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 教师队伍 |
课程名称: | 土壤学 | 一级学科: | 09 农学 |
二级学科: | 0904 环境生态类 | 教学层次: | 本科 |
负责教师: | 李保国 | 学校名称: | 中国农业大学 |
院系名称: | 申报状态: | 已获奖 | |
申报级别: | 省级 | 申报文件下载: | 无下载文件 |
获奖名称: | 获奖年度: | 2006 | |
主页地址: | http://211.82.90.58/jpk/apply/teacher/course_preview_index.jsp?curid=442&coursename=土壤学&curstyle=def | 是否交换: | 否 |
浏览次数: | 5587 | 网上评论: | 没有相关评论 |
课程介绍: |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以下革新:
①利用多媒体资料,提高土壤学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土壤数字博物馆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土壤学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及时修订实践教学的内容,勘察一条的野外实习路线,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在土壤调查中野外认土、采样和土壤特性分析的能力,提高其野外工作能力。
②利用心理学原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课堂提问时,奖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先摆出问题,然后在进行讲解;限制回答时间(3分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统过口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启发式、对比式、反问式、案例式、练习式、图像演示式、课堂提问式、课堂测验式、回顾式、反复引用式等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讲案例的精神。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土壤学与实际相结合内容,利用各种现实案例、例子进行分析和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壤资源的现实任状况的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土壤问题的能力。
④加大学习考核力度,建立了土壤学综合考核模式。实现“堂堂提问,章章测试”,测试成绩有课堂速测、期中口试、期末笔试、论文写作、实验笔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等,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⑤促进师生交流,加强教-学互动。课下征求学生对课程的建议或利用网络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网络学习测试、网上讨论和交流,可以解决师生交流难的问题,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综合教学平台的完善,更加促进教-学的互动。
⑥将知识传输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讲授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设置专题论文写作,锻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训练科学的写作方式,也促进学生对土壤学前沿发展方向,为决定自己的考研方向提供参考;
⑦强化课堂管理,改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输过程,同时也是管理过程。课程管理也是每个任课老师的责任。在土壤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课堂纪律管理(迟到、旷课、打磕睡、扰乱课堂秩序)都纳入成绩考核之中;强化课堂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实行考勤计分制度,基本上杜绝了旷课与迟到现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①开发网络教材进行辅助教学。在网络教材的开发过程中突出多媒体教材的形象、直观和生动性第一,其次是知识性的原则,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开发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独创性的土壤多媒体创作;不仅充分利用土壤剖面的景观照片,也使用高倍显微和分子模型来揭示土壤的微观构造,将教学和科研相互沟通。在开发过程上坚持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土壤网络多媒体教程2002试运行,经过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
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如编写电子讲义和教案,利用PowerPoint制作图文并茂的讲义,可以使课堂讲解更形象化,更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③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制作动画、三维分子模型(腐殖质、黏土矿物、农药等)、虚拟土壤剖面等课件,制作高质量的土壤课件;
④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土壤标本、照片进行数字化,建立土壤数字博物馆;
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土壤学综合教学平台,构建电子教室。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无法使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而网络教学则可以不受时空、信息容量等因素的限制,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