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级学科:  01 哲学
二级学科: 0101 哲学类 教学层次:  高职高专
负责教师: 王振龙 学校名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lnnzy.ln.cn/zzpy/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30894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一所专科学校,1996年开始试办高职教育,前后进行了五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逐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即立足高职,服务“三农”,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遴选为8所优秀校之一。根据我院生源复杂(即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三校生),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学习态度差异大的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所属的农业实用生物技术专业(现为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课程组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教研和实践,明确了课程定位:①理念定位为主动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②服务面向定位为农业生产一线;③目标规格定位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组培技能,培养适应植物组培生产、管理、组培苗木销售与服务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职业知识目标是: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识别常见的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掌握组培培养方案设计程序和器官培养要求,掌握组培各流程环节与技术要求;职业能力目标是:实验室设计与管理能力,成本效益分析能力,个体植物培养能力,继续学习专业能力,组织与合作能力,选择方法策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目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开拓创新。
按照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原则,制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实施方案,即在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达到“必需、够用”的基础上,重视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构建并实施具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寓于其中。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明显成效,从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意见来看,课程及专业定位准确,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借鉴加拿大CBE理论和DUAUM方法和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各位顾问的意见和建议,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课程内容打破“老三段”,打破学科特性,组培课提前开设在第二学期,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理论60学时,实验20学时,实训18天,理论与实践学时比1:1.5。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知识模块顺序与对应学时见下表:

模块顺序
模块内容
理论部分
(学时)
实验部分
(学时)
综合实训
(天)
1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模块
18
8
3
2
器官培养模块
22
6
10
3
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管理模块
20
6
5
      合  计
60
20
18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重点:组培方案设计能力、培养基制备能力、外植体处理与接种(无菌操作)能力、移栽驯化管理知识及相应的能力,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职业习惯养成、组织与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
2.课程的难点:组培方案设计;污染、褐化、玻璃化等组培易发问题的原因;接种材料的发育方向;细胞全能性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职业习惯养成、组织与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解决的办法:
(1)课堂教学采取多媒体教学和加强教学互动,并根据不同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法、案例式、直观教学、启发式、学导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法,突出重点,侧重难点,重点难点多讲,并预先告知学生;
(2)加强过程考核、综合考核、随机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化,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
(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作业或小研究性、生产性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评价、自我调整,具体可在实验、实践课或课下协会活动中实施完成;
(4)理论授课时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操作性强的理论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分专业实训和专业综合训练,分组训练,单人考核,增加操作的反复次数;
(5)外聘教师,请一线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人员专题授课或专题作报告;
(6)开放式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短期实习;
(7)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提供必要的网站地址、资料卡、课外阅读学习包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搜集与处理等能力;
(8)加强课外辅导和答疑,组织开展好协会活动,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9)定期开展技能比赛,不定期举行专题讨论会或读书报告会;
(10)加强产学研结合,每名学生都参与一项实验实训基地产学研项目或校企合作项目,参与日常管理,加强知识能力的实际运用和在真实生产情境和氛围下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以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让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原则,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其他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道德目标,分别定位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中,并构建由实验实训、专业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顶岗就业实习等五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以学习小组或项目小组形式为单位,按照教学和认识规律,螺旋式递进训练,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基本后综合,循序渐进,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反复强化培养,而且做到全程跟踪、动态培养。
