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点击排行榜  >>  资源信息系统
课程简介 教师队伍  

■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资源信息系统 一级学科:  11 管理学
二级学科: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教学层次:  本科
负责教师: 吴冲龙 学校名称:  中国地质大学
院系名称:   申报状态:  已获奖
申报级别: 省级 申报文件下载:  无下载文件
获奖名称: 获奖年度:  2006
主页地址: http://unit.cug.edu.cn/2006jpkc/zyxxxt9/ 是否交换: 
浏览次数: 3152 网上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课程介绍: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资源信息系统”是我校带头开设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之一,是资源勘查工程(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主体)的信息类核心专业课,也是我校石油工程、地球物理等有关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在我校已开设了7年。

????该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随着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地矿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分类型的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逐渐兴起,并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例如PC-1500地质程序集、微机应用、矿产数据管理系统、沉积矿产数学地质方法等。这便是本课程的前身,但由于当时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很不深入,整个课程的框架只是初步形成。

?(2) 1997年~2003年,随着国土资源部的组建成立,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开展,国家十分重视有关专业化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同时,国家教委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对我国原有的分工过细的专业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把涵盖原“找矿勘探”、“矿床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全部和“石油地质”一部分内容的专业定名为“资源勘查工程”,隶属于二级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了适应新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材市场的需求,我们与许多专家多次讨论本专业本科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适用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为此除了常规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外,1999年我们正式开出了本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面向专业化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教学。第三届地质类工科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7年将“资源信息系统”确立为“资源勘查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于2000~2003年校内出版了《资源信息系统》教材,满足教学的急需。

?(3) 2004年~现在,这段时间国家更加重视了地矿工作信息化工作,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国土部在实施“数字国土”工程之后,2005年又提出了“金土工程”建设计划。同时地矿工作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高潮,“数字矿山”、“数字流域”、“数字城市”、“数字勘查”、“数字水利”等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在教育部地质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我们于2004年9月正式由地质出版社出版了行业统编教材《资源信息系统教程》。我校本专业方向每学年上课的班级也由原来的两个班,增加到6个班。

????近年来,国内的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院校均采用了《资源信息系统教程》作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我校该课程在国内同等专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最近,这门课程又分别被新一届的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生的核心课程。地质工程分委员会委托吴冲龙教授主编该课程的全国研究生教材,而首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也委托吴冲龙教授牵头负责编写该课程教学大纲。因此,本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1)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信息类核心课程,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的主干课程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快速地向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迈进,需要大量掌握了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例如,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中提出尽量采用高新技术,加速国土资源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步伐的构想,并且明确提出“数字国土工程”的建设任务,要求立足于中国陆地和海域与国土资源有关资料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解决我国已有的庞大的地学数据、文字、图件(像)资料分散、保存方法落后、查询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有GIS等基础技术的支撑,而且更重要的是建设专业化的信息系统来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本课程所具有的针对性正好符合这方面的要求。

???在纲要中,还制定了相应的5年目标和12年目标,要求在2010年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并实现网络化,进入国家“数字地球”信息网络。这是在国际上“数字地球”战略的逼迫下和国内“数字中国”战略的激励下提出来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宏伟的跨世纪工程。这项工程所包含的内容繁多、工作量庞大,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有大量既有高超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又有深厚的地矿勘查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006年初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其中依然强调继续实施好“数字国土”工程,加快相关交叉学科的建设。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具体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要求依托高等院校、中小学……等,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这些都说明《资源信息系统》是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课程。

???近年来,本课程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网上评价,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地矿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地矿资源勘查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地矿资源勘查系统分析、属性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空间信息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地矿资源图件机助编绘子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系统观和全局意识。课程主讲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多、有助于结合科研提高教学水平。总之,培养掌握扎实的地矿信息系统“三基”内容、具备现代地矿工程师基本素质的技术人才与专业信息系统应用人才是本课程的重要目标。


4-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资源信息系统》形成了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习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大学生业余科技立项等实践教学环节为辅的教改特色。

?(1)课堂教学

???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量大,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抽象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接受,同时对于最新的科技动态也能够及时方便地展现给学生;黑板板书的方式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讲解一些难点问题时,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掌握;案例分析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解释清楚知识点的内涵及应用,把经典原理与现代新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上述讲课方式注重开展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避免了“照本宣科”、师生交流不够的现象发生。形成了“主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教程”的立体化教材供学生课后阅读,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针对一些重点内容开展英语教学,一方面让同学们了解国际研究进展,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课程系统性和实践性很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信息系统的整体观,将学科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

?(2)实践教学

???精心安排课程实习课内容(包括自主完成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系统化实习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编写了《资源信息系统实习指导书》和配套的教学实习指导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典型问题和信息处理流程,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

?实习大纲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围绕提出的典型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完成实习报告。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深化所学专业知识。

???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加各种类型的业余科技立项活动,实行导师制,提供一定的大学生创新基金,结合具体课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倡导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学习撰写科技论文公开发表并参加大学科技报告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信息系统演示盘和辅助教学光盘等方式进行教学

???近年来共开发、制作了6套代表不同类型和应用领域的地矿信息系统演示光盘供教学使用,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地矿资源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作用。学生观看后对专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大增,感性认识显著加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新出版的有关影视片、教学片,较系统地介绍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提高有关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

???由于本门课程综合性较强,很多内容不是记住概念就能理解的,最近几年一直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方式。同时,要求教师在考卷中增加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的论述题,减少或淘汰记忆知识点的题型,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改变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加强平时训练与考察。将考试与平时考察的比例定为: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课外作业占10%,实习报告占30%。有时课程作业也采用课程综合报告的形式,考查和提高学生阅读有关文献、综合阐述问题的能力。由于平时的训练与考查加强了,因而在课程教学期间学生能投入其中、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课程组全体教师均能熟练应用现代教学设备及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电脑、投影仪、VCD等先进设施)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利用软件技术进行学生的课程教学管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汇款方式 | 会员注册 | 招聘信息 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 CopyRight©2004 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553号   京ICP备10040123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81957