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一级学科:  09 农学
二级学科: 0901 植物生产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高学文 学校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jpkc.njau.edu.cn/nyzwbl/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6117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组成员为主动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多次开展教学思想讨论。经过讨论把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师生改革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认为通过《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应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识别和调查农业有害生物的技能和方法。熟悉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具备有害生物突变预测和指导防治的知识和能力。了解相关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咨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及综合决策的能力。据此,制定了新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理论教学:

水稻病害(4学时)
麦类作物病害 (5学时)
杂粮病害(薯类和玉米病害)(2学时)
棉花病害(2学时)
油料作物病害(2学时)
烟草病害(1学时)
果树病害(4学时)
蔬菜病害(4学时)
实验教学:
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麦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杂粮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棉花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烟草及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果树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教学实习:
田间病害诊断和鉴定(3学时)
综合性田间病害调查与发病严重度评估(6学时)
?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病害症状识别、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的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课、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以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解决。课程组结合多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进行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内容丰富、灵活更新的PPT课件,新建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教学网站;改革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性。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立体性、易更新性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交互性、高效性。最终解决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病害症状识别上,通过课堂上PPT课件中高质量的实物彩色图片介绍给同学,在实验课中通过实物标本、病害录像、多媒体设备等手段进行巩固加深,最后到田间教学实习来达到完全掌握重要病害的目的。在综合防治技术上,讲解水稻稻瘟病的生态防病技术首先在课堂上介绍云南农大朱有勇教授发表在“Nature”的论文“稻米基因多样性和病害控制”科研论文内容,给同学一个在病害防治上的生态学概念。之后在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上让同学仔细观察稻田发病的轻重与外界环境,以及品种的栽培情况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病害控制的生态学观念。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深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防止新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完善病害的治理对策,提高现有的防治水平,开辟防治病害新途径。其研究内容包括病害症状、病原、植物病害流行以及植物防治原理和手段等。通过实验操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授课内容上及时介绍各研究方向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效果。
?
实践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适时安排实验课程。并且,在安排理论课教学时也根据当时大田中的作物种类和病害种类安排实验课。实验课的设计本着要求学生学会识别病害症状和诊断病害,学会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物,能够制作病害实物标本,了解重要病害循环和流行规律,能够制定病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
实验教学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水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二、麦类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三、杂粮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四、棉花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五、烟草及油料作物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六、果树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七、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鉴定(3学时)
实验八、田间病害诊断和鉴定(3学时)
实验九、综合性田间病害调查与发病严重度评估(6学时)
?
实践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 课程由主讲教师与助教商讨确定实验内容、实验材料。由实验师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中由主讲教师和助教指导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由主讲教师和助教总结实验效果,评价学生实验报告,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内容。
2.???? 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体系。
??????? 建立了课程首席教师负责制度。
?
??? 实践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
实验课的考核内容有每次课的课前向学生提问实验主要内容、每次课程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实验病害症状和操作考核。考核时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
?
