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敦煌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敦煌学 一级学科:  06 历史学
二级学科: 0601 历史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李并成 学校名称:  西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www.nwnu.edu.cn/wxy/jpkc/lzc/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280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1983年起,敦煌学被列为我校史、文、艺术系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并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受到学生热烈欢迎。2000年我校成立敦煌艺术学院,专门培养敦煌艺术(美术、音乐、舞蹈)的人才,敦煌学的重要性及普及率更加提高。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依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成以师范教育为主,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及生源情况,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为:既是历史、中文、艺术等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和骨干课,又是全校文、理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既是一门颇富特色、具有地缘优势的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又是从事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标为:建设成为既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有甘肃和西部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足以代表我省特色和优势的精品品牌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敦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国内外敦煌学主要研究动态、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敦煌历史及敦煌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敦煌文物的发现、流散、收藏和有关追讨、回归等问题、敦煌学与隋唐五代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研究,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与中国古代教育、科技研究,与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学研究,与佛教、道教等宗教研究、敦煌文学、敦煌艺术。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其知识模块共有以下八大块(八章)组成,其顺序及对应学时为:
一、敦煌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领域,4学时;
二、丝绸路上的敦煌,4学时;
一、敦煌学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研究,12学时;
二、敦煌学与民族史和古代民俗研究,8学时;
三、敦煌教育、科技文献,6学时;
四、敦煌文献与古代宗教研究,6学时;
五、敦煌学与语言文学研究,10学时;
八、敦煌艺术巡览,8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是:敦煌学的重大意义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敦煌学与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研究、敦煌文学和艺术。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是: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敦煌学本身就被誉为“知识的海洋”、“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由于这一特点,通过敦煌学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位、综合性的学术素养的熏陶,而又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学生因其各自专业所限,对于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一是加强对于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二是适当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好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收效显著,本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含有部分实习性环节,主要包括赴莫高窟、榆林窟等处实习、开放式教学,以及撰写有关小论文、心得体会等,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敦煌学有关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一、先后编写和使用的教材
李鼎文《敦煌文学作品选读》,自编,1982;
刘进宝《敦煌学述论》,自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李并成等《敦煌学教程》,自编,已使用5年,即将正式出版。
颜廷亮主编《敦煌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这些教材编排精良,适合本科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与本课程相关课程也有较稳定的教材。
二、扩充性资料:
除教材外,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推荐各种高质量的相关书籍、论文,供同学们课外自主学习,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同学们对此反映良好。主要扩充性资料有:
姜亮夫《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重印;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新华出版社,1993;
李并成、伏俊琏、谢生保、李重申等《敦煌文化丛书》,共17册,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郑炳林、沙武田《敦煌石窟艺术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颜廷亮《敦煌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禇良才《敦煌学简明教程》,中华书局,2001;
胡同庆、罗华庆《敦煌学入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杨宝玉《敦煌沧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等。
三、配套实践性教材主要有: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
王进玉《敦煌石窟探秘》,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等。这些教材使用效果良好。
四、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基地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榆林窟,同学们可身临其境,感受敦煌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我们还安排学生在本校博物馆和兰州附近从事参观考察活动,亦收效良好。
五、网络教学环境:
本校网络教学环境良好,运行机制顺畅,处于全省先进行列。本课程自编教材(讲义)、教学大纲、部分教学录像等材料均已上网,并可不断更新。
2003年我校本课教学在教育部评估中获得优秀,为甘肃赢得了荣誉。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赴莫高窟、榆林窟等处参观考察为实习性环节。在课堂讲授中,除通常的讲解外,以提问和讨论为重要手段,以教师答疑、讲述和启发式提问为诱导,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重视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讲授中使用图片等方式,增加课堂气氛与信息量。上课学生规模每班约45人,全校性公共课《敦煌学导论》则为每班120人左右。近五年来修习敦煌学课程的学生总数超过2300人。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拓学生的学术思维;
2)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时将学科最新发表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包括我们自己的成果)引入教学当中;
3)重视教材重点、难点的选定和启发式讲解,旨在让学生便于把握和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4)教师在答疑解惑的基础上,按照教材中心旨趣,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期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思辨能力,拓展学习兴趣;
5)重视推荐、布置课后参考书和阅读有关论著,重视学期中间小论文的写作,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6)期末考试一般采用开卷方式,试题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性题目,避免死记硬背;
7)重视实习环节,实施开放式教学,包括赴莫高窟、榆林窟参观实习、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以及安排访学考察、教育实习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已将整个自编教材(讲义)上网,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并计划在较短时间内将所有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搬上讲台,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各个环节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全过程,是本课程教学采用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在此方面我们还将不断地向先进学习,使其更加适合本课程教学的需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