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写作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写作 一级学科:  05 文学
二级学科: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林丹娅 学校名称:  厦门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申报中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5
主页地址: http://chinese.xmu.edu.cn/jpkc/xiezuo/kcjj.htm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3448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一、 历史悠久,成绩斐然。

  早在1921年,厦大创立伊始时,就开设有“作文”课程,此后,“作文”或“写作”,一直是中文学科的基础课程。在鲁迅先生的鼓励与倡导下创办的学生文学刊物《鼓浪》,也一直传承至今,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校园学生刊物。
  中文系历来注重写作课的教学。曾任系主任的郑朝宗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活动,解放后历任省文联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等职,在他的重视下,写作课程教学师资一流,教学科研氛围浓厚。左联成员,著名作家彭柏山在厦大任教期间,就曾专任写作课教学。中国作协会员庄钟庆、许栋梁、林丹娅等一批既能创作又能教学的教师也长期从事写作教学。
  作为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写作课为培养中文特殊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育了一大批日后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著名作家和学者。如福建省文联主席许怀中、曾任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所长的刘再复、厦门市作协主席陈慧瑛等,再如著名剧作家周长赋、香港著名诗人张诗剑、著名学者、作家南帆、北村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著名记者、编辑范丽青、朱碧森、连锦添、张炳升等;中央电视台著名制作人张刚毅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导播黄少辉等;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各级新闻媒体、政府机关、高校教育等部门的优秀写作者更是数不胜数。在90年代省高校组织的大学生写作竞赛中,厦大代表队取得骄人的成绩,学生陈宝文等分获一至三等奖等奖项。1992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专门出版了以写作课学生习作为主的诗集《等待中的雨景》。1999年,98级学生洪春生获福建省五四新闻大赛特等奖。1999年、2004年,鼓浪文学社及《鼓浪》杂志获“全国校园文学优秀社团奖”。
  写作课教师的科研与创作硕果累累。文革结束后复出就任系主任的郑朝宗教授,著有《护花小集》、《梦痕录》、《海滨感旧集》、《小说新论》等,出席了文革后首届全国文联代表大会。骨干教师林丹娅为中国作协会员、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著有小说集《白城无故事》、散文集《不死的思念》、《生命的流象》等十余部文学作品集,多次获福建省文学优秀作品奖、二次获得省百花文艺奖(政府奖),出席中国第五届、第六届作家代表大会,对学生的写作教学与实践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993年,写作教研室荣获学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陈育伦、颜剑飞、林丹娅等老师分别获省、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林丹娅执笔撰写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的尝试》的总结报告,曾作为广州召开的全国高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交流材料,并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郑文贞出版《语病汇析》、《段落的组织》,《篇章修辞学》等,后二部分别获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高波著《叙事写作教程》、巫汉祥著《大学写作教程》,获福建省写作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二、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近年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中文系的写作课教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在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新的优势和特点:
  其一: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从事写作课教学的教师,均有副高以上职称,学科带头人林丹娅教授,系中国写作学会理事、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文艺创作奖。另两位主讲教师高波副教授和巫汉祥教授,在高校从事本课程教学都已超过10年,二人除有写作学方面的著作出版外,平时也多有文艺创作发表。现正培养两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副教授承担即将开设的“运用文写作”和“影视文本写作”两门课程。在专职教师外,每学期另聘助教3人,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编辑、维护《鼓浪》电子杂志。
  其二:注重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一是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根据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材内容中强化叙事写作、加入新闻文体写作、影视文本写作等内容。一是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结合学生实际的针对性。主讲教师高波副教授和巫汉祥教授,分别撰写了《叙事写作教程》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和《大学写作教程》(科学出版社1999年)两部教材,在使用中学生反映良好,两部教材均获得福建省写作学会首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其三: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写作课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强调实践性,一是注重调动积极性。教学方式除单元训练外,需写4至5篇习作,同时辅以批改演示、范文讲评等形式,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充分领略写作的甘苦,进而了解自己写作的症结所在从而在实践中加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积极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两套写作课课件,并将其置于本系网页共学生查阅。利用多媒体投放范文及相关的影视作品,大大拓展了范文展示的范围,增强了课堂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着进一步强化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特色,由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在本系网站上创办了《鼓浪》电子杂志,作为发表展示学生习作的园地。该电子杂志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关注,不仅只是作为写作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和本系学生的实习园地,同时也是全校写作爱好者交流提高的重要园地。
  为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历年来,本课程还注意精选编印学生的习作选、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为学生发表优秀作品的提供机会与园地。已编印学生习作精选《新声音》4辑,向社会媒体推荐发表学生作品数十篇。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写作课新的优势和特点,可以用“四有”来概括:
有自己能写,又善于教学生怎样写的专业教师队伍;有自己编印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既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切合学生实际,富于示范性;有切合课程特殊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凸显写作课的实践性,强化习作的力度并注重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习作精选、网上电子杂志等展示教学成果、进行教学交流、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实践园地。

三、 发展目标:追求更好。

  争取在2年内,将写作课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要达到这一发展目标,在原有基础上,还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需求。在已有的“(基础)写作”课之外,结合学校的三学期制改革,在短学期细化开设“运用文写作”、“评论写作”、“文艺写作”、“影视文本写作”等短课程,开课对象重点是中文系学生,但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目前任课教师均已落实到位并在积极准备中,其中“运用文写作”一课已在今年(05年)的短学期中开设,在明年的短学期中,其他几门短课也将陆续开设。
  2 继续编印习作精选《新声音》,做到每学期编印一期,并在此基础上,辅以《鼓浪》电子杂志上的精选文章、有组织的征文文章,每年由正规出版社出版一辑“厦门大学大学生作文选”(书名另拟)并长期坚持。此举不但将使学生的写作成果得以展示和保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样的作文选在鼓励前一届学生的同时,对后一届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可以成为很好的范文集和教辅书。
  3 在办好《鼓浪》电子杂志的基础上,在系网站开设按文体分类的“精品文库”,大量上传各种文体的精品,使其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园地。同时,指定专职教师定期到电子杂志的论坛上与同学答疑交流,充分凸显写作课教学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将写作课的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