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性教学主要是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主要涉及常见重要传染病的检疫与诊断。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实验教学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试验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验室诊断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验室诊断的基本过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应现代动物传染病学发展的需要。
??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技术,力求体现基本技术学习与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并重。实验课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种类型。其中,综合性实验为完整的疾病诊断过程或检疫过程,要求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试验给予明确的诊断或检疫结果,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2. 实验教学
(1) 实验名称与内容
实验名称与实验类型 |
基本内容 |
目的与要求 |
学时 |
1、鸡白痢的检疫(验证性) |
在本院鸡场实地进行。将受检鸡的血液与鸡白痢诊断抗原作玻板凝集试验,使学生掌握全血玻板凝集试验诊断鸡白痢的方法,对阳性鸡只进行扑杀,并取脏器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 |
熟悉和掌握鸡白痢的血清学检疫方法及净化方法。 |
4 |
2、巴氏杆菌病诊断(综合性) |
以家禽为实验动物,自然死亡或人工感染家禽致死后,以肝组织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后观察巴氏杆菌的菌落形态;以上述肝组织制触片,染色镜检观察组织中巴氏杆菌的形态:仔细观察死亡鸡的病变。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禽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
初步掌握巴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步骤和方法。 |
4 |
3、结核病检疫(综合性) |
以提纯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待检乳牛,根据局部有无炎症反应、皮皱增厚差数和肿胀面积的大小判定是否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本实验在本校乳牛场实地进行,要求学生掌握结核病的变态反应诊断方法。 |
掌握牛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的诊断方法。 |
4 |
4、布鲁氏菌病检疫(综合性) |
在本院乳牛场实地采血带回实验室分离血清,与布鲁氏菌病诊断抗原作试管凝集反应,使学生掌握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
初步掌握布鲁氏菌病的细菌学、血清学诊断及变态反应等检疫方法。 |
4 |
5、猪瘟的诊断? (综合性) |
以猪瘟荧光抗体对自然发病猪或人工感染猪进行猪瘟的诊断,使学生加深对猪瘟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了解,掌握用荧光抗体法对猪瘟进行实验室诊断。 |
了解和掌握猪瘟的现场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
6 |
6、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综合性) |
疑似鸡新城疫病料接种易感鸡胚,收获死亡鸡胚的尿囊液。要求学生掌握病料采集处理、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的方法和鸡新城疫强毒在鸡胚中的繁殖规律。所得尿囊液与鸡红细胞作血凝(HA)试验,再以标准抗新城疫病毒的血清作血凝抑制(HI)试验。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HA和HI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对鸡新城疫进行实验室诊断和新城疫HI抗体监测。 |
1、掌握鸡新城疫的临诊诊断要点;2、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鸡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监测技术。
|
8 |
7、马立克氏病的琼扩试验(验证性) |
以琼扩试验对受检鸡羽根中的马立克氏病毒抗原进行检测。要求学生掌握双向琼脂扩散试验诊断马立克氏病等传染病的方法。 |
熟悉鸡马立克氏病的琼脂扩散试验诊断方法。 |
2 |
实验教材:郑明球主编《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实验课为小班上课,每个实验室容纳30名学生,每6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实验(形态观察每人一台显微镜),要求每人都必须亲自动手。所有实验室均配有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系统。包括在实验之前的简要介绍(15分钟以内)、观看实验录像、正式实验以及实验后的结果分析。每次实验均由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数名经过培训的高年级研究生参与指导,确保每一实验小组均有一名指导老师。
(3) 考核内容与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纸上按原理、方法、结果、分析等格式独立完成报告,教师批改打分,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70%
平时表观:包括预习实验报告抽查,操作水平、仪器使用登记,实验室卫生工作等。平时表观占实验成绩30%
3. 实习教学
我们每年都接纳一批高年级本科生来我们开放实验室进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一般按以下过程进行:(1)首先给学生介绍实验室和本教研室承担科研项目的情况,然后给每位学生安排专职指导的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2)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学生查文献资料,传授实验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和读书报告。(3)放手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学术交流。(4)让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作一次读书报告。(5)实习结束时指导论文写作和进行论文预答辩。(6)个别突出的,提名推荐参加学校和全省大学生“挑战杯”及“创业大赛”等活动。
在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中,我们十分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渔”,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我们课程组的实践教学获得了一致好评。
4. 实践教学特色与效果
(1) 为学生实践教学创立了良好的工作平台?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齐全,以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验室中有很好的示教系统,每个实验均制作了实验相关的录像片,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了授课效果。
(2) 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提高了实验质量,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课共开设了7个实验,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综合性实验5个,学时数为2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81.25%。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动物传染病诊断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课中涉及的内容印象深刻,得分率较高,对设计性综合试题也能通过系统分析做答。此外,在课题设计、课题实验、论文撰写等方面,也显示出综合性实验课教学对其良好的作用。
(3)以教学实习基地作为部分实验的场所,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实验教学中,结核病的检疫、布鲁氏菌病的检疫和鸡白痢的检疫等 3个实验部分或全部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现场进行,保证了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兽医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