教学资源丰富、师资队伍领先的财经大类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改革中为了突出高职的实践动手特色和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大纲和实践培训大纲,合理地设计了《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适时地增加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经济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能力。把双休日的社会调查、课题参与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讲授各类统计分析方法时,以实际案例为背景。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过程。
2.组建了统计实习创业团队,引入企业的实际课题和案例,采用课业实践和任务导向制的教学实践模式。在对企业实际课题的开发和研究中,充分利用了优势的教师团队,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高职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和参与课题建设的能力。事实证明,任务教学和实践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3.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突破了原有的统计学课程的学科体系,采用技术模块教学和任务导向教学重新构建了灵活的“模块型”和“任务型”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了课程的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还积极引进了企业的相关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课程组的兼职教师,担任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既能得到最新的统计前沿理论和学术成果,又能及时地接触到企业实际操作,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
?


4-2 理论课教学内容
?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努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性技能人才。我院确定的办学目标是:通过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
《统计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财经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或管理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学生可在掌握统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未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分析经济问题、从事相关工作,奠定数量分析的基础。通过《统计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培养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计划在今后3年内以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前瞻性和标准性的《统计学基础》课程为目标,反映国内外统计学原理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各兄弟高校的统计学原理教学开展交流合作,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兼容并蓄、体系完备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类专业统帅性理论课程。
?
4-2-2 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1、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教学学时
《统计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财经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科目,是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和课内实训教学周数为16~17周,共64~68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其中课堂理论教学学时36~40学时,实训教学学时28学时。
2、相关课程的衔接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经济数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等,后续课程为财经类各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投资经济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
要求教师在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统计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基础上,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实训等,引导学生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培养学生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章?? 节
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
理论
环节
实践
环节
第一章 总论
2学时
2学时
讲授、作业、讨论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调查
4学时
2学时
讲授、讨论、综合能力训练
第三章 统计整理
4学时
2学时
讲授、讨论、能力训练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4学时
2学时
讲授、综合能力训练
第五章 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
4学时
2学时
讲授、综合能力训练
第六章 动态数列分析
4学时
4学时
讲授、综合能力训练
第七章 指数分析
4学时
4学时
讲授、讨论、综合能力训练
第八章 抽样调查
6学时
?
讲授、讨论、综合能力训练
第九章 相关分析
4学时
4学时
讲授、讨论
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
(2)
2学时
综合能力训练
Excel与SPSS在统计中的应用
(2)
4学时
模拟演练
?
?
?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在:以培养综合统计应用技能为主线,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两个知识模块,一是统计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如调查方式、统计整理的方法等;二是统计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模块,包括综合指标法、指数分析法、抽样法等。
课程的难点在:统计综合指标、调查方式的运用,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统计指数的理解,统计软件的运用。
解决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统计学的意义及该课程在专业的地位,从而热爱统计课程;
2、教学中注重基础理论与单元实训相结合,基本方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特别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3、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如给学生留有一定数量的训练题,实践案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熟悉的案例加以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中的数据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学生也应在此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自学相关内容,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都应主动思考;
5、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方法与手段,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网站的学习,以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