1.教学内容以模块式设计,体现实用性。根据组织培养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专家顾问及毕业生反馈意见、建议,确定教学内容,具体可按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模块编排,每一项技能又分若干技能单元。对传统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精选和淘汰,增加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训练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融入最新科研成果、来自生产一线的实用成熟技术,注重先进性、设计性、实用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并明确素质教育内容,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基本技能项目外,单项技能与部分综合技能项目一般是在教师明确实训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自选材料,自主设计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自主规划设计组培实验室,并做好组培成本与效益分析,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开展学研结合的实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达到80%以上。另外,还增加了一些选作试验项目,学生经申请在实训课上或利用组培协会活动时间独立完成。学生根据兴趣,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整个试验项目。
2.将实训与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3.第二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组培协会或师生共同合作搞科研,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
4.加强过程考核,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确实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功能。
5.开设综合实训课,强化训练组培关键技术环节或综合技能,从而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和效果。
6.实践教学做到五结合。即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与生产、科研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实践中采用融合式和实践-理论反复式。所谓融合式,即把理论课中可操作的内容如培养基制备、接种、移栽驯化等内容融合渗透到实践教学中,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学做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融合到协会、基地管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一入学就参加组织培养协会,先由协会组织并开展实践活动,先做后学。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同时,对“为什么这样做?”产生疑问和探究心理,有助于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所谓实践-理论反复式,即让学生接触实践,带着问题学书本,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然后再通过实践,再去找书本并总结,写课程论文、试验总结、实践笔记等,学生在协会和第一课堂的二次实践中使理论学习与实践都有了飞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实践技能的掌握、提高与创新,同时加强了素质教育,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加强。
(2)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组培实训时以组为单位负责至少1个项目(生产或科研项目或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跟踪培养或参加协会,参与实训基地的生产管理等,学生在探究式中尝试学习,对知识有需求,取得成功有成就感,反过来会促进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使学习实践更主动,更有目的性。
(3)课内课外相结合,是充分发掘教学的时、空间,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正常实践教学实施普遍培养,而课下由组培协会组织,以“二级培养式”开展产学研结合式的研究性、生产性活动,实施分层次培养,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协会中有知识学,有事做,客观上强化了动手能力。所谓“二级培养式”即实践中实施个性培养,对学生优化组合,分层次训练。先培养出小先生,然后由小先生传、帮、带其他同学。协会现已满8届,而且这种“二级培养”模式生命力强。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协会,既学到专业技能,又提升了职业素养,收效明显。
(4)校内校外相结合,是确保实践能力培养到位的重要举措。校内培养主要侧重基本功和单项技能培养,校外顶岗实习则侧重综合技能培养,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技能掌握达到熟练和灵活应用,实践水平才有质的飞跃,更好适应岗位。每学期都安排学生到组培企业去参观或顶岗实训至少1~2周,对提高教学效果,检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定向学习作用大。
(5)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同步提高,全面发展。企业岗位不但要求有相应的岗位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素质教育寓于其中,使素质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要比单纯说教效果好得多。实践中开展讨论、组内组间技能比赛、让学生阐述观点,实践能力考核时职业素质考核作为必考项目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7.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在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时,确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学时(含实验)之比为1:1.5,采取“融合式”,压缩、删减、整合理论内容,增大实践教学比重,反复训练,做到全学程实践不断线,从而达到学生技能掌握由生到熟,熟能生巧。
8.体现职业真实情境。一是组培实训室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二是实践教学以项目教学法实施,让学生参与日常管理,并制定管理目标与量化细则;三是在教师带领下到种苗企业参观、实习,走访专业户,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结合基地生产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体现职业真实情境的实训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大大增强,让他们及早接触实践,掌握专业技能,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些学生到达岗位后,对组培生产环节和技术操作比较熟练,具有市场经济下的经营意识,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9.提前在第三学期开设组培课,并结合协会活动,客观上能增加在学期间实践反复训练次数,利于技能的强化培养,实践效果明显。
10.实行双证融通制度。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具体项目内容,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训报告(或实验设计)并附相关的观察记录。期末课程考试中,约有1/4的实验试题,而技能考核为分组单人考核,侧重操作的技术要领(数量+质量)的考核以及职业素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实训项目名称可参照右图,但根据每年的生产或科研项目安排的不同,可灵活选择实训项目、自主设计项目或具体的试验方案。我们把实践教学由“务虚”推向“务实”,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缩短了教学与生产学生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学生学以致用,学到的是实用知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1.教材使用情况
专业成立之初,全国没有专门适合高职的教材。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1998年初次编写《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校内讲义,后经二次修订,于2001年公开出版,更名为《植物组织培养实用技术》,20万字;为加强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于2003年编写《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指导书》,6万字。教材除了面向校内本专业和外专业学生外,还提供给其他学校使用。