????实践课程的创新与特点:
在进行教学和考核时除使用资料库中的相关图片,还充分利用了本教学实验室的先进设备-示范显微镜和多媒体投影仪。在平时教师就注意积累本科生实验中自己制作的典型的病原物形态特征图片和植物病害症状图片,储存在电脑中。以备教学和考试时部分选取这些典型的图片进行考核,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理论课教学使用本课程组成员陈利锋教授和扬州大学徐敬友教授共同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实验课使用的是李洪连、徐敬友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所用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一版)由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主编单位,联合6所兄弟院校联合编写,于1996年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为10多所高等农业院校采用作教材。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目前以《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为蓝本再次修订的《农业植物病理学》,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版教科书的内容基本更能反映出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梗概,让学生们了解国内外的新进展,增加可读性,并保持教科书简明扼要的特点。
目前,正在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教材和实验指导的编写和出版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由于新的教学大纲实施,已有的配套实验教材仍需根据需要进行改革。目前,使用该套实验教材通过任课教师的选择和补充,教学效果较好。相信新版教材的出版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学校和院系十分重视本科教学条件的建设,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在教学实验室建设方面,我系一直坚持以科研和创收养教学的方法,年均增加教学投入近20万元以上,对四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家具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添置。同时,还添置了教学录像光盘,多媒体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幻灯机等电化教学设备24件。使教材,实验指导书,参考书,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植物病理学本科生实验室为学校A级实验室。教学设备与条件达国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先进水平。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和巩固,我校江浦实验农场作为我系长期的实习基地之一,现有教学楼和宿舍各一幢,同时可接受200余人的实习。同时在校外先后与地市和植保站合作建立了10个校外实习基地,还有20多个有长期协作关系的实习场地,可供学生进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基地已为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网络教学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已经建设了校园局域网,具有自己的网站,所有多媒体教室均已连网,教师可以通过局域网实施资源和教学资料的共享,极大地方便了教学。校图书馆订阅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库光盘,教师和学生通过局域网,可以方便地查阅资料。
在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下,农病教学课题组经过1年的努力,新建功能较为齐全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网站。在新建农病网站中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课程、习题题解和参考资料等内容,方便学生和对植物病理学有兴趣的外界人士自学的网络资源。并设置一个在线解疑窗口,对登陆网站的学生或农业生产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该窗口可以上传希望解答的文字和图片问题,植保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将定期和不定期的上网答疑。此外,还有新闻动态栏目介绍与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和目的: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形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实现教与学的交融,改变了过去教师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以讲重点、难点、有争议问题和最新进展为主,并选择一些重要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课堂研讨,培养学生通过自己通读课本掌握核心知识,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填鸭式效果,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培养兴趣和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参与设计并独立完成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试验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开展双语教学试验。课件中尽可能使用英文原版图片,如常使用病害症状图片和病害循环图等高质量原版英文图片和注释。增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了解和掌握。在讲授时灵活使用汉语和英语,对重要概念进行中、英文表达,促进教学语言与国际接轨。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国际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制作和不断完善农病多媒体课件,补充新概念和新理论,课件中通过大量高质量的病害症状、病原物的典型特征图片将农病课的核心点和难点问题形象直观地介绍和展示给学生。同时,在课件中还穿插教学短片和病害发生规律的FLASH,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表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建功能较为齐全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网站。在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下,农病教学课题组经过近1年的努力,建立了农病教学网站。在新建农病网站中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课程、习题题解和参考资料等内容,方便学生和对植物病理学有兴趣的外界人士自学的网络资源。并设置一个在线解疑窗口,对登陆网站的学生或农业生产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该窗口可以上传希望解答的文字和图片问题,植保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将定期和不定期的上网答疑。此外,还有新闻动态栏目介绍与植物病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教学改革:
在农病课的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多样化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采取了课件制作、课堂综合互动式专题讨论,以及课程论文撰写等多种措施,以提高农病课的教学质量。
1. 课件制作。该方法能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将学生分成大小适中的小组,每组同学确定一种病害。组内同学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指定同学们阅读重要的本专业的参考文献,了解该病害的分布和危害、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要求每位同学至少阅读2篇较新专业文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件中使用高质量的图片。每组选1人课堂讲解,时间为10分钟,回答同学提问5分钟。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解答问题,并评定成绩。
2. 课堂综合互动式专题讨论。为提高学生对病害认识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对植物病害防治的宏观理解。在一个单元教学将结束时,老师预留一些具辨证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和辩论,老师做总结并评定成绩。
3. 课程论文撰写。课程论文的写作是学生掌握病害系统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课程的良好方法。课程论文由同学自主选题,老师规定写作的框架。要求学生写作规范,包括格式、参考文献标注等,为学生以后工作时写调查报告以及进入研究生阶段撰写论文打下基础。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针对课程论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
从上述改革措施实施过程看,同学们在教学中表现得积极主动,课件制作精美,讲解认真,课堂辩论气氛十分活跃,这些改革措施对同学们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实践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是一项很成功的改革。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