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级学科:  05 文学
二级学科: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黄万华 学校名称:  山东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202.194.15.124/lit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4123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山东大学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一流的本科生。文学院目前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两个本科专业,中文专业有国家人才基地班,此外还有文史哲基地班。本课程在这几个专业都属专业基础课(必修),它通过“五四”后中华民族新文学历史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文学史观和当代文学批评观,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人生的感受和语言的感觉的结合中增强文学的审美能力。这些在学生的为人品格和专业素质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程也为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批评人才打好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在中文专业、新闻传播专业、文史哲班讲授学时有所不同。这里以中文专业学时为准,共216学时。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6学时。②“五四”时期新文学,18学时。③鲁迅,12学时④左翼文学,12学时。⑤京派文化影响下的文学,14学时⑥海派影响下的文学创作,10学时⑦巴金、曹禺等独立作家的创作,10学时⑧战争制约下的文学思潮运动和延安文学,10学时⑨国统区文学和早期香港新文学,18学时⑽日占区文学,16学时⑾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文学,10学时⑿战后20年台湾文学,20学时⒀战后20年香港文学,10学时⒁ “文革”后大陆文学30年,24学时⒂20世纪后30年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18学时⒃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10学时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20世纪世界文学,6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① 目前高校教学一般都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作“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本课程则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血脉相通的整体性,着重从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 ② 台湾、香港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如何完成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整合一直是本课程的难点,我们已从文学史分期、典律构建、文学思潮的内在相通性、文学精神等方面突破了这一难点,新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体现了这一点。③海外华文文学有的可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延伸,有的则已成为其他国别文学,但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密切关系,我们恰当的处理了这一点,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源空间,也避免了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台港、海外华文文学或缺席或分割的情况。④强调文学史教学回到语言、文学本身,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感受、艺术感受去传承文学作品,教学中始终突出作品的历史性和个人化解读。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本课程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历史梳理和艺术审美能力,其实践环节是不可忽略的。①在组织、引导学生课后广泛阅读好作品,写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开展“我心中的文学经典”活动,每个学生都为此撰文,并组织课堂讨论,切实提高了学生作品阅读的能力。“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网站”还在论坛中专门组织这方面的讨论②在学生中开展“学术旅行”活动,结合课堂专题,每个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境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论著,撰文分析其学术资源、思考等,对照课堂讲授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这一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资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③ 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教师开设了16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程论文的写作,初步培养了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能力。④经常邀请作家、学者来作讲座,这些活动都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实际能力。⑤重视毕业论文中本课程论文的指导,力求每届本科生中都有本课程论文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
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
一.本课程在1997年出版了孔范今教授主编、本课程教师集体编写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这是全国第一部同类教材,后获“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至今使用已10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2006年,黄万华教授撰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山东大学名牌建设课程教材正式出版,该教材吸收了近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重新整合了中国大陆和台港文学,并适当的处理了海外华文文学资源,体现出了教材建设的先进性,现已在2005级学生中使用。此外,高教出版社等委托的《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汉语文学史》等也在撰写中。这些教材使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有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学科优势。
二.山东大学中文系的藏书一直居全国高校中文专业前列。本课程每年由专人协助中文系资料室购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籍,而中文系藏书向中文基地班学生开放。本课程每学期都向学生开列必读书目,并通过读书笔记、课堂讨论等检查学生课外读书的情况。每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本课程扩充性书籍每人不少于10至15种(基地班和其他班有所不同)。
三.实践性教学情况已有前述。本课程跟境内外著名高校、作家协会建立了经常性联系,每学期都会以文学院的名义邀请著名作家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校外、境外著名学者五至七人来作讲座,与学生展开讨论,实行开放性教学。本课程还以山东大学名义聘请了四名国外著名学者为本课程兼职教授,并都已前来给学生讲课。2004年至2005年举办的作家班,基本上由本课程教师担任讲课且取得了良好成绩,表明本课程实践教学条件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四.本课程于2001年由山大网络学院录制了180学时的教学录像,包括144学时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36学时的《世界华文文学》,已在网络上使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教案的全部内容已上网,部分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和讲稿也已开始进入网络,并能保持更新。文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发挥了实际作用。学生除可通过网络听课、阅读相关资料外,还可参与网络论坛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了教学互动,十多个专题的软件已编就,部分已上网。本课程网站的“论坛”“博客”还可以实行教师学生间的互动。
?
?
4-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山东大学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一流的本科生。文学院目前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两个本科专业,中文专业有国家人才基地班,此外还有文史哲基地班。本课程在这几个专业都属专业基础课(必修),它通过“五四”后中华民族新文学历史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现代文学史观和当代文学批评观,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人生的感受和语言的感觉的结合中增强文学的审美能力。这些在学生的为人品格和专业素质中都具有极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本课程也为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批评人才打好基础。
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在中文专业、新闻传播专业、文史哲班讲授学时有所不同。这里以中文专业学时为准,共216学时。①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6学时。②“五四”时期新文学,18学时。③鲁迅,12学时④左翼文学,12学时。⑤京派文化影响下的文学,14学时⑥海派影响下的文学创作,10学时⑦巴金、曹禺等独立作家的创作,10学时⑧战争制约下的文学思潮运动和延安文学,10学时⑨国统区文学和早期香港新文学,18学时⑽日占区文学,16学时⑾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文学,10学时⑿战后20年台湾文学,20学时⒀战后20年香港文学,10学时⒁ “文革”后大陆文学30年,24学时⒂20世纪后30年的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18学时⒃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10学时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20世纪世界文学,6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① 目前高校教学一般都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分作“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程,本课程则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血脉相通的整体性,着重从文学史观和文学批评观的调整、深化来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 ② 台湾、香港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如何完成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整合一直是本课程的难点,我们已从文学史分期、典律构建、文学思潮的内在相通性、文学精神等方面突破了这一难点,新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体现了这一点。③海外华文文学有的可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延伸,有的则已成为其他国别文学,但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密切关系,我们恰当的处理了这一点,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源空间,也避免了目前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台港、海外华文文学或缺席或分割的情况。④强调文学史教学回到语言、文学本身,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命感受、艺术感受去传承文学作品,教学中始终突出作品的历史性和个人化解读。
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本课程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历史梳理和艺术审美能力,其实践环节是不可忽略的。①在组织、引导学生课后广泛阅读好作品,写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开展“我心中的文学经典”活动,每个学生都为此撰文,并组织课堂讨论,切实提高了学生作品阅读的能力。“山东大学现当代文学网站”还在论坛中专门组织这方面的讨论②在学生中开展“学术旅行”活动,结合课堂专题,每个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境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论著,撰文分析其学术资源、思考等,对照课堂讲授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这一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资源,开拓了学生的思路,③ 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程教师开设了16门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程论文的写作,初步培养了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能力。④经常邀请作家、学者来作讲座,这些活动都增强了学生的课程实际能力。⑤重视毕业论文中本课程论文的指导,力求每届本科生中都有本课程论文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