2.教材建设
教材以方便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宗旨,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结合、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结合。公开出版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材建设的思路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素材,根据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对素材进行取舍,并以器官培养为重点,以组织培养操作程序为主线,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以实用为主旨、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来组织编排内容,注意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体现实用性;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及经验总结,体现现代性;采用模块结构,方便因专业而灵活选择模块内容;为方便学习,各章开头有学习目标,章尾有小结、复习题,便于学习有方向和目标;各论中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内容整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现正积极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开发出全套CAI课件、学习指南、电子教案和部分内容的动画,录制了音像资料,自拍了大量图片,建成网上素材库。另外,选择职业特色明显的高职高专教材或著作、相关杂志等作为参考书。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源使用情况
1.建立教学参考资料库,对教师、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自由阅览专业书籍的需要。专业书籍中包括历年组培方面毕业生论文、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组培论文合订本及组培方面的著作。除此以外,还包括《学习的革命》等介绍有关学习方法的书籍。学生履行借阅制度,可在组培训练间隙或其它时间随时借阅。学生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寻根探源,理解记忆深刻,从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开设《关键能力》、《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等人文素质课程,系统讲授自学能力等各种关键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课。
3.在绪论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方法(文献检索方法、类比法等),并将相关参考文献目录表发给学生,要求人手1册以上参考书,每月至少到期刊阅览室查阅最新发表的组培论文一次。
4.实训课适当安排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训项目,分组或个人到教学资料库和图书馆查阅资料,设计确定实训方案,实际试验,最后写出课程论文或实践总结。
5.开发课程学习包等教学资源,并全部上网,供师生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
6.教师结合基地生产、参加学术会议和行业展览会、博览会及到企事业单位参观、指导毕业实习等各种机会,收集大量图片,制作音频、视频及文字资料和图文并茂的课件,充实到组培实际教学中,运用效果好。这些教辅资料上传校园网或让学生传阅。
7.结合区域经济和生产发展实际,逐年修订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并以资料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以满足教学需要。
8.利用校园网课程电子邮箱,师生间互相交流,教师向学生提供课件、参考书目等,学生提交课程论文,网上答疑等。
9.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供学生研究性学习使用。
10.协会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实训教材的教学效果
2003年自编实训教材《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指导书》。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知识能力素质模块,进而编排实验实训内容。实训教材分实验实训和专业实训两部分,主要的技术环节或项目重复设置,旨在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的目的。另外,实训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选作项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整个组培研究项目。实验实训内容以项目形式编排,结合农时季节、气候条件,针对授课对象不同可灵活选择。另外,实训教材每年修订一次,及时吸收采纳科研最新进展、教师科研成果和生产上的成熟技术项目,删去重复性、验证性内容,增加了研究性、设计性、综合性训练与生产科研项目内容。
实验实训根据项目和季节、气候条件,灵活安排在实训室和日光温室内进行。实验实训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专业技能的培养。
2005年根据组培岗位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了《组织培养技能考核卡》,并要求持卡实训。实训时认真贯彻“以考促训,以赛促练”的教改精神,加强过程考核和跟踪考核,使学生及时了解技能掌握程度、存在问题,学习的导向作用大。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指导书》和《组培技能考核卡》起到指导手册的作用,满足了教学需要,应用效果好,同行和学生评价高。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
我院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24hm2,有日光温室8582m2和荫棚、网室、大棚等设施,其中,组培实训室总面积达323m2,仪器设备总值35.2万元;下设3个辅助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室面积60m2 ,仪器设备总值11万元;辅助纯化水制备中心面积95m2,仪器设备总值13 万元;微生物工程实训室面积54m2,仪器设备总值32.6万元。实验室面积合计532m2,仪器设备总值合计91.8万元;建有智能连栋温室(面积4600m2)1座,3栋日光温室等系列规模化的组培与无土栽培实训基地,总面积达5800m2,投资约200万元。
实验室配有13台超净工作台、数显自控高压湿热灭菌器、臭氧发生器、人工气候室、自动切片机、能摄影的高倍生物显微镜、生物解剖镜、振荡培养箱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为100%,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为100%。设备利用率高,可一次实现25人同时上台操作和有条件进行组培苗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训基地建有6套滴灌、喷灌系统,有CO2发生器、自动施肥系统等先进设备。
实训基地以组培协会组织为依托,实施企业化管理,采用产业化运作和产学研一体模式进行生产科研及实践教学活动,全天候对学院和社会开放,师生共管,学生参加生产管理经营全过程。
系列配套、先进优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与行业企业接轨,创造了真实职业氛围的教学、科研、生产条件,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组织培养实训室2002年获基地管理奖,2004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实训室,2005年被评为院级合格实验室。学生在比较先进、优越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中实训,参与教师科研和生产任务,经过多次循环的反复实践,技术水平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同。生技5、6班毕业生曾莉在大连西郊生物园已成组培室主管,生技3、4班毕业生曾莉在大连西郊生物园已成组培室主管,生技3、4班毕业生崔晓东在沈阳隆迪集团已成为小桨果组培部门经理;生技3、4班毕业生范英杰自己在家成立组培室;生技7班毕业生张广东在大连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组培室负责欧李(钙果)组培生产化项目等这方面例子很多。???
2.校外实训基地
在多年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课程与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高新企业和农业专业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现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校企合作关系密切。先后有6家企业在课程所属的专业为师生设奖助学金,签订5家订单培养协议,建有5个校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基地,校企合作项目7个,先后聘请多位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为兼职教授并来校讲学,实行开放式教学,经常安排参观实习和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师经常走访企业及专业户,并为其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满足课程校外综合实训的同时,也保证了师生学习的是与生产实践同步的专业技能。
五、网络教学环境
1.学校建有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千兆以太校园网和按美国CISCO公司水平建设的网络实验室。学院设有网管中心,各系设有网络维护员,具备运行机制良好的硬件环境,且能经常保持更新。学院现有教学用计算机975台,教师备课专用44台,与互联网相连的多媒体教室37个,11672m2,4236个座位。图书馆除藏书35.86万册外,电子图书12.96万册,具备电子检索设施,可满足学生对资料的需求和主动学习的需要。
2.课程自2001年起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像清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效果良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自主开发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网站,供师生网上学习和交流。利用校园网上的个人电子邮箱向学生提供有关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4.自主开发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网站,供师生网上学习和交流。利用校园网上的个人电子邮箱向学生提供有关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一、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农业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育人为目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1.现场教学与融合式教学法。对于可操作的理论部分,如制备培养基、接种等,融合到实践中,边讲边做,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培养现象的观察,如组培苗生长分化状况、污染、褐变、玻璃化等,亦可在实验室师生现场观察分析。课下以组培协会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上岗实训,达到产学结合。现场教学,学生获得直观切身感受,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另外,通过产学结合,增强了岗位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加强了经营管理等能力培养,锻炼了吃苦耐劳、细致周到的专业素质,同时强化了理论应用和技能培养。
2.项目教学法。以科研、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开展科研和生产同时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是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更具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职业适应性。2001年谢永刚副教授以“龙牙楤木组培快繁及反季节栽培”、2003-2004年王振龙副教授“脱毒薯类组培快繁与品比试验”等科研、生产项目开展项目教学,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另外,学生在组培协会中,根据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自主确定组培研究及生产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则是项目教学在协会、在课下又一体现。学生愿学、爱学、主动去做,获得了经济效益。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反过来促进学习。每一次组培成功,学生脸上露出了成功喜悦,有成就感,激发继续学习研究的兴趣,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成立组培协会,实施人才的二级培养式。以课程为依托,成立专业学生组培协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愿入会。协会规范性运作,有章程、计划、活动方案、总结,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极大拓展了实践教学时、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相结合,进而实现了以专业协会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所谓“二级培养式”是在组培协会学生中先择优培养出小先生,然后由小先生再传、帮、带其他同学,一届传一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二级培养其实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充分实现了分层次培养和因材施教。
4.仿真模拟教学法。组织培养室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要求接种人员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和能力,否则一旦操作有误,会给科研、生产带来麻烦,同时影响学生技能培养。实践中“接种”采取台上台下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台下(即超净台以外空间)模拟接种,熟练掌握基本功后,再到台上训练,调查污染率,最终污染率控制在10%。如果污染率达到50%以上,则需返回台下训练,直至过关为止。此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分阶段培养的技能训练策略,利于发掘学生潜能,培养竞争意识和敢于与自我挑战的精神,达到与真实生产环境下相同训练效果。
5.生动愉快教育法。课堂采用问题→自学→讨论→总结为主线的生动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实践、讨论和交流,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实现对教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也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6.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协调运用。课程100%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全套图文并茂的课件,提供音像资料和动画素材、课外学习包,利用网络课程实现网络教学和网上交流,自我编辑组培论文,在线学评教、在线测试等,信息技术在课程中应用较广泛,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2005年王振龙和彭世勇二位教师参加了系、学院二级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分别获系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一、二等奖和院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优秀奖。
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不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如组培瓶苗、污染瓶苗、植物材料等)、图表、图片等多种教具开展直观教学,并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协调应用、有机结合,目的是学生在获得感性、直观认识基础上,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另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就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理论记忆深刻,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另外,针对操作技术环节和易混淆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7.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实验实训课上的作法、表现和工作岗位上的反馈意见,学生熟悉的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管理,企业领导和专业顾问、行业专家意见或建议等案例教育和引导学生,用熟悉的人、发生身边的事说服力更强,更具感召力,既利于内容讲授,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效果。
8.实践教学持卡实训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加强考核的导学促教作用的发挥。
9.改革考核制度,加强过程考核,跟踪考核,动态考核,建立技能培养档案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成绩比例分别是4:6和6:4;考核内容包括实践态度和表现;实训报告、课程论文;实验室设计、培养方案合理性;操作规范性、速度和质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式。考核采取口试、操作、答辩、案例分析、技能比赛、小组讨论后答问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新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由结论性学习向过程性学习转化,不仅评价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应用起来更加灵活。
10.协会学生作学习小组组长,实施二级培养,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加强了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
11.布置课程论文和综合性、应用性强的作业,培养自学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学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综合锻炼。另外,让学生互评作业,便于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与解决。
12.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做到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如让学生到台前发言,安排学生讲课,课上讨论,协会学生协助教师指导实训等。
13.开放式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职业场景和感受,使学生所学所用,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正确调整学习方向。
14.常年外聘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来校讲学、作实践辅导教师或作专题报告,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同时学到与生产实践同步的知识和技能。
15.实行教考分离,提高考试的信度。
?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注:一般上课的学生规模至少是1个班60人以上。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